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4)
2023(5964)
2022(4749)
2021(4423)
2020(3410)
2019(7288)
2018(7204)
2017(12588)
2016(7105)
2015(7914)
2014(8082)
2013(7627)
2012(7238)
2011(6787)
2010(7071)
2009(6584)
2008(6378)
2007(6027)
2006(5407)
2005(4537)
作者
(21777)
(18527)
(17990)
(17372)
(11308)
(8724)
(8298)
(7135)
(7129)
(6557)
(6224)
(6191)
(5950)
(5846)
(5785)
(5474)
(5274)
(5237)
(5146)
(5133)
(4660)
(4562)
(4412)
(4322)
(4147)
(4105)
(4084)
(3960)
(3955)
(3840)
学科
(25343)
经济(25296)
(22997)
(19960)
管理(17128)
农业(15395)
(11389)
企业(11389)
业经(10237)
(9988)
中国(9330)
(8443)
(7783)
地方(7286)
农业经济(6883)
(6694)
方法(6383)
(6264)
发展(5552)
(5540)
(5516)
银行(5495)
收入(5485)
(5337)
教育(5283)
工作(5281)
(5222)
金融(5215)
(5178)
农村(5159)
机构
学院(102643)
大学(98912)
研究(38001)
(36320)
经济(35162)
管理(35043)
理学(29541)
理学院(29162)
中国(28673)
管理学(28524)
管理学院(28342)
(26715)
科学(23572)
(21302)
农业(19691)
(19272)
(18675)
中心(18008)
业大(17773)
研究所(17441)
(17418)
(15126)
师范(14933)
(14796)
(13788)
财经(13781)
(13701)
北京(13082)
技术(12653)
农业大学(12511)
基金
项目(68533)
研究(52820)
科学(52750)
基金(47220)
(41830)
国家(41326)
科学基金(33994)
社会(32922)
社会科(30590)
社会科学(30582)
(28846)
基金项目(24625)
教育(23830)
(23423)
编号(23069)
成果(20132)
自然(19968)
自然科(19459)
自然科学(19449)
自然科学基金(19073)
资助(18034)
课题(16884)
(15754)
重点(15686)
(15613)
(14421)
(13971)
(13810)
(13785)
(13494)
期刊
(51346)
经济(51346)
(32036)
研究(29761)
中国(28594)
农业(20556)
学报(20228)
科学(17593)
大学(15680)
教育(15434)
学学(14976)
(14479)
业经(12318)
(11392)
金融(11392)
管理(11320)
(8094)
技术(8066)
农业经济(8038)
农村(8015)
(8015)
(7573)
财经(6702)
业大(6607)
问题(6457)
经济研究(6440)
社会(6354)
农业大学(5909)
(5822)
社会科(5498)
共检索到163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世军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指向。乡村治理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国家繁荣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浪潮下,乡村治理环境随之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乡村治理体系亟待重构。目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以下桎梏。一是治理主体缺位。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引发了其家人亲眷的“次生外流”。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在乡村治理中缺位,农村世代相承的村民自治制度难以为继。二是社会结构分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钱鑫  
在我国社会治理中,乡村治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够固本。所以,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逐渐走向开放,其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思想觉悟也逐渐转向多元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的一些新问题,而这给乡村治理体系带来了较大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池建华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分析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理论分析也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乡村治理实践。道德"红黑榜"即是当前某些乡村地区出现的新型乡村治理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道德"红黑榜"既重视弘扬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标准,同时又增加了脱贫扶志等契合时代需要的新标准。在评选程序方面,道德"红黑榜"坚持村民自治,注重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奖惩教育相结合,从而激发乡村内生自治活力。同时,乡村社会法治建设为道德"红黑榜"提供了相应的法治保障。道德"红黑榜"在不同层面发挥了积极的德治功能、自治功能、法治功能,有利于"三治结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晓雯  眭海霞  孙开庆  李玫瑾  丁弋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但从全国看"三治结合"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地方经验突破。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城市之一,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基于成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路径选择。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但从全国看"三治结合"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地方经验突破。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城市之一,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基于成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现代乡村治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与传统乡村治理相比,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独特的产权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具有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产权与治权高度统一、农村基层赋权扩能、依靠法治定纷止争等典型特征。近些年来,一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治理的末梢延伸下沉,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到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权利保障法治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从组织建设、优化治理、公共事务准入、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新秩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然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德治”作为“自治”和“法治”的基础,是“三治融合”的支撑力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乡村德治建设,明确乡村德治定位,健全乡村德治建设组织体系,挖掘改造乡村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德治”的“软支撑”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正>党的二十大科学全面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
关键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衔接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衔接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翱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是:以自治为主体、以法治为主导、以德治为基础。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明确了未来我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点,那就是以自治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村规民约这一软法治理,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伟  
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革新、调整和补充:分类指导农信社改革,并保持改革政策的连续性;拓宽政策性金融服务领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农业银行;逐步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范围;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吴波  
地方税体系是地方治理的制度基础,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关系国家治理效能。当前,地方税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为此,健全地方税体系需要处理好中央控制能力和地方自主能力、公共服务的受益性与供给效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等诸多关系,以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为重心,中短期以共享税分成比例和模式的优化为主,并辅之以差异性地方专属税种;长期则是着眼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变化,加快调整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以增值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提升直接税的比重,并与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加大中央事权结合起来,提升地方专属税种的地位,形成新的地方税体系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俊英  
社会保障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项传承过去、连接未来的基本生存保障制度,在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主要是对非农业人口实行全面保障,农业人口享受的保障范围极其狭小,农村社会保障只能依靠"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人口社会属性的转变等客观因素,使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雁  
目前,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名存实亡,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公共卫生意识淡漠、卫生医疗常识严重缺乏,农村卫生医疗问题与其它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稳定性。恢复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是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关键,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必须将合作医疗的推行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针对农民的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把“预防为主”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