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3)
2023(7238)
2022(6381)
2021(5945)
2020(5362)
2019(12308)
2018(12152)
2017(23030)
2016(13345)
2015(15375)
2014(15516)
2013(15745)
2012(15023)
2011(13799)
2010(14262)
2009(13120)
2008(13591)
2007(12553)
2006(10698)
2005(9634)
作者
(44516)
(37600)
(37465)
(35729)
(23999)
(18416)
(17118)
(14768)
(14172)
(13503)
(13060)
(12865)
(12066)
(12045)
(12034)
(12034)
(11687)
(11001)
(10991)
(10908)
(9738)
(9574)
(9385)
(8547)
(8503)
(8474)
(8455)
(8451)
(7874)
(7798)
学科
(53656)
经济(53596)
(32259)
管理(32133)
方法(27542)
(24942)
企业(24942)
数学(24440)
数学方法(24188)
(16627)
(15327)
(13919)
中国(13087)
(11298)
地方(10423)
(10185)
贸易(10183)
农业(10056)
业经(9911)
(9848)
教育(8634)
(8633)
(8474)
财务(8459)
财务管理(8436)
理论(8318)
(8094)
银行(8047)
企业财务(7978)
(7862)
机构
大学(208204)
学院(202928)
(77223)
研究(76941)
经济(75245)
管理(70771)
理学(61033)
理学院(60112)
管理学(58674)
管理学院(58303)
中国(54190)
科学(52364)
(47185)
(45450)
(42397)
研究所(39146)
农业(37855)
业大(37170)
(35568)
中心(34356)
(32602)
(28659)
财经(28545)
北京(28264)
师范(28244)
(27227)
(25838)
(25086)
(25084)
农业大学(24765)
基金
项目(137072)
科学(105041)
基金(98235)
研究(92704)
(88921)
国家(88235)
科学基金(72319)
社会(55686)
(54207)
社会科(52533)
社会科学(52514)
基金项目(52312)
自然(49695)
自然科(48496)
自然科学(48464)
自然科学基金(47609)
(46948)
教育(44079)
资助(41060)
编号(37087)
重点(32513)
成果(31281)
(30398)
(29520)
计划(28543)
(27603)
科研(27557)
课题(26864)
创新(26020)
科技(25678)
期刊
(84089)
经济(84089)
研究(57745)
学报(43818)
(41880)
中国(40734)
科学(36667)
大学(31071)
学学(29540)
农业(28240)
(27578)
教育(23309)
管理(22066)
(15482)
金融(15482)
技术(15320)
(15313)
财经(13975)
经济研究(12855)
(12632)
业经(12555)
业大(12047)
(11962)
问题(11378)
农业大学(10239)
资源(9736)
技术经济(9651)
统计(9535)
科技(9488)
理论(9167)
共检索到296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于蓝   张园可心   王宝英   黄杜鹃   林广宁   魏富刚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健康与罹患根腐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差异及在不同植株部位的分布特征与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一年、二年生健康与罹患根腐病的三七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96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隶属于3门5纲14目25科31属。从菌株分离数量及分离率看:罹病植株>健康植株,二年七>一年七,根部>茎部。健康和罹病三七的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曲霉属、耙齿菌属、毛壳属和青霉属在健康三七内生真菌群落中占主导,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篮状菌属、毛壳属和木霉属是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的优势属。植株部位对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影响,其中罹病三七根部镰刀菌属的分离频率高达52%,显著高于其茎部的11.2%,且木霉属和篮状菌属等有益真菌在罹病三七根部大量分离,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1.0%和14.5%,而三七茎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根部。此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的发育更加完善,健康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也随之变化,其中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在罹病三七植株中的分离频率大幅增加,达到14.5%和32.9%。健康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生长年限增加逐渐上升,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降低。[结论]三七植株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健康和罹病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定殖数量及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且植株部位与生长年限均对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三七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钟雅婷  邹东霞  廖旺姣  赵鹏飞  黄宁  罗辑  
【目的】轮斑病是桉树的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探讨健康和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并筛选对轮班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健康和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IT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两组样品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本实验室保存菌株对轮斑病菌生长的影响,并用PCR法验证抗病菌株是否存在于健康和病害叶片中。【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桉树叶的内生真菌共注释到2门、15纲、55目、139科、238属、300种;轮斑病害桉树叶共注释到2门、12纲、55目、88科、130属、183种。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菌种的集中程度均较健康叶片无显著改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群落丰度较健康叶显著降低,两组叶片中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病害和健康桉树叶内均存在轮斑病菌Coniella eucalyptorum、花斑病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枝枯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其中轮斑病菌为病害叶内的优势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发现,本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中,仅有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轮班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用PCR分别扩增轮斑病害和健康桉树叶基因组DNA中的GyrA基因片段,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B.velezensis仅存在于健康桉树叶内,而在轮斑病害桉树叶中未能检测到。【结论】桉树叶部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可能受轮斑病菌侵染的影响,导致染病叶内生真菌群落的丰度下降;而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桉树轮斑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针对桉树轮斑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为明确桉树轮斑病的成因和开发轮斑病生防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钟雅婷   邹东霞   廖旺姣   赵鹏飞   黄宁   罗辑   
