- 年份
- 2024(5162)
- 2023(7687)
- 2022(6846)
- 2021(6399)
- 2020(5896)
- 2019(13436)
- 2018(13367)
- 2017(25721)
- 2016(14725)
- 2015(17115)
- 2014(17504)
- 2013(17489)
- 2012(16947)
- 2011(15328)
- 2010(15602)
- 2009(14782)
- 2008(15266)
- 2007(14317)
- 2006(12369)
- 2005(11315)
- 学科
- 济(59357)
- 经济(59278)
- 管理(37967)
- 业(37691)
- 企(30093)
- 企业(30093)
- 方法(29679)
- 数学(25929)
- 数学方法(25574)
- 学(18449)
- 农(16503)
- 财(15848)
- 中国(14922)
- 制(12184)
- 贸(12081)
- 贸易(12075)
- 易(11730)
- 业经(11058)
- 地方(11039)
- 农业(10695)
- 理论(9769)
- 银(9517)
- 和(9500)
- 务(9488)
- 财务(9466)
- 银行(9454)
- 财务管理(9432)
- 融(9308)
- 金融(9305)
- 行(8971)
- 机构
- 大学(227900)
- 学院(223056)
- 济(85203)
- 研究(83482)
- 经济(83100)
- 管理(76810)
- 理学(65452)
- 理学院(64542)
- 管理学(62976)
- 管理学院(62582)
- 中国(61715)
- 科学(57552)
- 农(53257)
- 京(50559)
- 所(47029)
- 研究所(43041)
- 农业(42938)
- 业大(41563)
- 财(39487)
- 中心(38069)
- 江(36185)
- 北京(31982)
- 财经(31014)
- 范(29633)
- 院(29253)
- 师范(29084)
- 省(28202)
- 州(28138)
- 经(27982)
- 农业大学(27778)
- 基金
- 项目(145604)
- 科学(110004)
- 基金(102980)
- 研究(97124)
- 家(93882)
- 国家(93117)
- 科学基金(75592)
- 省(57624)
- 社会(57327)
- 社会科(53965)
- 社会科学(53942)
- 基金项目(53856)
- 自然(52520)
- 自然科(51279)
- 自然科学(51249)
- 自然科学基金(50323)
- 划(49894)
- 教育(45444)
- 资助(44911)
- 编号(38932)
- 重点(34198)
- 成果(33277)
- 部(31805)
- 发(31354)
- 计划(30844)
- 科研(29341)
- 创(28928)
- 科技(28311)
- 课题(28054)
- 创新(27266)
- 期刊
- 济(95105)
- 经济(95105)
- 研究(62684)
- 学报(50298)
- 农(47906)
- 中国(46897)
- 科学(40471)
- 大学(35780)
- 学学(33936)
- 农业(32058)
- 财(31826)
- 管理(26995)
- 教育(24000)
- 融(19514)
- 金融(19514)
- 技术(18013)
- 业(17532)
- 财经(15753)
- 经济研究(14965)
- 业经(14138)
- 版(14040)
- 业大(14017)
- 经(13579)
- 问题(12923)
- 农业大学(11897)
- 图书(11480)
- 贸(11102)
- 技术经济(10963)
- 统计(10957)
- 科技(10688)
共检索到338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蔡俊鹏 马小花 林阿乞 刘江涛 刘莉
2005年初自福建漳浦鲍鱼场患病以及健康稚黑鲍中各分离到27和56株异养细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产胞外蛋白酶、淀粉酶、明胶酶、磷脂酶及溶血能力。结果表明,虽然来自健康鲍的菌株产胞外酶的数量明显大于来自病鲍的菌株,但来自病鲍的菌株具有强分泌胞外酶能力的比例明显大于来自于健康鲍的菌株。综合考虑每一种胞外酶的潜在致病作用,以及菌株分泌多种胞外酶的能力,最后确认10株菌为潜在的致病菌。
关键词:
健康稚鲍 病稚鲍 黑鲍 胞外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雪华 范深厚 杜雪柯 胡嘉琪 张扬 李媛媛
为分析巨杉(Sequoiadendron giganteum)健康叶片和感病叶片表面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异同,以我国引种的巨杉叶片表面微生物类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对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片段测序,通过OTU数量、多样性指数、鉴定类群等方法,分析叶片表面细菌和真菌组成和多样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健康叶片表面的细菌多样性比感病叶片高,但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菌群的含量在感病叶片中占所有细菌群落的比例比健康叶片高;真菌类群在健康叶片表面的多样性比感病叶片丰富,其中葡萄孢属(Botrytis)的卡罗来纳葡萄孢(B.caroliniana)占感病叶片表面真菌总数量的49.60%,远远多于健康叶片所占比例16.10%.健康叶片比感病叶片表面维持了较高的细菌和真菌类群多样性,卡罗来纳葡萄孢真菌在感病叶片表面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健康叶片,可能与植株感病有关,此结果可为巨杉致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巨杉 细菌 真菌 多样性 致病微生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娇 梁锦秀 李凤霞 郭鑫年 周涛 孔德杰
【目的】研究施肥对宁夏主要类型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主要类型土壤(灌淤土、黄绵土、灰钙土)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肥(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微生物生物量C、N、P(MBC、MBN、MBP)含量和胞外酶(β-葡糖苷酶(BG)、α-纤维素酶(CBH)、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碳氮磷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施肥和土壤类型均对土壤C、N、P含量影响极显著,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仅对土壤C影响显著。土壤类型对C/P、N/P影响极显著,施肥对C/N、C/P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黄绵土C含量以及各类型土壤N、P含量和N/P。(2)施肥对土壤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而土壤类型仅对MBP含量及MBC/MBP影响极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MBP含量和MBC/MBP、MBN/MBP影响极显著。3个土壤类型中,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对黄绵土MBC、MBN、MBP含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而对黄绵土MBC/MBN、MBC/MBP、MBN/MBP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3)施肥和土壤类型对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CBH、NAG、LAP、AKP活性有极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灰钙土LAP、NAG、AKP活性。