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1)
- 2023(5013)
- 2022(4345)
- 2021(3889)
- 2020(3496)
- 2019(7995)
- 2018(7780)
- 2017(15568)
- 2016(8159)
- 2015(9357)
- 2014(8801)
- 2013(9209)
- 2012(8704)
- 2011(7744)
- 2010(7823)
- 2009(6915)
- 2008(6658)
- 2007(5730)
- 2006(4870)
- 2005(4237)
- 学科
- 济(37945)
- 经济(37911)
- 业(25336)
- 方法(23441)
- 管理(22951)
- 数学(22173)
- 数学方法(22085)
- 企(16754)
- 企业(16754)
- 财(10341)
- 中国(9380)
- 农(8409)
- 服务(8405)
- 制(8059)
- 贸(7635)
- 贸易(7632)
- 易(7428)
- 业经(6652)
- 地方(6274)
- 务(6259)
- 财务(6252)
- 财务管理(6240)
- 工作(6231)
- 企业财务(6037)
- 教育(5908)
- 农业(5885)
- 融(5688)
- 金融(5688)
- 度(5670)
- 制度(5665)
- 机构
- 大学(119683)
- 学院(113681)
- 济(51133)
- 经济(49982)
- 管理(47704)
- 理学(41803)
- 理学院(41397)
- 管理学(40853)
- 管理学院(40633)
- 研究(37487)
- 中国(27946)
- 京(25125)
- 财(23661)
- 科学(19955)
- 财经(19453)
- 中心(18098)
- 经(18000)
- 农(17199)
- 经济学(17154)
- 所(17153)
- 江(17000)
- 业大(15879)
- 经济学院(15794)
- 北京(15575)
- 研究所(15417)
- 财经大学(14730)
- 院(14143)
- 范(14086)
- 师范(13955)
- 农业(13502)
- 基金
- 项目(81847)
- 科学(65510)
- 基金(61787)
- 研究(60765)
- 家(53402)
- 国家(52997)
- 科学基金(46327)
- 社会(40779)
- 社会科(38935)
- 社会科学(38925)
- 基金项目(32366)
- 省(29960)
- 自然(28816)
- 教育(28253)
- 自然科(28234)
- 自然科学(28225)
- 自然科学基金(27744)
- 资助(25697)
- 划(25642)
- 编号(24813)
- 成果(20286)
- 部(19334)
- 重点(18245)
- 国家社会(18017)
- 教育部(17180)
- 创(17093)
- 发(16915)
- 人文(16784)
- 大学(16348)
- 创新(16019)
共检索到167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瑶 刘国恩
目的:了解中国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健康以及卫生服务使用的差异,为改善与经济相关的健康不平等提供参考。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组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存在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其中新生儿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仍在扩大。结论:在改善新生儿健康水平中,应对高收入地区进行重点关注,在促进卫生服务利用的平等中,需要对低收入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重点关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倪秀艳 赵建梅
本文研究教育影响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综合利用分位数回归、反事实分析和Machado and Mata(2005)的分解方法,将两个不同时期教育对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分解为三个部分:教育对农村居民健康的边际影响的作用,教育自身分布的作用以及其他变量的影响。其中教育对健康的边际影响的变化将加剧健康不平等,而教育分布的改变即农村居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程度。因此,加大农村教育的公共投资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将有助于改善农村健康不平等状况。
关键词:
教育 健康不平等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怡
文章根据1997年、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利用随机截距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需方可及性变量中收入和医疗保险对健康影响显著,供方只有医疗服务价格显著,需方影响程度大于供方。1997—2006年组内相关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家庭对健康的影响在削弱。四周患病模型中看病等待时间由原来的显著变为不显著,主观自评模型提供所需药品、去卫生机构时间由原来的显著变为不显著,这说明供方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但需方存在个人障碍,降低了卫生服务利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郁杨 陈东
本文从机会不平等这一创新性视角出发,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基线调查微观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机会不平等,2011—2018年机会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且老年群体较之中年群体降幅更大;新农保政策显著缓解了城乡户籍造成的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这一结论在更换匹配方法、调整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新农保政策的缓解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中等收入、得到更多家庭养老支持和健康状况更差的老人受益更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随着养老金领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政策持续性尚有待加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铭来 康琢
解决好失能人群的健康问题是缓解健康不平等,最终实现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微观面板数据(CHARLS),基于以个人自评健康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构造健康不平等指标,并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期护理保险对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能够缓解因失能带来的健康不平等;长期护理保险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对中重度失能、高年龄组、受教育程度较低、居住在城镇群体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期护理保险能够通过专业化照护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支出,并基于收入效应提高失能人群自身健康感知,最终缓解群体间健康不平等;随着实行时间的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郁杨 陈东
本文从机会不平等这一创新性视角出发,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基线调查微观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机会不平等,2011—2018年机会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且老年群体较之中年群体降幅更大;新农保政策显著缓解了城乡户籍造成的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这一结论在更换匹配方法、调整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新农保政策的缓解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中等收入、得到更多家庭养老支持和健康状况更差的老人受益更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随着养老金领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政策持续性尚有待加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鹏 林夕力 丁兰琳