【目的】轮斑病是桉树的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探讨健康和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并筛选对轮班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健康和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IT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两组样品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本实验室保存菌株对轮斑病菌生长的影响,并用PCR法验证抗病菌株是否存在于健康和病害叶片中。【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桉树叶的内生真菌共注释到2门、15纲、55目、139科、238属、300种;轮斑病害桉树叶共注释到2门、12纲、55目、88科、130属、183种。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菌种的集中程度均较健康叶片无显著改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轮斑病害桉树叶内生真菌群落丰度较健康叶显著降低,两组叶片中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病害和健康桉树叶内均存在轮斑病菌Coniella eucalyptorum、花斑病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枝枯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其中轮斑病菌为病害叶内的优势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发现,本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中,仅有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轮班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用PCR分别扩增轮斑病害和健康桉树叶基因组DNA中的GyrA基因片段,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B.velezensis仅存在于健康桉树叶内,而在轮斑病害桉树叶中未能检测到。【结论】桉树叶部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可能受轮斑病菌侵染的影响,导致染病叶内生真菌群落的丰度下降;而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桉树轮斑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针对桉树轮斑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为明确桉树轮斑病的成因和开发轮斑病生防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璐  肖淑琴  关鑫  贺鹏飞  殷志鹏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孜然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ZR-003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确定其种属。采用平板测定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9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ZR-003菌株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和萃取,旋转蒸干之后利用G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R-003菌落絮状、白色、具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稀少,其菌丝帚状结构明显散开,瓶梗形状和菌落特征应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中颜色较淡的类群;经分子生物学鉴定,ZR-003菌株的ITS序列与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相似性为99%,属微紫青霉菌;同时确定其对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 (Zimm.)Hohn.]、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y]、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80.00%、81.82%、80.95%、80.00%和80.49%,其中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经GC、UV分析可知,ZR-00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在保留时间17.1789min处有明显出峰,其在328nm(λ),20(ε);280nm(λ),1500(ε);244nm(λ),15000(ε)下有明显吸收,与标准样品枯茗醛的色谱光谱特征一致,经计算得到其在发酵液中含量为28.7μg·mL-1,综上可见,孜然内生真菌ZR-003菌株发酵液中含有与孜然相同的药用成分—枯茗醛,从而为枯茗醛的获得开辟了新的微生物来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智  张旭  陈抒瑶  沈宗专  李荣  薛超  沈其荣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生防菌筛选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细菌16S核糖体RNA分析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Brazil)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是6.11和671,其次为叶,分别是5.49和370,最后是茎,分别是2.50和237;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的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86和1 226,茎部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08和731,从数值上看总体高于健康香蕉植株处理,其中茎部差异显著;健康与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海洋放线菌属(Salinispora)、不黏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动胶菌属(Zoogloea)是抽蕾后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的特有内生细菌属。[结论]‘巴西香牙蕉’植株对菌群吸收具有选择性,且根、茎、叶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存在差异。‘巴西香牙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富度与香蕉植株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病原菌入侵降低了香蕉植株对外源菌的选择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玲  张雯龙  蓝桃菊  陈艳露  覃丽萍  NARISAWA Kazuhiko  刘斌  
从不同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204株真菌,通过对白菜的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1株能显著促进白菜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24L-4。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进行ITS-r DNA和18S-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DevrIeSIA LAgerSTroem。该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质量分别较未接种对照处理增加33.3%、65.7%、27.3%和45.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表明:D.LAgerSTroem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无接种对照增加104.0%、83.9%和114.7%,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微镜观察发现:D.LAgerSTroem可定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璐   马杰   傅淋   肖才升   刘芳   赵瑞元   李庠  