(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NAG+LAP)/AK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BG+CBH)/(NAG+LAP)、(BG+CBH)/AK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P与(BG+CBH)/(NAG+LAP)、(BG+CBH)/AKP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NAG+LAP)/AKP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N与MBC/MBP、MBN/M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B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宁夏主要类型土壤全量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土壤类型的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芹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结果】1)随间伐强度增大,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先增后降,在中度间伐中观测到最大值;间伐降低了土壤C∶N、C∶P和N∶P。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MBC,MBN和MBP)含量,尤其是中度间伐;间伐提高了土壤MBC∶MBN而降低了MBN∶MBP,土壤MBC∶MBP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 0.05)。3)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肽酶(NAG+LAP)活性、酸性磷酸酶(AP)活性和(NAG+LAP)∶AP在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中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 <0.05)。【结论】间伐能够促进养分循环,尤其是中度间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林中养分循环、资源限制和生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坤杰 王欣 熊金波 裘钱玲琳 黄雷 张化俊 郭安南 李来国 张德民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早期阶段是病害易感阶段,而消化道菌群结构与对虾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探讨幼虾的消化道菌群尤其是弧菌类细菌与对虾发病的关系对病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健康和患病幼虾的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基于纯培养和16S r Dna,rec a和pyr 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幼虾消化道中弧菌的主要种类组成。结果发现,健康幼虾消化道中α-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丰度较高,而患病幼虾中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β-变形菌纲较高,其中放线菌门丰度差异显著。基于科水平的响应比分析,发现患病幼虾消化道中动性球菌科和噬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降低,而弧菌科的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向英 王贤丰 彭银辉 王志成
为研究病害发生后卵形鲳鲹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细菌多样性。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别构建了健康鱼水样、患病鱼水样、健康鱼肠道、患病鱼肠道和饵料颗粒5个样品中菌群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研究表明,与健康鱼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鱼肠道中螺旋体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患病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总数的54.94%;健康卵形鲳鲹肠道菌群中有73.46%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与水体样品中OTUs一致,有70.58%与饲料样品一致,而患病后分别只有17.98%和38.95%的OTUs与水体和饲料样品一致。健康卵形鲳鲹肠道中黑海弧菌的相对丰度为17.19%,患病后该菌的相对丰度大幅提高,达到78.90%;健康鱼肠道中鳆发光杆菌占比54.53%,患病鱼肠道中不含鳆发光杆菌。健康和患病鱼肠道菌群种类组成类似,但存在一定差异,病害的发生会导致肠道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健康鱼肠道菌群与养殖环境和颗粒饲料中菌群组成关系密切,而患病后鱼肠道细菌多样性受环境中菌群的影响较小。黑海弧菌在患病鱼肠道中的大量增殖可能是引起其患病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军仪 孙燕燕 李秉记 吴金英 黄克 陈琳
实验用复合微生物由芽孢杆菌(Bacillusspp.)、红螺菌(Rhodospirillumspp.)、硝化细菌(Nitrobacterspp.)和硫化细菌(Thiobacillusspp.)组成,菌量比例分别为61.5%、27.3%、5.8%和5.4%。向大海马养殖池每10d使用1次,用量5mL/m3,菌液密度(2.0~2.5)×109/mL。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的试验组溶解氧比对照组(不加菌)提高了32.7%,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则分别降低了76.9%、97.1%和93.3%。对照池的浮游藻类优势种为蓝藻、甲藻和隐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35.3%、22.3%和19.6%;试验池...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大海马 健康养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英英 吴之涛 杨宪忠 魏玉杰 吴芳 杜雷超
【目的】研究白芍根腐病病株和健株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微生物群落与白芍根腐病之间的关系,为白芍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研究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芍健株和病株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序,并运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白芍健株相比,病株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4.7%,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33.2%,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显著增加54.4%、50.2%。病株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病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Sumer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株,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Ethylomirabil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hthoniobacter、Subgroup7、Saccharimonadales在病株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高于健康植株。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增加,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减少,接合菌门(Zygomycota)相对丰度则显著高于健株。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是影响白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主要与细菌优势菌门Chloroflexi、Methylomirabilota、Actinobacteriota,真菌优势菌门Chytridiomycota、Basidiomycota、Ascomycota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芍药根际土壤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白粉属(Erysiphe)、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真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养分失衡、酶活性变化是导致白芍根腐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白芍 土壤微生物群落 根腐病 酶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郁维娜 戴文芳 陶震 熊金波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誉 魏世杰 苏代发 张振荣 陈杉艳 罗志伟 沈雪梅 赖泳红 Arslan Jamil 童江云 崔晓龙
