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4)
2023(8123)
2022(6823)
2021(6071)
2020(5005)
2019(10982)
2018(10672)
2017(20739)
2016(10910)
2015(11934)
2014(11940)
2013(11922)
2012(11390)
2011(10452)
2010(10769)
2009(9992)
2008(9643)
2007(8768)
2006(8045)
2005(7590)
作者
(33885)
(28822)
(28548)
(27222)
(18100)
(13694)
(12808)
(10929)
(10773)
(10208)
(10179)
(9429)
(9233)
(9224)
(9125)
(8842)
(8480)
(8232)
(8063)
(7997)
(7261)
(7083)
(6843)
(6634)
(6593)
(6454)
(6262)
(6019)
(5916)
(5659)
学科
(69747)
经济(69705)
管理(32889)
(28229)
方法(22738)
(21586)
企业(21586)
数学(20155)
数学方法(20012)
地方(17552)
中国(13939)
(13849)
(13359)
环境(13337)
地方经济(12673)
(12236)
业经(12128)
(9685)
农业(9603)
(8820)
(8473)
金融(8473)
(7984)
贸易(7979)
经济学(7947)
(7810)
银行(7789)
(7733)
(7728)
(7703)
机构
学院(166995)
大学(166692)
(82842)
经济(81352)
研究(64719)
管理(59528)
理学(50829)
理学院(50209)
管理学(49420)
管理学院(49112)
中国(47846)
科学(38063)
(35956)
(34741)
(33707)
研究所(30575)
(29844)
财经(28504)
中心(28179)
经济学(27624)
(25922)
(25336)
经济学院(24554)
业大(24039)
农业(23302)
(22771)
北京(21861)
财经大学(21070)
(20526)
科学院(20399)
基金
项目(108748)
科学(85824)
基金(80809)
研究(76526)
(72136)
国家(71628)
科学基金(60406)
社会(52445)
社会科(49899)
社会科学(49885)
基金项目(41609)
(41289)
自然(37861)
自然科(36942)
自然科学(36926)
自然科学基金(36289)
(34732)
资助(33471)
教育(33328)
编号(27675)
重点(25196)
(25119)
(24364)
国家社会(23329)
成果(22376)
(21950)
(20859)
创新(20802)
教育部(20671)
科研(20657)
期刊
(97632)
经济(97632)
研究(53966)
中国(33482)
(28614)
学报(27854)
(26971)
科学(25215)
管理(23521)
大学(20820)
学学(20185)
农业(18284)
经济研究(17282)
(15671)
金融(15671)
财经(15656)
技术(13973)
(13719)
问题(12327)
业经(12282)
教育(11971)
技术经济(10361)
(9992)
(9386)
统计(9156)
世界(9106)
国际(8237)
(7987)
经济问题(7689)
(7608)
共检索到26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文建东  花福秀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假设健康是由公共健康支出、生产性基础设施服务和环境质量共同组成,考察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改变是如何通过影响政府对健康及环保的投入而影响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得出:存在环境质量作用于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一机制,福利最大化下的政府应当投入环保支出改善环境;当公众越是关心健康,政府可选择的税收支出、公共健康支出和环保支出越会不断上升,实现提升健康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同时使经济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29个省1997—2013年的数据,通过面板计量模型验证了理论部分关于健康方程的假设,同时证实环境通过作用于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的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世林  周黎安  何维达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电信基础设施刺激计划,试图借力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然而,电信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利用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电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克服电信基础设施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电信改革所引起的各省电信市场结构的外生变化作为工具变量。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电信行业发展初期(1990—1999年),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基础设施的发展共同促进了经济增长;进入2000年以后,虽然移动电话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递减,而固定电话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四虎  周大鹏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还是内生,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地理学理论两方面对已有文献做了相应整理,以期对已有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四虎  周大鹏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还是内生,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地理学理论两方面对已有文献做了相应整理,以期对已有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四虎  周大鹏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还是内生,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地理学理论两方面对已有文献做了相应整理,以期对已有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豪  蒋家东  
通过构建质量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从质量基础设施自身的技术特征和制度特征出发,研究其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基于2009~2016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质量基础设施对国别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质量基础设施确实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而且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个助推性因素。本文试图从理论溯源中寻找交通基础设施研究的经济学基础,从现代文献的进一步拓展中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溢出效应、效率改进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区域发展效应和现代化效应等5个方面。最后,本文认为,现代化交通体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量化等方面的影响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领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本文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在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中所扮演的角色。基于一个巴罗类型的增长模型以及对该模型进行分解,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向中东部地区趋同,其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亮  李杰伟  徐长生  
利用2001年至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验证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基于宏观总产出方程与信息基础设施微观供需模型相结合的联立方程模型控制信息基础设施内生性,采用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测度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复合增长效应的测算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增长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却存在反差。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玺  张勇  
相同的投资水平对资本形成效果、基础设施存量、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采用投资率作为变量来考察投资对增长关系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基础设施存量的变化不仅是投资水平的重要反映,也可以弥补单纯用投资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所带来的偏差,因而采用处理后的基础设施数量指数的变化来考察投资的效果以及投资对增长的关系是一个新角度。对于中国而言,高投资率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但是现在这种情况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学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主要运用生产函数法,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与面板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前者所得的结论由于得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弹性太大而并不可信,利用后者得出的结论又由于弹性过小而与现实情况相矛盾。文章通过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研究,试图揭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结论为:(1)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2)交通基础设施对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宛瑾  张龙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在明确信息基础设施内涵的基础上,从通信基础、网络基础、用户基础、公共服务基础、科研基础五个方面构建信息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利用2005年至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在全国和区域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且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应不明显。政府应继续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信息设施建设差距,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帆  韩传峰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乘数效应、旅行效应和外部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和规划建设的重要前提。使用中国1952-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以GDP衡量经济增长,以公路铁路运营里程和货运量衡量交通基础设施,基于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得出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法修正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易受多重共线性影响的缺点,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大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以1978年为时间断点,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穷志  陈澄  
文章以省域异质性为研究视角,在面板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构建ECM模型,以PMG方法研究了省际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效应。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地方异质性导致的短期效应差异化前提下,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平均短期影响并非明显的正向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省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有一个收敛的显著正向关系。此外,资本存量、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因素也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有不同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任飞  王进杰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VECM分析了中国主要门类基础设施指标与总产出之间的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根据本文研究,大多数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指标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主要基础设施指标都与总产出、经济结构变动等经济变量构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中,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居于主导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