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6)
2023(10548)
2022(8851)
2021(8231)
2020(6822)
2019(14995)
2018(15073)
2017(28439)
2016(15840)
2015(17899)
2014(18146)
2013(17345)
2012(16190)
2011(14544)
2010(14991)
2009(14113)
2008(13890)
2007(12972)
2006(11669)
2005(10861)
作者
(45944)
(38545)
(37836)
(36513)
(24411)
(18169)
(17473)
(14654)
(14511)
(14013)
(13044)
(12921)
(12542)
(12482)
(12294)
(11750)
(11336)
(11244)
(11189)
(10947)
(9803)
(9547)
(9312)
(8856)
(8750)
(8619)
(8585)
(8479)
(7735)
(7687)
学科
管理(52532)
(52417)
经济(52261)
(45380)
(37805)
企业(37805)
(20255)
(18975)
(18830)
方法(17959)
中国(16504)
数学(14878)
数学方法(14602)
业经(13525)
(13001)
(12169)
银行(12144)
(11963)
(11948)
财务(11890)
财务管理(11854)
(11777)
(11660)
企业财务(11238)
农业(11224)
(10783)
金融(10776)
理论(10471)
(10226)
贸易(10221)
机构
学院(222611)
大学(220112)
(88597)
经济(86299)
管理(81858)
研究(78035)
理学(68619)
理学院(67866)
管理学(66579)
管理学院(66159)
中国(61904)
(48027)
(47261)
科学(45461)
(39704)
(39671)
(37504)
中心(36493)
财经(35360)
研究所(35203)
业大(32249)
(31918)
农业(30867)
北京(29878)
(28874)
(28682)
(28578)
师范(28211)
(26701)
经济学(26080)
基金
项目(141096)
科学(110137)
研究(107085)
基金(99994)
(86894)
国家(86092)
科学基金(72940)
社会(66110)
社会科(62471)
社会科学(62460)
(56050)
基金项目(51234)
教育(50000)
(46821)
自然(45854)
自然科(44748)
编号(44735)
自然科学(44730)
自然科学基金(43934)
资助(41456)
成果(38942)
课题(32778)
重点(31977)
(31571)
(31470)
(29890)
(28926)
(28411)
创新(27128)
项目编号(27090)
期刊
(108560)
经济(108560)
研究(69851)
中国(54248)
(39670)
(37841)
管理(33834)
学报(33674)
科学(30279)
教育(29948)
大学(26306)
(25970)
金融(25970)
农业(25566)
学学(24746)
技术(21317)
财经(18009)
业经(18002)
经济研究(16099)
(15454)
问题(13456)
(12797)
(11133)
(11085)
理论(10337)
现代(10254)
(10146)
论坛(10146)
科技(9969)
世界(9966)
共检索到358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晰   炎天尧   穆月英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巧云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依托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下的粮食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国内粮食供给得到了基本保障,粮食产业的对外开放也处于领先水平。现阶段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局和挑战,有助于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金旺,陈智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指标客观评价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出应建立合理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晓  
加强农业法制,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等特征,使其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把粮食安全中带有根本性、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从更深层次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靖  许成安  
近几年我国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但这种供大于求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粮食安全涉及经济的各个环节 ,不能仅以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作为评价的标准 ,所以 ,即使是在目前粮食供略大于求的情况下 ,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仍然很低。中国粮食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在于粮食资源的流失 ,资源的流失是由于该产业缺乏使其获得合理收益的机制。在粮食比较利益低下这一事实难以改变的条件下 ,政府应该通过构建粮食生产要素的保障体系来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兰  
粮食安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自立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非常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进口粮源的保障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应从建立粮食进口管理制度、确定合理的粮食净进口依存度目标、降低粮食进口集中度等方面有效构建我国进口粮源保障体系,并从发展的角度确保进口粮源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系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腾飞  亢霞  
本文首先从气候变化、国际形势、城镇化进程和消费结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粮食安全面临价格的"双重挤压"和粮食的"三高叠加"等多重制约。之后,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等方面评估了粮食安全的新趋势,主张粮食的价值取向应是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刘川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体系建设过程也可能造成风险的转化。分析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风险要素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体系建设中的风险治理体系。通过体系建设与风险治理因素中的映射关系可以看到二者在理念、方法、流程、技术和实践上的共融。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完善风险治理的关键在于优化风险感知能力,避免风险的社会放大和在体系建设协调中有效完成风险处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若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和落实,我国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达到12039亿斤,实现了世所罕见的"十连增"。但在粮食供求平衡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潜在威胁,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十连增"(一)坚持多予少取,不断完善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兆峰  宋洪远  
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主产区产粮和利益受损状况,通过梳理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探讨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不断提升,但因发展粮食生产对其造成的利益损失并未得到合理补偿。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主要由保障主产区种粮农民收益、提高主产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构成。但是,现行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着对主产区补偿主体单一、对种粮农民补偿力度不足、对主产区政府激励作用有限等问题。因此,未来为完善和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组织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  
1.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一要建立政府责任体系。由于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外部经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以及粮食生产受价格调节、粮食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等原因,粮食市场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建立政府责任体系,政府要通过建立宏观政策组合,提高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完善粮食产业政策。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农业科研和推广力度,提高收入补贴和农业结构调整补贴规模,提高农业财政投入比重。建立由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格构成的粮食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会宝  
近年来,济南市粮食局通过实施"三大民生工程"、打造"三大保障体系",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推动了粮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确保了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迅  
为优化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创新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支持,破解制约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瓶颈因素粮食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尽管近年来全球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全球粮食紧平衡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璟  卢新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璟  卢新海  
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海外耕地投资已成为一些国家化解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威胁,以及金融企业追求投资利润的重要举措。该问题不但引起了国际上农业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随着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有大批中国企业自发地参与到全球海外耕地投资潮流中。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对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及其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应当从国家战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三个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海外耕地投资保障体系:(1)将海外耕地投资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补充措施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设计中,并以此为牵引谋划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宣示策略;(2)从国际规则制定、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和政策扶持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政府支持体系;(3)从金融支持、商业保险和中介服务三个方面建立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