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5)
- 2023(3840)
- 2022(3307)
- 2021(3084)
- 2020(2679)
- 2019(5978)
- 2018(5812)
- 2017(11022)
- 2016(6165)
- 2015(6782)
- 2014(6426)
- 2013(6596)
- 2012(6243)
- 2011(5806)
- 2010(5829)
- 2009(5328)
- 2008(5134)
- 2007(4677)
- 2006(4178)
- 2005(3935)
- 学科
- 济(24921)
- 经济(24892)
- 管理(14136)
- 业(13955)
- 企(11313)
- 企业(11313)
- 方法(11197)
- 数学(9984)
- 数学方法(9850)
- 学(8959)
- 中国(6946)
- 财(6833)
- 制(6011)
- 地方(5780)
- 农(5747)
- 结构(5315)
- 产业(4587)
- 业经(4517)
- 体(4312)
- 务(4100)
- 财务(4099)
- 财务管理(4087)
- 企业财务(3982)
- 农业(3795)
- 融(3716)
- 金融(3715)
- 贸(3709)
- 贸易(3706)
- 体制(3622)
- 易(3590)
- 机构
- 大学(93267)
- 学院(90872)
- 研究(39194)
- 济(34747)
- 经济(33941)
- 管理(28646)
- 科学(28607)
- 中国(27081)
- 农(26963)
- 理学(24993)
- 理学院(24513)
- 管理学(23783)
- 管理学院(23658)
- 所(22693)
- 农业(21911)
- 研究所(21109)
- 京(21095)
- 业大(19724)
- 中心(16558)
- 财(15242)
- 江(14605)
- 省(14315)
- 院(14213)
- 农业大学(14048)
- 室(13816)
- 北京(12951)
- 实验(12543)
- 科学院(12504)
- 业(12370)
- 财经(12086)
- 基金
- 项目(66168)
- 科学(50572)
- 基金(48611)
- 家(46338)
- 国家(46012)
- 研究(38993)
- 科学基金(37478)
- 自然(27634)
- 自然科(27013)
- 自然科学(26990)
- 自然科学基金(26553)
- 省(26495)
- 基金项目(25380)
- 社会(24280)
- 划(23205)
- 社会科(23043)
- 社会科学(23035)
- 资助(21143)
- 教育(18191)
- 重点(16348)
- 计划(15856)
- 科技(14704)
- 发(14545)
- 部(14193)
- 科研(13696)
- 创(13252)
- 编号(12998)
- 创新(12657)
- 业(12320)
- 专项(12161)
共检索到13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向英 王贤丰 彭银辉 王志成
为研究病害发生后卵形鲳鲹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细菌多样性。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别构建了健康鱼水样、患病鱼水样、健康鱼肠道、患病鱼肠道和饵料颗粒5个样品中菌群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研究表明,与健康鱼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鱼肠道中螺旋体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患病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总数的54.94%;健康卵形鲳鲹肠道菌群中有73.46%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与水体样品中OTUs一致,有70.58%与饲料样品一致,而患病后分别只有17.98%和38.95%的OTUs与水体和饲料样品一致。健康卵形鲳鲹肠道中黑海弧菌的相对丰度为17.19%,患病后该菌的相对丰度大幅提高,达到78.90%;健康鱼肠道中鳆发光杆菌占比54.53%,患病鱼肠道中不含鳆发光杆菌。健康和患病鱼肠道菌群种类组成类似,但存在一定差异,病害的发生会导致肠道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健康鱼肠道菌群与养殖环境和颗粒饲料中菌群组成关系密切,而患病后鱼肠道细菌多样性受环境中菌群的影响较小。黑海弧菌在患病鱼肠道中的大量增殖可能是引起其患病的重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郁维娜 戴文芳 陶震 熊金波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坤杰 王欣 熊金波 裘钱玲琳 黄雷 张化俊 郭安南 李来国 张德民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早期阶段是病害易感阶段,而消化道菌群结构与对虾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探讨幼虾的消化道菌群尤其是弧菌类细菌与对虾发病的关系对病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健康和患病幼虾的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基于纯培养和16S r Dna,rec a和pyr 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幼虾消化道中弧菌的主要种类组成。结果发现,健康幼虾消化道中α-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丰度较高,而患病幼虾中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β-变形菌纲较高,其中放线菌门丰度差异显著。基于科水平的响应比分析,发现患病幼虾消化道中动性球菌科和噬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降低,而弧菌科的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燕 王印庚 张正 姜燕 廖梅杰 李彬 王凯 李文生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蔡文超
利用石蜡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卵形鲳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5个部分。卵形鲳鲹肾小体长径平均70μm,短径平均40μm;比淡水鱼种类的肾小体直径要小。肾小管中第一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并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应为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第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较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内壁均没有微绒毛,但三者均可见有较多的线粒体,表明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重吸收功能。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肾脏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永亮 区又君 李加儿
观察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人工繁殖和育苗过程的早期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早期发育可以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受精卵在水温(24.73±2.11)℃,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经过36~48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025±0.367)mm,肌节数23,出现胸鳍芽;2d时鳔出现一个室,且开始充气;4d时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仔鱼进入混和营养阶段;5d时背鳍、臀鳍原基出现,尾鳍出现,脊索周围出现3~4条黑色素带;6d时油球消失,仔鱼尾索弯曲,仔鱼饱食后体色变为银色,进入后期仔鱼阶段;12d时第二鳔室出现;14d时腹鳍开始形成;18d时各鳍...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早期发育 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龙 罗鸣 陈傅晓 谭围 张俊彬 李向民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1、2、5、7 d)处理后再恢复投喂的补偿生长。室外水泥池和近海网箱两次实验结果均显示,在前15 d、30 d内,饥饿1 d、2 d组卵形鲳鲹生长略快于对照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现象。第一次实验饥饿5 d、7 d组的鱼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重的增加量未能赶上对照组,为部分补偿生长。饥饿组饲料转化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摄食率也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饥饿1 d、2 d组摄食率低于对照组,各饥饿组总摄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的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来实现的。对鱼体进行生化组成的结果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区又君 何永亮 李加儿
