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2)
- 2023(14950)
- 2022(12941)
- 2021(12140)
- 2020(10191)
- 2019(23463)
- 2018(23076)
- 2017(44366)
- 2016(23843)
- 2015(26780)
- 2014(26630)
- 2013(25894)
- 2012(23464)
- 2011(21007)
- 2010(20581)
- 2009(18588)
- 2008(17622)
- 2007(14949)
- 2006(12835)
- 2005(10714)
- 学科
- 济(94756)
- 经济(94622)
- 管理(67936)
- 业(64518)
- 企(52976)
- 企业(52976)
- 方法(46107)
- 数学(40688)
- 数学方法(40130)
- 农(28809)
- 财(24780)
- 中国(23799)
- 业经(22699)
- 地方(20555)
- 学(19687)
- 农业(19500)
- 制(17080)
- 贸(15389)
- 贸易(15381)
- 务(15143)
- 财务(15070)
- 财务管理(15039)
- 易(14926)
- 理论(14788)
- 环境(14561)
- 技术(14516)
- 和(14286)
- 企业财务(14281)
- 银(12723)
- 划(12711)
- 机构
- 大学(329134)
- 学院(327844)
- 管理(134770)
- 济(128222)
- 经济(125408)
- 理学(118438)
- 理学院(117160)
- 管理学(114965)
- 管理学院(114381)
- 研究(103968)
- 中国(75746)
- 京(68078)
- 科学(65768)
- 财(57819)
- 农(52399)
- 业大(50662)
- 所(49940)
- 中心(49100)
- 财经(47156)
- 江(46254)
- 研究所(45973)
- 范(43534)
- 师范(43132)
- 经(43093)
- 北京(41843)
- 农业(40684)
- 经济学(38506)
- 院(38402)
- 州(37491)
- 财经大学(35380)
- 基金
- 项目(237835)
- 科学(187662)
- 研究(173744)
- 基金(173398)
- 家(150439)
- 国家(149194)
- 科学基金(129530)
- 社会(109919)
- 社会科(104068)
- 社会科学(104039)
- 省(93941)
- 基金项目(92908)
- 自然(84818)
- 自然科(82848)
- 自然科学(82827)
- 自然科学基金(81282)
- 教育(79657)
- 划(78002)
- 编号(71295)
- 资助(70620)
- 成果(56014)
- 重点(52801)
- 部(52181)
- 发(50026)
- 创(49348)
- 课题(47819)
- 创新(46002)
- 科研(45853)
- 国家社会(45050)
- 教育部(45004)
- 期刊
- 济(133485)
- 经济(133485)
- 研究(90395)
- 中国(58296)
- 学报(52023)
- 农(48375)
- 科学(48080)
- 管理(46448)
- 财(43085)
- 大学(40277)
- 学学(37947)
- 教育(34378)
- 农业(33856)
- 技术(28656)
- 业经(23718)
- 融(23703)
- 金融(23703)
- 财经(22000)
- 经济研究(20385)
- 经(18700)
- 图书(17650)
- 问题(17422)
- 业(16089)
- 科技(16032)
- 理论(15919)
- 版(15776)
- 技术经济(15212)
- 资源(15184)
- 实践(14792)
- 践(14792)
共检索到455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齐良书 王诚炜
目的:检验中国居民健康"梯度" (健康状况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关系)中的城乡差异。方法:基于混合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方法。结果:在控制了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以后,使用多种健康指标和社会经济地位指标的计量分析均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对社会经济地位的依赖性比城市居民更强。在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排除了个人不可观察因素的影响之后,这种城乡差异依然显著。结论:本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居民处于劣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松华 李宝值 朱奇彪
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纳入Grossman健康需求框架,通过划分农民工社会资本城乡类型和维度结构,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影响其健康的维度差异和类型差异,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样本数据,通过IV-ProbIt模型和泊松回归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民工社会资本存在健康促进效应,相对代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信任和互惠而言,代表结构型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健康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健康的促进效应大于乡村型社会资本。相关结论对于破解农民工健康困境、城镇化道路选择以及理解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勤 黄洁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良书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自评健康与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区内收入不均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本文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开处理;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代表职业地位的变量及其与收入和收入不均的交互项。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收入与健康的关系、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都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说明在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重要。要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要设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关键词:
收入 收入不均 健康 社会经济地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滢潭 龙飞 原新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秀 李月琳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年龄用户的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一方面检验该特征列表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探讨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三组实验,分别为青年组(以大学生为样本)、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青年人、67名中年人和39名老年人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ANOVA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探究两轮实验中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性别、户籍所在地和对健康信息关注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了中年和青年用户甄别健康信息能力的提升。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能够显著提升青年人和中年人判断伪健康信息的准确率,但对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却并不显著,探究其他方案以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仍然十分必要。研究结果对如何开展中年、青年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健康信息素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婷 张闫龙
准确理解老年人重要健康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估计养老医疗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横截面或单个出生队列数据的研究,由于无法控制出生队列效应,可能造成对趋势估计的偏差。文章利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的多重队列纵向追踪数据(CLHLS(1998~2011)),用生长曲线模型考察老年人的自我评估健康水平,日常活动功能,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这些健康指标的变化和群体差异均与队列效应紧密相关:(1)在没有控制队列效应下,可能会对估计的年龄趋势产生偏差;(2)健康指标曲线在不同队列之间有区别;(3)在同一出生队列下,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4)这种差异在ADL和心理健康水平这两项指标中随着队列的不同而改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丁继红 董旭达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CHNS2006年和201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和测算了衡量老人健康质量的QWB指标并进行了城乡对比;在此之后,本文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研究了老龄健康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兼顾居住模式和经济来源的二维养老模式对老龄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显示,养老模式对城乡老龄健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与子女合住对农村老人的健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获得子女的赡养可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的健康;然而老人经济来源和居住模式上的双重独立对城市
