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5)
2023(13628)
2022(11416)
2021(10850)
2020(8966)
2019(20360)
2018(20076)
2017(37616)
2016(20499)
2015(23148)
2014(23343)
2013(22193)
2012(20279)
2011(18233)
2010(18210)
2009(16453)
2008(15763)
2007(14258)
2006(12255)
2005(10480)
作者
(56605)
(47399)
(46897)
(44895)
(29555)
(22621)
(21586)
(18660)
(18215)
(16811)
(16091)
(16007)
(15038)
(14553)
(14493)
(14375)
(14208)
(13739)
(13581)
(13423)
(11783)
(11446)
(11410)
(11051)
(10656)
(10599)
(10426)
(10423)
(9739)
(9621)
学科
(77253)
经济(77122)
管理(57746)
(57668)
(43633)
企业(43633)
(34532)
方法(34144)
数学(29935)
数学方法(29457)
(23180)
农业(23118)
中国(21771)
业经(20263)
(19437)
地方(16014)
(15758)
(14747)
理论(13658)
(13524)
财务(13460)
财务管理(13413)
(12911)
银行(12884)
企业财务(12711)
(12272)
(12077)
金融(12069)
(11513)
(11511)
机构
学院(280238)
大学(276193)
管理(107865)
(107692)
经济(105122)
理学(92810)
理学院(91821)
管理学(90022)
管理学院(89507)
研究(88975)
中国(68069)
(56779)
科学(54362)
(52621)
(50330)
中心(43687)
(43576)
(43079)
业大(42685)
财经(41048)
研究所(38885)
农业(38074)
(37822)
师范(37394)
(37277)
北京(34682)
(34556)
(33057)
经济学(32697)
技术(31305)
基金
项目(192769)
科学(151386)
研究(145135)
基金(137514)
(119382)
国家(118251)
科学基金(101634)
社会(91433)
社会科(86113)
社会科学(86088)
(77631)
基金项目(72663)
教育(67932)
(64444)
自然(63971)
自然科(62439)
自然科学(62418)
自然科学基金(61253)
编号(61100)
资助(55243)
成果(49661)
重点(43517)
课题(42446)
(42389)
(41399)
(40308)
创新(37602)
国家社会(37481)
(37187)
科研(36746)
期刊
(123471)
经济(123471)
研究(77820)
中国(60662)
(50742)
学报(43632)
(42811)
科学(39796)
管理(37984)
教育(36005)
大学(34477)
农业(33333)
学学(32483)
技术(26830)
(25649)
金融(25649)
业经(24411)
财经(19888)
经济研究(17389)
(17112)
问题(16217)
(15480)
(14876)
图书(13458)
统计(12889)
科技(12616)
财会(12552)
技术经济(12480)
理论(12306)
资源(11761)
共检索到413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瑞河  
为了解我国健康乡村治理村民满意度情况,研究者依据Howard的健康乡村理念,参考国内外健康城市与健康乡村指标以及顾客满意度评价(CSI)模型,构建了健康乡村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数据,运用算数加权评价法,得出村民的满意度指数为3.161,折合百分制为63.22%,属于中等水平。同时,采用四分图的形式诊断影响满意度的各个因素,结合调研时的访谈记录,总结出引起部分村民对健康乡村治理不满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佳  王雷  
本文从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管理环境和美感效果4个方面,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程度,历史文化遗存,地形地貌多样化等共2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乡村景观评价体系,为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继文  良警宇  辛媛媛  
在我国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转型过程中,“村民自办文化”已经成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国家-社会”为理论分析视角,基于对内蒙古邓村“村民自办文化”实践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乡土社会内生主体在国家文化行政部门的政策推进下得以再造,文化供给主体日趋多元,形成了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志愿者、村民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系统。通过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文化志愿者的组织和创作、村民的认同和支撑,多元文化主体在“村民自办文化”实践共同体中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联结的实践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继文  良警宇  辛媛媛  
在我国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转型过程中,“村民自办文化”已经成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国家-社会”为理论分析视角,基于对内蒙古邓村“村民自办文化”实践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乡土社会内生主体在国家文化行政部门的政策推进下得以再造,文化供给主体日趋多元,形成了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志愿者、村民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系统。通过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文化志愿者的组织和创作、村民的认同和支撑,多元文化主体在“村民自办文化”实践共同体中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联结的实践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荣  杨秀珍  
在借鉴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农户满意度测评模型。根据影响小额信贷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测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利用Likert5级量表对测评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及总体的满意度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家德  李智超  