【目的】揭示卷丹百合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探明根腐病的微生态发病机理和生防菌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连作多年地块上患根腐病和健康卷丹百合根际土壤中真菌的ITS1基因进行扩增,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健康与患病百合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α多样性结果显示,卷丹百合健康与患根腐病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CA分析结果显示,患根腐病百合与健康百合根际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差异。患根腐病与健康百合根际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散囊菌纲、银耳纲、刺盾炱目、银耳目、小疱毛壳科、丛赤壳科、外瓶霉属等在患病百合根际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百合。LEfSe分析结果显示,子囊菌门与Ilyonectria分别在患病与健康百合根际土壤中差异最大;Arcopilus、角菌根菌属、Ascobolus、Paraphaeosphaeria等14类菌群为健康百合根际的标志物种。【结论】连作多年地块健康百合与患根腐病百合根际真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卷丹百合根腐病的发生可能与根际土壤中真菌物种结构的改变,尤其是散囊菌纲、外瓶霉属等有害真菌的增殖密切相关。卷丹百合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潜在益生真菌,是进一步筛选根腐病生防菌的潜在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永兰  张志元  冉国华  
自2002—2004年,对广东梅州、重庆北碚、湖南石门的不同种类的柑橘(柑、橙、柚)进行了12次定点取样分离,共分离到柑橘内生真菌5642株,其中有5136株已鉴定,分别属于24个属.在这24个属中,出现频率在1%以上的只有Colletotrichumspp.,Fusariumspp.,Alternariaspp.,Penicilliumspp..柑橘内生真菌的静息部位依种类而异,Colletrichumspp.主要分布在柑橘的叶片、枝条、果皮内;Fusariumspp.则主要分布在根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番华彩  魏薇  曾莉  徐胜涛  李舒  郭志祥  郑泗军  
【目的】研究云南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探索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其后续生态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在云南香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分别采集发病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香蕉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香蕉枯萎病植株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4个菌门是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菌群。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5个门菌群差异显著。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健康植株较发病植株高,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发病植株较健康植株高。属水平上,健康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发病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朱氏杆菌(Chujai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5个菌属在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差异显著,其中,芽胞杆菌属、朱氏杆菌属和土壤链霉菌属的丰度健康植株明显高于枯萎病植株。【结论】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但部分菌群在2种类型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组成丰度有显著差异;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明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热西达·阿不都热合曼  姚举  
【目的】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变化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对黄萎病不同发生程度棉田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入侵棉田对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土壤中真菌群落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方法】以阿克苏、石河子不同发病程度棉田和库尔勒人工接菌棉田为研究对象,从中采集6个土壤样品:阿克苏重病田土壤(AD)、阿克苏对照田土壤(ACK)、石河子重病田土壤(SD)、石河子对照田土壤(SCK)、库尔勒重病田土壤(KD)、库尔勒对照田土壤(KCK)。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合冗余分析(RDA)明确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在97%相似度水平下,AD和SD样品中真菌的OTU数量、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均分别高于其对照ACK、SCK,而Simpson指数均分别低于其对照;人工接菌的KD与其对照KCK样品之间OTU数量、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NMDS分析表明,AD、SD土壤样品首先表现为明显的空间趋向性,之后表现为时间趋向性,而库尔勒土壤样品则首先表现为时间趋向性,其次是空间趋向性。群落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土壤中Ascomycota的丰度占绝对优势,其次为Basidiomycota和Mortierellomycota,3个门在KD与KCK样品之间以及SD与SCK样品之间的丰度差异较小,而在AD和ACK样品之间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Sporobolomyces的丰度最高,其与Mortierella在不同区域重病田土壤中丰度均高于对照,而Wardomyces均低于对照。此外,AD样品中Pyrenochaetopsis、Microdochium、Fusarium的丰度均低于ACK,而此3个属在SD样品中的丰度均高于SCK样品。组间差异显著分析表明,库尔勒、石河子土壤中的显著差异标记均主要富集于重病田中,而阿克苏土壤中显著差异标记主要富集于无病田中。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量与真菌的OTU数量、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Simpson指数的相关性低;pH、全磷和全钾与Simpson指数明显正相关,总盐与Simpson指数明显负相关。RDA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与有机质、全氮、总盐明显相关。【结论】自然重病棉田土壤中真菌的OTU数量、丰度均高于轻病或无病田,而真菌的多样性低。人工接种大丽轮枝菌短期内未对土壤中真菌的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造成明显影响。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丰度和组成受有机质、全氮、含盐量等指标影响显著。采样时期对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同样有明显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闾星  窦桂铭  汪慧华  李如华  江泽平  李志朋  严东辉  