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鲹研究了卵形鲳(Trachinotus ovatus)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观察发现,仔稚鱼鳃的早期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3日龄)为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鳃耙未出现,仔鱼主要依靠鳍褶、皮肤和卵黄囊上的微血管进行呼吸;第2阶段(4~17日龄)为鳃丝分化、发育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逐渐形成,具备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点;第3阶段(18日龄之后)为鳃器官生长发育完善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发育完善,鳃的形态和功能与成鱼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鳃丝总数随仔稚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个鳃小片面积和总呼吸面积随仔稚鱼体质量...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鳃 胚后发育 分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贵宁 李兵 罗蕾 钟英斌 黄旭雄 吕为群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温度 盐度 存活率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汤上上 韩凤禄 周利 刘世誉 徐畅 陈立侨 李二超
为研究低盐胁迫(盐度3)下,饲料添加不同含量的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 MOS)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低盐条件下,给实验组对虾(0.68±0.01)g分别饲喂含有2、4和8 g/kg MOS的实验饲料,并将在盐度25和3条件下饲喂0 g/kg MOS饲料的对虾作为海水对照组和低盐对照组,养殖周期42 d。结果显示:(1)相比于低盐对照组,海水对照组、4和8 g/kg MOS组对虾生长性能显著升高。(2)与海水对照组相比,低盐条件下各处理组对虾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活力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 h 27 min后孵出仔鱼。胚胎发育为盘状卵裂,胚体后期的发育速度较快;仔鱼脱膜孵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 min内就可以完成。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548 mm,卵黄囊较大。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燕燕 陈茜 石慧 魏涯 王悦齐
[目的]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卵形鲳鲹鱼片的风味差异,[方法]选取冰鲜卵形鲳鲹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冷冻干燥3种方式干制卵形鲳鲹鱼片,分别测定并分析其TBA值、呈味核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结果显示,干燥后的卵形鲳鲹鱼片中TBA值与K值均显著上升,其中冷冻干燥鱼肉的TBA值仅比冰鲜鱼片增加1.6倍,但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则分别增加了5.5和4.5倍。干燥后鱼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味精当量较冰鲜卵形鲳鲹鱼片显著降低,其中热风干燥鱼肉的味精当量则下降了50.83%。热泵干燥鱼肉中苦味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11%和7.37%,而冷冻干燥组鱼肉中甜味氨基酸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为53.62%。3种干燥方式中热泵干燥卵形鲳鲹的味精当量4.47g 谷氨酸钠(MSG)/100g最高,表明热泵干燥卵形鲳鯵鱼片的鲜味程度最高。就挥发性风味成分而言,热泵干燥鱼肉酯类和酮类较多,其主要呈现果香味和焙烤坚果味;热风干燥中烃类和芳香类的相对含量约占70%,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达20%;而冷冻干燥中烃类与芳香类相对含量占到90%以上,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不足8%,其风味较淡。[结论]研究表明,3种干燥方式的卵形鲳鯵鱼片均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其中热泵干燥使鱼肉中的鲜味更为明显,而冷冻干燥能有效抑制和延缓鱼肉脂肪的氧化,更适合应用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鱼肉中。[意义]这为卵形鲳鯵轻便干燥食品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远友 李孟孟 汪萌 张媚 麻永财 张关荣 陈汉毅 宁丽军 谢帝芝 王树启 游翠红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其年产量高达12万t。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有些营养素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主要就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鱼的精准营养研究及高效低成本环保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推动其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营养需求 饲料 精准营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李咏梅 彭敏 杨春玲 韦嫔媛 彭金霞 陈晓汉
为研究南海区4个不同地理位置卵形鲳鲹种群(QZ、ZJ、BH、HN)的遗传多样性。利用35对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对卵形鲳鲹4个不同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0对扩增效果比较好的引物,其中7对引物具有多态性。7个微卫星多态位点中,一共扩增出2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为0.2896~0.6914,且处于中度到高度多态,表明这些引物可作为卵形鲳鲹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微卫星引物;4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4811~0.6135,北海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小于0.5,表明北海卵形鲳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出4个种群卵形鲳鲹的标准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并构建聚类...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万峰 林黑着 黄忠 虞为 周传朋 谭连杰 荀鹏伟 黄倩倩 黄小林
为确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对饲料中硒的需求量,选取初始体重为(15.04±0.20)g的卵形鲳鲹4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投喂以亚硒酸钠(Na_2SeO_3)为硒源,硒含量分别为0.41、0.60、0.73、0.80、0.90和1.12mg/kg的等氮等脂饲料50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饲料中硒含量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稳定。饲料中添加硒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中不同硒水平显著影响了卵形鲳鲹全鱼中的硒含量(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