面对"公地悲剧"的问题,奥斯特罗姆提出自主治理模式作为解决之道,但自定规章要如何相互监督?奥斯特罗姆指出需要信任机制、互惠机制及声誉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监督,而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向这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社会资本。本文即在理论上提出,在关系层面,相互为利、人情交换、可信赖行为、情感关系及第三方信任是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在社会网络结构上,封闭性,强规范,口碑网络以及网络动员可以带来结构性信任,另外在认知层面,社区认同感也是重要一环。本文以TM村的访谈资料分析了从传统乡村社区的宗族关系、长老权威以及乡规民俗到今天现代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这些传统的社会资本仍扮演一定信任机制的角色,但NGO成为动员者,并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智勇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结论]乡村休闲是内蒙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内蒙古休闲农庄、文化民宿及乡村综合体,是提升内蒙古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智勇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现代乡村治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与传统乡村治理相比,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独特的产权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具有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产权与治权高度统一、农村基层赋权扩能、依靠法治定纷止争等典型特征。近些年来,一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治理的末梢延伸下沉,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到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权利保障法治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从组织建设、优化治理、公共事务准入、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新秩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世军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指向。乡村治理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国家繁荣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浪潮下,乡村治理环境随之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乡村治理体系亟待重构。目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以下桎梏。一是治理主体缺位。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引发了其家人亲眷的“次生外流”。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在乡村治理中缺位,农村世代相承的村民自治制度难以为继。二是社会结构分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池建华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分析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理论分析也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乡村治理实践。道德"红黑榜"即是当前某些乡村地区出现的新型乡村治理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道德"红黑榜"既重视弘扬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标准,同时又增加了脱贫扶志等契合时代需要的新标准。在评选程序方面,道德"红黑榜"坚持村民自治,注重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奖惩教育相结合,从而激发乡村内生自治活力。同时,乡村社会法治建设为道德"红黑榜"提供了相应的法治保障。道德"红黑榜"在不同层面发挥了积极的德治功能、自治功能、法治功能,有利于"三治结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林  赵小明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旗 (县 )、乡两级政府部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农户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供需分析表明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错位 ,政府服务部门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 ,不能有效提供服务 ,必须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郎友兴  万莼  
浙江省象山县围绕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历经十年多探索实践,形成并逐步完善了一种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决策与监督的"村民说事"制度,探索出一个更有效的村级治理模式,为乡村治理的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村民说事"制度经历了分散式和探索式的自发构建、系统化与集成化的制度优化以及提升三个阶段。本文从一个整合性的制度主义框架分析该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运行与维系的三个机制及其对制度转型实践的贡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乌云花  永梅  温青超  许黎莉  冯静蕾  
提升农牧民的金融素养可以降低农牧户家庭非理性投资的概率,能更好发挥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农村牧区的作用,促进农村牧区金融环境的融资主体不断实现自我优化,最终推动农牧户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农村牧区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金融知识、金融能力和金融态度三个方面测评了农牧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均值是66.5分。从分组情况看,29.4%的农牧户金融素养得分小于60分,只有21.4%的农牧户金融素养得分大于80分。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资本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民金融素养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牧民所在村的贷款违约现象和户主年龄等对农牧民金融素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针对农牧民金融素养偏低的现实,通过加强对农牧民的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至关重要。此外,拓宽村级信息交流渠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村民的社交范围,发挥好社会资本在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