[目的]探明果实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是了解果实健康微生物组功能和机制的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组织分离方法,对6个板栗品种的健康果实及其果肉(子叶)和果壳(含种皮)组织的内生真菌群落进行了多样性和组成分析。[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及其2个组织共36个样本总共产生3 229 205条高质量序列,注释出真菌1 557个OTUs,分属10个门,38个纲,97个目,203个科,350个属。板栗果实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80.40%)丰度最高,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7.70%),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平均相对丰度43.00%)和酵母纲Saccharomycetes(平均相对丰度15.10%)。品种间共有(Shared)真菌类群富集在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上,其丰度>90%。板栗果实品种间,子囊菌门在每一个品种中同样体现为最丰富类群,相对丰度为57.96%~90.15%,其次为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3.28%~23.71%;纲水平上,优势类群出现变化,酵母菌纲真菌相对丰度(39.21%)在毛板红品种中是最高的,而粪壳菌纲真菌是另外5个板栗品种中最丰富类群(29.47%~59.56%)。果实组织间,果肉组织较之果壳具有更高的特有真菌多样性,果肉组织特有优势类群全部为担子菌,尤其是银耳纲Tremellomycetes的红菇目Russulales。LEfSe分析显示,果壳和果肉组织存在显著性差异群落组成或种群,镰孢属Fusarium、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迈耶氏酵母属Meyerozyma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真菌在果肉组织中具有显著优势。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共获得有效菌株2 346株,分属子囊菌、担子菌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除酵母菌类需特殊培养基筛选外,可培养方法显示果实及其果壳、果肉上的真菌优势类群,在群落组成和丰度上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结果相似。[结论]板栗果实具有丰富的以子囊菌粪壳菌纲和酵母菌纲为优势类群的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种群多样性,但建群种类主要来自座囊菌纲。板栗果实品种间的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板栗果肉较之果壳组织有更为丰富的特有内生真菌多样性。板栗果肉和果壳组织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分化。本文系统报道了板栗果实内生真菌组的组成结构,为利用板栗健康微生物组防控果实病害和了解坚果类果实微生物组提供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蓝祖栽  张占江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肿节风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内生真菌菌株。【结果】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111株内生真菌,选择42株不同形态类型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分属于9目20属28种。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RJ-1和JJ-1菌株[分别鉴定为橡胶生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heveicola)和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三七灰霉病菌(Botrytis sp.)、三七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三七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sp.)、艾纳香褐斑病菌(Phoma sp.)、苦玄参叶斑病菌(Alternaria sp.)和肿节风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等7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具有强的抑菌广谱性。【结论】肿节风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中的RJ-1和JJ-1菌株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抗菌活性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兰楠  祁高富  喻子牛  赵秀云  
从油菜幼苗中通过PDA培养基分离出9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中6株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株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1株属于炭角菌目(Xylariales)。从鉴定出的油菜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有抑菌活性的生防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YY-11,此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士家   孙正海   李丽萍  
【目的】从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中分离具有相应功能的内生菌,并将其转接到自身或其它植物中,已成为植物内生菌开发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分离鉴定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根茎叶内生真菌,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内生真菌并通过转接其他植物进一步验证其促生功能,以期为喀西茄内生真菌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喀西茄根茎叶为研究对象,分离并鉴定其内生真菌;测定菌株的溶磷、解钾、固氮、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等促生能力;通过接种紫花苜蓿并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指标,进一步验证喀西茄内生真菌的促生功能。【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茎中分离得到13株,根中分离得到9株,叶片中分离5株。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来自11个属,优势属为间座壳属(Diaporthe)和镰刀菌属(Fusarium)。促生功能验证发现20株真菌具有产IAA能力,21株真菌具有固氮能力,2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株有解钾能力,9株具有溶磷能力。转接紫花苜蓿后有3株(J12:Trichoderma simmonsii、G5:Penicillium ochrochloron和J4:Alternaria alstroemeriae)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在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时能显著提高萌发指标,在盆栽时期仅菌株J12和J4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结论】首次进行了喀西茄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从喀西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茎部位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最多。分离并鉴定了具有促生功能的内生真菌,并成功转接紫花苜蓿,通过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验证了内生真菌的促生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云峰  付岗  胡凤云  蒋妮  刘丽辉  白隆华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