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8)
2023(6335)
2022(5313)
2021(4982)
2020(4266)
2019(9562)
2018(9447)
2017(18002)
2016(9957)
2015(11492)
2014(11505)
2013(11365)
2012(10203)
2011(9167)
2010(9226)
2009(9129)
2008(9628)
2007(9054)
2006(8288)
2005(7997)
作者
(27810)
(23031)
(22735)
(21907)
(14702)
(10789)
(10622)
(8817)
(8605)
(8467)
(7981)
(7870)
(7541)
(7490)
(7477)
(7027)
(6842)
(6747)
(6744)
(6647)
(5829)
(5583)
(5456)
(5375)
(5339)
(5173)
(5153)
(5150)
(4674)
(4449)
学科
管理(45368)
(36368)
(34443)
企业(34443)
(31430)
经济(31353)
(21685)
(18433)
银行(18288)
(17843)
(16926)
方法(13178)
(12860)
制度(12857)
(12643)
财务(12611)
财务管理(12579)
企业财务(11979)
(10781)
金融(10779)
(10507)
数学(10316)
数学方法(10239)
业务(10140)
体制(9309)
业经(9232)
中国(9137)
银行制(8790)
(7901)
(7216)
机构
大学(137955)
学院(136126)
管理(56207)
(55988)
经济(54465)
理学(45095)
理学院(44615)
管理学(44174)
管理学院(43859)
中国(43306)
研究(42134)
(35221)
(29698)
财经(25446)
(23900)
(22946)
(22629)
科学(21865)
中心(21835)
银行(21726)
(20534)
(20253)
(19039)
财经大学(19000)
(18878)
北京(18759)
研究所(17731)
经济学(17320)
(15675)
业大(15612)
基金
项目(79882)
科学(63320)
研究(60783)
基金(58976)
(49548)
国家(49137)
科学基金(43393)
社会(39330)
社会科(37334)
社会科学(37325)
基金项目(30665)
(30253)
教育(28453)
自然(27108)
自然科(26466)
自然科学(26460)
自然科学基金(26028)
(25120)
资助(24419)
编号(24399)
(21568)
成果(21240)
(18658)
重点(17788)
课题(17058)
(16861)
(16826)
教育部(16706)
国家社会(16324)
人文(16251)
期刊
(69383)
经济(69383)
研究(47031)
中国(35479)
(32855)
(31349)
金融(31349)
管理(26341)
科学(17076)
(17030)
学报(16925)
财经(14214)
大学(14091)
教育(13837)
学学(13164)
(12064)
技术(11909)
会计(9479)
财会(9429)
业经(9376)
经济研究(9360)
农业(9126)
问题(8075)
理论(7957)
现代(7255)
(7139)
实践(7102)
(7102)
国际(6593)
通讯(6495)
共检索到237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建军  赵宁阳  陈晓京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常态,金融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呈现高度顺周期性的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一方面,要大力提升资本利用能力,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本回报能力;另一方面,面对新经济时代企业财资管理要求,有效转变经营模式,积极集合人力、科技、智力和网络资源,大力推进经济资本占用低的中间业务发展,助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建清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经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的我国银行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和进步,并成功抵御了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银行经营活动日益向经济社会和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忠燕  殷志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现有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模式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发达国家过度负债消费的增长模式必然发生转变,与之相适应,包括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陶维斌  
文章旨在探讨人民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问题。全文联系人民银行近年来的风险防范工作实际,提出了建立中央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全新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明谟  
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风险管理组织流程、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文化三大部分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从体制、理念、技术、文化等方面入手 ,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玉喜  
一、信贷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当前银行信贷资金在高风险状态中营运,潜在的损失可能性加剧,迫切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截至1991年末,我国国家银行的各类贷款已达18061亿元,据最保守的估计,全国贷款资产中至少有17%以上的逾期、呆滞等风险资金,风险贷款总额已突破3000亿元,已是国家银行自有资金的二倍.有些基层银行有近2/3的信贷资产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企业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迟滞、亏损、呆帐增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过分依赖银行资金供应,企业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科强  
目前,信贷资产风险日趋增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投资缺乏宽松的环境。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在以速度论政绩的驱动下,发展经济的目标被扭曲,出现了重产值轻效益的偏向,为实现本地区的经济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筱  
统筹加强“三道防线”建设,是中小银行完善风险治理、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中小银行风险治理和风险管理相对薄弱,“三道防线”建设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内外监管对商业银行“三道防线”的机制建设、责任分担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先进同业实践则提供了更多实践案例。我国中小银行要压实各机构、各部门风险管理责任,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迭代升级,促进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推动“三道防线”同向发力、一体筑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在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建设中,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本文分析认为,现行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中普遍存在收入分配职务化、机构设置机关化、员工发展盲目化、激励方案单一化、市场激励乏力化等情况,因此,借鉴双阶梯激励机制理论,将其充分运用到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去,并据此进行配套改革,构建一个以双阶梯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全方位调动员工积极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卓  
早期纠正机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如何适用早期纠正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早期纠正机制在防范化解农商行风险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存款保险条例》的法律位阶不高、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化、纠正措施有效性不足、省联社定位不清晰是其未达标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立法建设、提升风险监测和识别水平、明确启动标准、丰富纠正措施种类以及明确省联社职责边界等途径,不断完善农商行早期纠正机制,实现在补充监管和减少道德风险方面的预期目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鲁军  于明文  
一、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背景和运作 1993年初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外汇需求增加,再加上一些投机和不合理的心理预期的影响,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波动幅度较大,且出现加速下跌的趋向。为了抑制汇价的继续下跌,从2月下旬至5月底国家实行了市场限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汇价的跌势。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出现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文炳  
合规风险管理就是要确保银行的全部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银行有效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林德发  刘琳琪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商业银行更有效地管控风险提供了新的路径,商业银行开始了智慧型风险管理的全新探究。智慧型风险管理是基于大数据资源及其挖掘技术的一种新型风险管理模式,与传统风险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全面化""智能化""全程化""精确化"和"效益化"等特点,商业银行只有根据智慧型风险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才能真正降低风险,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史晓琳  
引入碳金融业务之后,商业银行的风险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碳金融信用风险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性特征更为突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更显著,价格波动给碳金融业务带来市场风险,碳排放政策的变化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为应对新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构建碳金融内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全面有效的碳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健全尽职的碳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设计合理有效的碳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先进完善的碳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稳定可靠的碳金融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公平严格的碳金融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