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2)
- 2023(5869)
- 2022(4704)
- 2021(4336)
- 2020(3367)
- 2019(7690)
- 2018(7693)
- 2017(13072)
- 2016(7908)
- 2015(9010)
- 2014(9235)
- 2013(8582)
- 2012(8237)
- 2011(7793)
- 2010(8272)
- 2009(7427)
- 2008(6854)
- 2007(6356)
- 2006(6124)
- 2005(5878)
- 学科
- 济(50385)
- 经济(50362)
- 教育(18568)
- 中国(15995)
- 地方(14730)
- 管理(14464)
- 方法(12684)
- 地方经济(11674)
- 数学(11551)
- 数学方法(11466)
- 业(10754)
- 学(10444)
- 理论(7847)
- 发(7682)
- 农(7662)
- 业经(7414)
- 企(6917)
- 企业(6917)
- 经济学(6659)
- 发展(6205)
- 财(6155)
- 展(6083)
- 农业(5706)
- 教学(5524)
- 环境(5515)
- 制(5398)
- 融(4871)
- 金融(4871)
- 体(4860)
- 产业(4832)
- 机构
- 大学(114428)
- 学院(110129)
- 济(52507)
- 经济(51414)
- 研究(47345)
- 管理(32109)
- 中国(28601)
- 理学(26858)
- 教育(26466)
- 理学院(26390)
- 管理学(25866)
- 管理学院(25616)
- 京(25407)
- 范(25107)
- 师范(25026)
- 科学(24464)
- 所(23399)
- 财(22229)
- 研究所(20980)
- 师范大学(20793)
- 中心(18952)
- 江(18473)
- 经济学(18126)
- 北京(17367)
- 财经(17274)
- 院(16591)
- 经济学院(15961)
- 经(15642)
- 州(13926)
- 技术(13537)
- 基金
- 项目(62904)
- 研究(54461)
- 科学(51371)
- 基金(42757)
- 家(35648)
- 国家(35228)
- 社会(34859)
- 社会科(32818)
- 社会科学(32812)
- 教育(32731)
- 科学基金(29387)
- 省(25157)
- 编号(23427)
- 划(22707)
- 成果(22143)
- 基金项目(20802)
- 课题(20240)
- 资助(17567)
- 年(17046)
- 发(16772)
- 部(16066)
- 重点(16053)
- 规划(15352)
- 性(14914)
- 教育部(14884)
- 自然(14794)
- 发展(14678)
- 展(14416)
- 自然科(14416)
- 自然科学(14413)
共检索到191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芬 何艳
健康与教育是人力资本诸多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两种,长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强调和重视教育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但健康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在Lucas(1988),Van Zon和Muysken(2001)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最终产品、健康和教育的三部门模型。静态均衡、转移动态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总体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健康对广义人力资本的贡献份额大于教育;健康的增量而非健康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健康的改善必须同时辅以教育人力资本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公共健康支出对于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
关键词:
健康 教育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雪兰 刘诚洁
文章提出了健康经济增长的新经济范畴,即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健康投资为主要拉动力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文章认为健康投资是指对健康劳动力或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是健康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因素。在短期内,由于健康投资不会立即形成经济增长效应,且对物质资本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为此健康投资与健康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而在长期内,由于健康投资推动了健康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倍加的劳动效率,因此,健康投资与健康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结论,并提出了改善中国健康投资水
关键词:
健康投资 健康人力资本 健康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雪兰 刘诚洁
文章提出了健康经济增长的新经济范畴,即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健康投资为主要拉动力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文章认为健康投资是指对健康劳动力或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是健康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因素。在短期内,由于健康投资不会立即形成经济增长效应,且对物质资本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为此健康投资与健康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而在长期内,由于健康投资推动了健康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倍加的劳动效率,因此,健康投资与健康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结论,并提出了改善中国健康投资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健康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投资 健康人力资本 健康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炯 马艳平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对该模型的分析可知,公共教育、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然后,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对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全国和西部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东北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祖辉 谭远发
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在10%左右的显著性水平下,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三个变量都是彼此变化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对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有一致的持续的促进作用,健康人力资本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对教育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然而教育人力资本对健康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这与当前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炯 马艳平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对该模型的分析可知,公共教育、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然后,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对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全国和西部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东北地区公共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对我国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力行 吴晓瑜
