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1)
- 2023(9902)
- 2022(8831)
- 2021(8530)
- 2020(7178)
- 2019(16642)
- 2018(16709)
- 2017(32129)
- 2016(17380)
- 2015(19696)
- 2014(19673)
- 2013(19437)
- 2012(17689)
- 2011(15811)
- 2010(15591)
- 2009(14148)
- 2008(13700)
- 2007(11695)
- 2006(10221)
- 2005(8800)
- 学科
- 济(66151)
- 经济(66069)
- 管理(53765)
- 业(49562)
- 企(42485)
- 企业(42485)
- 方法(32642)
- 数学(27716)
- 数学方法(27397)
- 财(18286)
- 农(17100)
- 中国(16303)
- 业经(15815)
- 学(15623)
- 地方(13038)
- 务(12808)
- 理论(12777)
- 财务(12748)
- 财务管理(12726)
- 企业财务(12147)
- 和(11748)
- 制(11705)
- 农业(11560)
- 贸(11314)
- 贸易(11308)
- 技术(11174)
- 易(10960)
- 环境(10462)
- 教育(9806)
- 银(9748)
- 机构
- 大学(245887)
- 学院(242439)
- 管理(103543)
- 济(90917)
- 理学(90346)
- 理学院(89372)
- 经济(88793)
- 管理学(87886)
- 管理学院(87448)
- 研究(76685)
- 中国(56628)
- 京(52562)
- 科学(48748)
- 财(41721)
- 所(37587)
- 业大(36566)
- 农(36234)
- 中心(35674)
- 研究所(34374)
- 财经(34016)
- 江(33743)
- 北京(33204)
- 范(32878)
- 师范(32596)
- 经(30943)
- 州(28289)
- 农业(28288)
- 院(28008)
- 师范大学(26358)
- 商学(26265)
- 基金
- 项目(171702)
- 科学(135144)
- 研究(126656)
- 基金(124907)
- 家(108078)
- 国家(107166)
- 科学基金(93002)
- 社会(77970)
- 社会科(73738)
- 社会科学(73718)
- 基金项目(67560)
- 省(66386)
- 自然(61765)
- 自然科(60334)
- 自然科学(60321)
- 自然科学基金(59247)
- 教育(57833)
- 划(55954)
- 编号(53225)
- 资助(51203)
- 成果(42988)
- 部(37574)
- 重点(37385)
- 创(35457)
- 发(35088)
- 课题(34890)
- 项目编号(33709)
- 创新(32931)
- 科研(32846)
- 大学(32392)
- 期刊
- 济(95617)
- 经济(95617)
- 研究(68890)
- 中国(42978)
- 学报(38422)
- 管理(36359)
- 科学(34694)
- 农(31788)
- 财(31276)
- 大学(28536)
- 教育(27919)
- 学学(26382)
- 农业(22566)
- 技术(20580)
- 图书(18649)
- 融(18466)
- 金融(18466)
- 业经(15934)
- 财经(15767)
- 经济研究(14589)
- 理论(14203)
- 情报(13772)
- 实践(13439)
- 践(13439)
- 经(13181)
- 科技(12402)
- 书馆(12139)
- 图书馆(12139)
- 问题(11988)
- 技术经济(11445)
共检索到343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庆华 杨梦晴 赵宇翔 宋士杰
信息行为是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日益关注,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成熟话语体系和价值认同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追本溯源,理清“医学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消费者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归纳,界定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范畴,指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重点聚焦于健康信息发现、健康信息采纳、健康信息评价和健康信息共享四个主题;通过对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范式的总结,论述了该领域研究的共同价值与实践规范;结合研究实践,提出未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图1。表1。参考文献83。
关键词:
健康信息学 健康信息 信息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若佳 李世娟 翟兴
[目的 /意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信息学逐渐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系统梳理该学科的学科范畴、学科范式和学科体系关联路径对国内健康信息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 ]对20,559篇健康信息学论文的学科交叉现状和研究主题进行计量分析,从定量角度探究健康信息学的学科范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内容、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开放性编码与归纳,从定性角度构建该学科的范式框架;采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了健康信息学各体系要素间的关联路径知识图谱,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结论 /发现]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学科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的特征;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用户与信息行为、人机交互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信息与知识服务、信息存储与组织、信息检索与系统、文献与信息计量是目前主要的健康信息学研究内容,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该学科的范式框架和关联路径知识图谱。[创新/价值]系统总结了健康信息学的学科范畴以及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并结合我国健康信息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规律提供启示建议。关键词:健康信息学;学科范畴;范式;知识图谱;关联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若佳 李世娟 翟兴
[目的/意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信息学逐渐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系统梳理该学科的学科范畴、学科范式和学科体系关联路径对国内健康信息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对20,559篇健康信息学论文的学科交叉现状和研究主题进行计量分析,从定量角度探究健康信息学的学科范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内容、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四个维度进行开放性编码与归纳,从定性角度构建该学科的范式框架;采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了健康信息学各体系要素间的关联路径知识图谱,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结论/发现]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学科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的特征;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用户与信息行为、人机交互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信息与知识服务、信息存储与组织、信息检索与系统、文献与信息计量是目前主要的健康信息学研究内容,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该学科的范式框架和关联路径知识图谱。[创新/价值]系统总结了健康信息学的学科范畴以及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并结合我国健康信息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规律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秦祖智 宗莉
发展健康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日渐兴盛,但对健康产业的范畴界定缺乏追问与反思。要使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推进,其范畴界定是绕不开的基础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维度界定健康产业范畴并固化,较具研究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研究范式上,应突破"经济学理论—定性与应用研究"的常规模式向"经济学—定量—理论"研究范式转换并统一。基于固化后的范畴和统一后的研究范式建立的健康产业分析矩阵为产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可行的分析框架,对科学研究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晓英 裴俊良