本文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以及2014年CHARLS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分别在Barry、Roemer和Swift三种情境下,测度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和环境、努力、人口学特征因素的相对贡献,并探讨了其变化趋势和成因。结果表明:三种情境下,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测度和分解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环境和努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2011—2018年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程度下降,2011—2015年环境因素对适应负荷不平等的贡献度增加。出生地区、儿时的健康与营养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因素。睡眠和饮酒是最重要的两个努力因素。因此,改善儿童时期环境因素、干预老年时期生活方式均能有效缩小老年人健康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检验了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与"水平公平"目标的偏离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因素在健康不平等、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中的贡献。本文在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分解的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好并使用了更多的医疗服务,收入因素对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的贡献在0.13—0.2之间,医疗保险等因素也扩大了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农村健康不平等程度整体上高于城市,城乡健康不平等程度均在加深;1991—2006年,城乡收入变动对城乡健康不平等上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08%和13.38%。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李宝珍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消费不平等的作用逐渐减少;相对于未接受过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洪曙 鲁元平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CLHLS)2005年的数据在控制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之后,考察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健康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次,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它对农村老年人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城市的老年人,而且在控制了健康变量之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旧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城市老年人不再显著;最后,收入不平等对有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水平更高,收入不平等对他们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健康 老龄化 主观幸福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静 汪燕敏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收入不平等呈倒U型分布: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上升,2005年达到峰值后快速回落。误差成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的截面方差等主要由暂时性方差构成;收入不平等的增长同时反映了收入永久性方差和暂时性方差的增长,后者起了更大的作用。以上结论表明我国劳动者收入动态过程不同于西方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干预必须采取不同的工具组合。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误差成分模型 最小距离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曲兆鹏 范言慧
对外开放与收入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都认为对外开放扩大了中国的收入差异。本文基于1995~2007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和行业工资数据,使用Pooled OLS、Fixed Effect、Random Effect、IV、GMM等多种计量方法,发现之前研究的结论———对外开放扩大了收入差异或者减少了贫困,可能是由于忽视了省际间的异质性及其变化所导致的。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工具变量法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我们发现,对外开放对中国地区内的工资差距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地区内工资不平等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靖
基于CGSS2008数据,将自评健康转化为基数性质的健康不良指数,进而应用Wagstaff等发展起来的集中指数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区分城乡考察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均存在显著的偏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收入对健康不平等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城乡分别为60%和37%。对城镇健康不平等产生正向贡献的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就业状况、年龄和教育等。对农村而言,则主要是相隔集镇中心距离、地区变量、年龄因素中的60岁以上人口。为降低健康不平等,政府应在改善收入分配、推进教育公平和延伸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覆盖和服务可及等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行 罗睿络
基于2000~2017年我国家庭健康报告大数据,检验居民收入分配差异(不公平)对个体健康产出的影响效用。研究发现:收入分配不公平和个体积聚健康产出之间有较强负向关联;控制个体收入变量时,收入分配不公平对健康的负向效用会明显减弱;控制区域变量时,收入分配不公平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减弱;收入分配不公平不仅对个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还通过心理机制作用于个体收入能力,继而对各收入层级群体健康产出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居民健康 收入分配 不平等 效用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