【目的】比较温室大棚中患白粉病的草莓(DRZ)与健康草莓(HRZ)植株根际土壤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差异。【方法】基于土壤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变异区通用引物序列,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97%的相似水平下2个样本共获得OTU个数为2631,涵盖了2域2界39门82纲161目326科600属的原核生物;与健康样本相比,患病土壤原核生物的OTU数目及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2个样本的优势菌群,两者群落种类大致相同,但群落相对丰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其中假单胞菌属、链霉菌属和"norank类群"可能是潜在的拮抗菌类群,沃尔巴克氏体属和立克次体属可能是寄生于温室草莓白粉病传播媒介中的类群。【结论】阐明了温室中患白粉病草莓与健康草莓根际原核生物的多样性变化,并解释了病害发生和传播的原因及草莓食用的安全问题,对防控白粉病的发生和快速筛选草莓白粉病拮抗菌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诗瑶 吴越 陈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末水条斑紫菜对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对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1.15 g·kg~(-1)(低剂量组)和2.30 g·kg~(-1)(高剂量组)剂量的末水条斑紫菜,28 d后取小鼠标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灌胃末水条斑紫菜组小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对照组结肠长度53.50 mm相比,低剂量组小鼠结肠显著增长至65.60 mm,结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末水条斑紫菜可以增加杯状细胞的数量。通过对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发现,乙酸、丙酸、正戊酸与异戊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低剂量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正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高剂量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正丁酸与异丁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经16S rDNA高通量测序小鼠结肠内容物发现,灌胃低剂量与高剂量末水条斑紫菜均降低了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增加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是肠道中杜氏杆菌属(Dobusiella)相对占比显著增加,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014、螺杆菌(Helicobacter)等致病菌相对占比减少。[结论]末水条斑紫菜能够促进结肠组织长度变化,调节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以及丁酸的产生,最佳摄入量为1.15 g·kg~(-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神群 李玉壬 陈春凤 杨慧 杨晓萍
近年来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食品科学、营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脂、消炎等作用,而茶多酚又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茶多酚在体内的吸收、肠道微生物对茶多酚的代谢去向、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调节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降血脂、减少脂肪堆积、维持肠道屏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晶 周宝利 刘娜 窦丽萍 关小川 叶雪凌
为探讨嫁接茄子抗黄萎病特性与根际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关系,本试验以4种砧木品种:刚果茄(S.integriflium)、赤茄(S.sisymbriifolium)、刺茄(S.surattense)和番茄品种辽园多利(Lycopersicon esculontumMill)分别与西安绿茄(S.melongena)进行嫁接,研究嫁接茄子的田间抗黄萎病效果及嫁接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嫁接茄的抗病效果明显。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较CK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96%~29.53%和2%~26.8%。以辽园多利和刺茄为砧木的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增加效果显著;以赤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吕木 胡良卫 刁欢 凌俊
为了测定体外培养条件下瘤胃微生物的赖氨酸消化率及赖氨酸降解过程中谷氨酸脱氢酶(G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尿素氮(UN)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经瘤胃瘘管取成年山羊瘤胃液混匀后分装至12个血清瓶中,每瓶40 mL,同时每瓶加入淀粉20 mg;血清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一组每瓶再注入8 mL0.25 mmol/L的L-赖氨酸作为赖氨酸组,另一组每瓶再注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作为对照,一并放入39℃培养箱培养16 h,并于培养的0,8和16 h取培养液测定GDH、γ-GT、GOT、GPT、UN和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底物中添加赖氨酸时,培养液中UN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全富 缪锦来 李光友 侯艳华 王国栋
从南极获得的260株低温细菌中筛选到107株具有蛋白酶活性菌株,其中5株菌所产蛋白酶的活性高于45U/mL。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J276、NJ59、NJ1670、NJ345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NJ341属于科尔韦尔氏属(Colwellia)。对其中NJ276、NJ341、NJ1670、NJ345这4株产蛋白酶南极嗜冷菌的生长及分泌蛋白酶的部分酶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株菌最适生长、产酶温度均为10℃左右;培养2~5d,嗜冷菌生长、产酶量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2)4株南极嗜冷菌分泌的蛋白酶的酶活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