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0)
- 2023(10005)
- 2022(7867)
- 2021(7496)
- 2020(5618)
- 2019(12460)
- 2018(12486)
- 2017(21976)
- 2016(12476)
- 2015(14158)
- 2014(14524)
- 2013(13677)
- 2012(12627)
- 2011(11518)
- 2010(11997)
- 2009(10965)
- 2008(10938)
- 2007(10314)
- 2006(9261)
- 2005(8209)
- 学科
- 济(41497)
- 经济(41422)
- 业(33921)
- 管理(32326)
- 农(28080)
- 企(23339)
- 企业(23339)
- 农业(19006)
- 中国(15875)
- 业经(15273)
- 制(14510)
- 财(13653)
- 地方(11258)
- 方法(11073)
- 理论(10695)
- 体(10598)
- 学(10368)
- 教育(10156)
- 银(9198)
- 银行(9176)
- 行(8807)
- 发(8667)
- 教学(8320)
- 农业经济(8238)
- 融(8211)
- 数学(8207)
- 金融(8204)
- 数学方法(8044)
- 策(7865)
- 体制(7398)
- 机构
- 学院(174808)
- 大学(168455)
- 研究(60137)
- 济(60076)
- 管理(58955)
- 经济(58117)
- 理学(48654)
- 理学院(48044)
- 管理学(47008)
- 管理学院(46675)
- 中国(46531)
- 科学(36959)
- 京(36635)
- 农(35584)
- 财(32290)
- 江(31123)
- 所(30439)
- 中心(28725)
- 研究所(27049)
- 范(26801)
- 师范(26483)
- 农业(26378)
- 业大(26223)
- 州(24969)
- 财经(23772)
- 技术(23494)
- 北京(23100)
- 省(23000)
- 院(22139)
- 经(21269)
- 基金
- 项目(108951)
- 研究(87717)
- 科学(83248)
- 基金(72187)
- 家(62445)
- 国家(61670)
- 社会(52159)
- 科学基金(51166)
- 社会科(48597)
- 社会科学(48587)
- 省(46489)
- 教育(42177)
- 编号(40083)
- 划(37609)
- 基金项目(37076)
- 成果(35089)
- 课题(29669)
- 自然(29500)
- 自然科(28691)
- 自然科学(28681)
- 资助(28327)
- 自然科学基金(28117)
- 年(25324)
- 重点(25187)
- 发(24878)
- 性(23580)
- 项目编号(23011)
- 部(22955)
- 创(22641)
- 制(21565)
共检索到284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现代乡村治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与传统乡村治理相比,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独特的产权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具有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产权与治权高度统一、农村基层赋权扩能、依靠法治定纷止争等典型特征。近些年来,一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治理的末梢延伸下沉,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到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权利保障法治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从组织建设、优化治理、公共事务准入、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新秩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世军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指向。乡村治理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国家繁荣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浪潮下,乡村治理环境随之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乡村治理体系亟待重构。目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以下桎梏。一是治理主体缺位。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引发了其家人亲眷的“次生外流”。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在乡村治理中缺位,农村世代相承的村民自治制度难以为继。二是社会结构分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池建华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分析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理论分析也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乡村治理实践。道德"红黑榜"即是当前某些乡村地区出现的新型乡村治理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道德"红黑榜"既重视弘扬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标准,同时又增加了脱贫扶志等契合时代需要的新标准。在评选程序方面,道德"红黑榜"坚持村民自治,注重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奖惩教育相结合,从而激发乡村内生自治活力。同时,乡村社会法治建设为道德"红黑榜"提供了相应的法治保障。道德"红黑榜"在不同层面发挥了积极的德治功能、自治功能、法治功能,有利于"三治结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钱鑫
在我国社会治理中,乡村治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够固本。所以,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逐渐走向开放,其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思想觉悟也逐渐转向多元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的一些新问题,而这给乡村治理体系带来了较大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治理 结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经纬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财权逐渐上解,中央地方共同事权越来越多,而地方支出责任并未减小。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推行减税降费等政策,造成地方政府收入增速降低,而养老金发放、基层"三保"等刚性支出给地方财政造成的压力则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愈发显现。同时,由于我国地方税体系落后,间接造成地方税收收入偏低,进一步制约了我国财政治理效能的改善。
关键词:
地方税体系 受益性 地方税主体税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恩宾 郑敬斌
治理吸纳自治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行政力量对乡村自治力量的目标性规划、过程性引导、规范性覆盖和结果性赋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党和国家将治理主体还原为具体的社会主体,以利益关联撬动主体关系,以责任互动生成权力链接,以资源动员联动乡村主体,从而构建治理吸纳自治的乡村治理格局。在治理吸纳自治的运作机制中,中心重塑优化治理吸纳自治的领导核心;协商治理完善治理吸纳自治的权力运行规则;“三治融合”拓展治理吸纳自治的权力运行空间;数字赋能则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资源动员效率,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陶一桃 张超
中国自贸区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有效推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同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型。其核心是探索建立既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又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经贸制度体系。本文从中国自贸区健全知识产权运用体系的现实语境出发,坚持市场化运用逻辑主线,从战略规划、运用主体、运用对象、运用方式、服务体系方面凝练知识产权运用的制度改革重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启示,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国际知识产权新规则,形成知识产权运用的协同机制,规范实施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权利,拓展知识产权运用类型及领域,健全对外知识产权运用政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知识产权 市场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宏伟 王雨宁 黄家慧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成效显著,贡献了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变革,乡村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仍然存在不少难点和困境。只有不断完善“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治理主体现代化并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才能在治理有效中实现乡村善治,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乡村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善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思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村规民约可以很好地内嵌于"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具有独特的功能价值。目前中国村级层面已基本实现了村规民约的全覆盖,但在形式内容、制定程序、推进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建议把村规民约作为建设"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通过在改进形式、提升内容、完善程序、强化执行、组织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村规民约 “三治融合” 功能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少岩 郭扬
目前,如何破解农业资金短缺、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当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工作,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主导、村社合作的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为农民获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抵押、担保提供中介服务,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项有益尝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打开了正规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农村的通道,有利于降低农民融资成本、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而发展村社合作金融组织也有利于解决农业内生金融供给无效问题。本文分析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运行模式及相关问题,有利于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存在的基础性障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罗玉茹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最关键的小事”,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乡村善治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需求入手,结合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特征,构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针对乡村治理涉及的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资金、公共项目,探索审计业务类型协同的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正>党的二十大科学全面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费云生 吴昊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贝妮 卢可轩
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建构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实践现状,为社会组织开展乡村阅读服务提供参考。选取2017—2023年14个社会组织已公开的年度报告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扎根理论识别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建构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实践机理,并进一步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了社会组织建构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阅读服务保障体系是提高乡村阅读服务成效的必要条件,但要获得更高成效需要整个体系协调运转;存在生态构建驱动型、资源建设驱动型、师资—保障驱动型3种高服务成效的组态路径;为推进乡村阅读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应当提高阅读服务保障能力、重新审视阅读服务资源建设价值、建设多层次的阅读服务师资、推进多元主体的良性协作和联动城乡阅读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俊毅 曾丽军 周文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