本文基于Soares(2005)的模型,导出婴儿死亡率和成年人预期寿命对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最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然后用跨国数据对模型的预测进行验证。本文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区分了成年人对小孩和对成年人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揭示了成年人寿命增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的作用机制。在实证检验中,本文除了采用地理、气候等指标作为工具变量外,还独创性的利用因为实施大范围免疫计划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外生的免疫率的国别差异来解决健康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健康的重要作用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预期寿命 生育率 人力资本投资跨国回归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海明 张晓莉
健康人力资本积累能否导致内生经济增长,鉴于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会增加资源消耗、阻碍经济增长,目前文献对此大多给出否定答案。利用一个消费性健康人力资本与投资性健康人力资本并存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健康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机制,发现同时具有消费性与投资性健康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体系能够产生内生增长。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赋值,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考察不同的健康人力资本决定水平对于稳态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提高投资性健康人力资本的产出份额,以及增加健康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都会增大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公共健康产品的供给、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国际医疗卫生合作,最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琼
已有文献在考虑健康对经济增长影响时常常只考虑健康因素本身,而忽略其他相关因素从而产生"遗漏变量"问题而影响结论的可信性;或者只考虑健康因素的单一维度,而忽略初始健康水平以及健康水平改善速度都有可能同时影响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此,借鉴Nelson-Phelps,Lucas与Barro的方法,构建统一框架并利用跨国数据综合考察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发现,即使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预期寿命初始水平以及增长速度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已有文献中忽略其他条件或者只考虑健康状况的一个维度,都很有可能低估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此外,经济增长"俱乐部"现象与低收入国家初始人力资本水平(包括健康状况...
关键词:
预期寿命 经济增长 相对收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生 徐娟 吴相俊
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的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测度模型,借以分析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引发的环境和社会健康问题。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环境污染成本约占实际GDP的8%—10%,而且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居民健康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1.66,显著大于1,表明经济增长对居民健康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在总体上降低了社会健康水平。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社会意识和法制等社会环境因素对自然环境污染的遏制作用在2008年以后较之前显著弱化,显示了强化环保法制建设及社会意识培养的紧迫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梅 何凌云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实现在不损害经济或尽量降低产出损失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世代交叠模型基础上引入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系统探讨了在既定税率情形下能源税收入在居民收入与减排活动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以降低"环境-健康-贫困"陷阱的风险。研究表明,理论上存在能够实现人均产出最大化或居民福利最大化的最优分配比例。然而,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发现我国能源税收入分配政策难以同时满足两者最优目标;具体分配比例取决于政府决策偏好,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庆军 邢伟
国民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应该在健康区间运行。然而中国经济健康运行区间的具体数值在理论上没有定论,在实践上更是关注较少。文章剔除不健康增长年份的数据,运用区间估计和随机变参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首次测算了在避免恶性膨胀和通货紧缩、满足就业需求、可持续性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2020年前中国经济健康的最理想增长率为8.91%,经济健康增长率区间为[7.83%,9.99%]。科学测算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区间,对我国实现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萍 田成诗 尚红云
文章在协整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健康水平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过去的50多年里,健康水平的改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副产品,更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代替健康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教育与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共同作用于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
健康 经济增长 协整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凯杰
环境财政支出可以通过改善环境,节约居民医疗成本,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笔者通过构建一个两时期世代交替模型,分析了环境支出通过健康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笔者认为,一方面,环境支出会改善环境,节约医疗成本,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个体要素回报,减少消费,不利于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