关键词:
老龄健康 QWB指标 养老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文慧 段鹏 周洁如 吴友勤
以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投资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从政府健康投资和个人健康投资两个角度探讨城乡居民健康投资的过往发展及现状。结果表明:在政府健康投资方面,城乡居民享有的医疗质量存在较大差距,政府无论在医疗服务投资还是医疗设备资源方面都以城镇为重心,虽然农村卫生费用近年来有所增长,但城乡差距不容忽视;在个人健康投资方面,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人均部分主要食品消费量3个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总体上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因而应从平衡医疗保健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引导农村居民形成合理的健康投资行为模式等方面解决农村居民健康投资不足问题。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健康投资 健康贫困 持续性脱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润平 刘文革
文章利用CHNS数据,分别分析了2004年和2006年分学历层次城乡不同教育阶段的回报率。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06年,城市劳动者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回报率都是显著降低的,而高等教育的回报则是显著上升的,所以城市劳动力应该接受更多的高等教育;农村劳动者的初等教育回报率是显著降低,中等教育的回报率是显著上升,所以农村劳动力应该接受更多的中等教育;在中等教育内部,不论是农村劳动者还是城市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的回报率都是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所以政府应该引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
关键词:
城市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教育回报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晨蕾 罗佳丽
引导农村中老年人理性就医,提高其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健康差异的分析视角,利用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门诊与住院两个方面分析患者就诊选择的现实状况与特征,探讨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基层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基层就诊的比例分别为63.2%和44.3%,整合地区患者就近就医的比例均高于未整合地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健康状况患者的就医选择趋于理性。城乡医保整合有效引导了农村中老年门诊与住院患者就近就医,其中对门诊患者就近选择基层就诊产生更大程度的促进效果。城乡医保整合有助于提升优良健康状况门诊患者就近就医的概率,能够有效引导中等健康状况住院患者就近就医,但显著弱化不健康的住院患者选择基层就诊的倾向。随改革实施时间的推移,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就近就医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此外,一档制整合模式对农村中老年人基层就诊的引导效果优于多档制整合模式。据此,提出基于健康差异细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偿政策,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昱燃 张桥云 贺瑶
文章针对金融发展理论中,对“城市金融发展”的外溢性金融行为重视不够的现实,基于“城市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双重视角,运用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城乡金融发展梯度差异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准模型回归中,城市金融发展比农村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2)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以城市吸纳劳动力数量(Labor)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单一门槛,当低于门槛值时,农村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当高于门槛值时,城市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经济发展(PGDP)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双重门槛,当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村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当高于第一门槛值低于第二门槛值时,城市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当高于第二门槛值时,农村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空间效应分析发现,从全国层面上看,周边地区的城市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本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分区域看,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周边地区城市金融发展均有助于提高本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为此,应推动城市金融发展并且坚持农村金融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恩芹 张景生
根据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了山东省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城乡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从促进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和均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 教育信息化 城乡差异 应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民春 刘甲炎
目的:研究健康投资对居民收入的增长效应,以及城乡和地域的差异性。方法:通过1996—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健康投资对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促进作用,但是存在着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其中,农村健康投资的收入增长效应大于城市,西部健康投资的收入增长效益普遍大于东部。结论:我国在继续提高居民的医疗健康投资水平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健康投资。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健康投资对收入增长的效果,进而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
关键词:
健康投资 收入增长 城乡差异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培材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隔代抚养对城乡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分样本估计和隔代抚养强度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城乡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且对女性中老年人和农村中老年人影响更大;隔代抚养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中老年人的社会交际、锻炼次数和从子女处获得的净转移支付来实现。在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的背景下,有效利用中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中老年人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中国实现积极老龄化。
关键词:
隔代抚养 抑郁 身体功能障碍 代际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