信息学正在与健康科学产生更多的关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健康信息学。2021年10月,“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健康信息学的概念定义、内容框架、社会需求、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新冠疫情防控与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等主要议题展开讨论。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健康信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与会专家的讨论,阐述中国健康信息学在起步阶段需要厘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健康信息学是什么,由哪些内容构成,发展过程如何,中国的健康信息学要如何发展。研究发现:(1)与大健康时代的健康概念相对应,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大的学科群,它囊括了将信息学应用于健康、生物、医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学科,可以称之为大健康信息学或者生物医学健康信息学(BMHI);(2)大健康信息学与多个学科有关联,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众多的子学科,这些子学科秉承信息学共有的理论概念、方法技巧、技术手段,它们互有区别但又相互关联;(3)健康信息学研究从传统的聚焦解决临床医学中的信息问题,拓展到关注公共卫生中的信息问题,再拓展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问题;(4)在大健康时代,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期,应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提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信息学,推动大健康信息学发展成为教育部交叉学科类别中的一级学科。图2。表2。参考文献47。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程民选
产权范畴溯源及其现代理解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编辑部程民选一、产权范畴溯源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产权并不仅仅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在改革开放的东方大国中国,近年来产权范畴在学术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说明产权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付少雄 胡媛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基于健康素养,探索大学生健康信息行为差异对实际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能够改善国内面向大学生的健康信息服务,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方法/过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168位大学生的数据,结合武汉大学体育部真实体测数据,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的健康信息行为与健康素养差异对实际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健康信息搜寻、健康素养都与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健康信息搜寻会在大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之间产生交互影响,健康素养会在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和健康水平之间产生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当代财经》1991年第12期刊登了席小炎同志的一篇短文《货币是特殊商品吗?》,提出了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商品”的看法。很显然,这是席小炎同志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的结论,正如该文所说,这个结论决不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我对于席小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研究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有人为抽象方法论和自然生成方法论两种基本的类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人为抽象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范畴具有认识起点科学、认识过程合理、认识步骤明晰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的范畴进行研究发现,教育现象由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组成。应用四个范畴的应然逻辑,可以建构以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为基本范畴的新教育学逻辑体系,也可以厘清教育改革的思路。另外,可以从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四个范畴来认识整个社会现象,也可以按这四大范畴的应然逻辑所体现的思路来推进整个社会的改革,还可以从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四个...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林林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将权利视为现代法哲学之基石范畴的"权利本位论"已然成为了中国法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中国社会也迅速迈向了一个权利观念高涨、权利主张不断张扬的时代。许多权利诉求不但对既有权利体系与权利理论提出了质疑与挑战,也与既有权利体系不断地发生冲撞。权利是法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权利配置是法治建构的
关键词:
法治建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熠婕 贾良定
组织美学从美学角度体验和解读组织生活,关注组织中的物质和物质实践如何通过激发个体的感官反应产生知识。以往管理学研究以理性主义范式为主导,重点关注组织实用性的角度,忽视了个体对组织物质环境的情感和认知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美学角度出发讨论物质引发的心理感受和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追踪组织美学理论和实证文章,对该领域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总结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以下四类研究对象:(1)空间实践;(2)个性化物件与符号展示;(3)服饰管理;(4)工作工具与产品使用。随后,本文根据美学原理中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探究组织美学“动力机制—反应机制—作用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美学的研究方法。最后,本文对管理学中如何进一步从新理论、新情境和新方法角度深入组织美学研究进行展望,呼吁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到组织美学的重要价值,推动组织美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和谐的组织生态环境。
关键词:
组织美学 物质实践 审美体验 情感 认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志民
品牌关系评估是品牌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西方文献的全面扫描 ,认为评估范畴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 ,而所有研究成果都可归入价值法和指标法这两个研究视角。文章最后讨论了两种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品牌关系 评估方法 研究视角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生全 赵佳丽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以课程内涵的跨科融合、内容与价值的多元转向、研究方法的践行择取和课程设计的目标规避为主要研究范畴,共同促成高等教育课程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但也需正确认识到在高等教育课程研究过程中,内涵的借鉴与批判、价值取向的一元与多元、方法论的分散与聚焦、理论与实际的关照等问题的存在。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未来研究应凸显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特色,侧重研究方式多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以此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程 课程研究 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熠婕 贾良定
组织美学从美学角度体验和解读组织生活,关注组织中的物质和物质实践如何通过激发个体的感官反应产生知识。以往管理学研究以理性主义范式为主导,重点关注组织实用性的角度,忽视了个体对组织物质环境的情感和认知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美学角度出发讨论物质引发的心理感受和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追踪组织美学理论和实证文章,对该领域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总结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以下四类研究对象:(1)空间实践;(2)个性化物件与符号展示;(3)服饰管理;(4)工作工具与产品使用。随后,本文根据美学原理中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探究组织美学“动力机制—反应机制—作用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美学的研究方法。最后,本文对管理学中如何进一步从新理论、新情境和新方法角度深入组织美学研究进行展望,呼吁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到组织美学的重要价值,推动组织美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和谐的组织生态环境。
关键词:
组织美学 物质实践 审美体验 情感 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