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1)
- 2023(14237)
- 2022(12406)
- 2021(11696)
- 2020(9759)
- 2019(22252)
- 2018(22560)
- 2017(41789)
- 2016(22870)
- 2015(25894)
- 2014(25553)
- 2013(24784)
- 2012(22588)
- 2011(20217)
- 2010(20145)
- 2009(18542)
- 2008(17754)
- 2007(15280)
- 2006(13291)
- 2005(11431)
- 学科
- 济(82600)
- 经济(82419)
- 管理(62936)
- 业(58252)
- 企(47992)
- 企业(47992)
- 方法(36192)
- 数学(30783)
- 数学方法(30396)
- 农(24851)
- 中国(23346)
- 财(20960)
- 学(20235)
- 业经(18738)
- 地方(16957)
- 制(16633)
- 农业(15812)
- 贸(15734)
- 贸易(15726)
- 理论(15718)
- 易(15271)
- 和(14071)
- 教育(13373)
- 银(13183)
- 银行(13135)
- 环境(12973)
- 技术(12920)
- 融(12875)
- 金融(12866)
- 务(12847)
- 机构
- 大学(313138)
- 学院(312661)
- 管理(122248)
- 济(117944)
- 经济(115187)
- 研究(106989)
- 理学(105700)
- 理学院(104483)
- 管理学(102474)
- 管理学院(101932)
- 中国(77936)
- 科学(68359)
- 京(67468)
- 农(54429)
- 所(54102)
- 财(53624)
- 研究所(49594)
- 业大(49250)
- 中心(48099)
- 江(45668)
- 范(43120)
- 财经(42862)
- 农业(42852)
- 师范(42656)
- 北京(42353)
- 院(39458)
- 经(38999)
- 州(36936)
- 技术(35377)
- 师范大学(34310)
- 基金
- 项目(218894)
- 科学(170436)
- 研究(161397)
- 基金(156197)
- 家(137478)
- 国家(136016)
- 科学基金(115285)
- 社会(98556)
- 社会科(93004)
- 社会科学(92979)
- 省(86364)
- 基金项目(82918)
- 自然(75472)
- 教育(74319)
- 自然科(73644)
- 自然科学(73623)
- 划(72790)
- 自然科学基金(72256)
- 编号(67659)
- 资助(63885)
- 成果(55384)
- 重点(49006)
- 部(47318)
- 课题(46656)
- 发(46306)
- 创(45354)
- 创新(42242)
- 科研(41947)
- 项目编号(41591)
- 大学(40654)
共检索到457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巧云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依托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下的粮食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国内粮食供给得到了基本保障,粮食产业的对外开放也处于领先水平。现阶段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局和挑战,有助于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粮食安全 粮食贸易 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阮海波 孟新婷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事关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粮食安全之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基础,以粮食安全问题为导向,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谁来种粮、种什么粮、怎么种粮、如何种好粮的时代之问,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针对性,形成了层级分明、逻辑缜密、思路严谨、结构完整的中国式国家粮食安全观,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粮食安全之路系统性的回答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布朗之问,有力的打击与回应了西方的“粮食威胁论”与“中国威胁论”,为第三世界国家维护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 粮食安全 时代进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若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和落实,我国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达到12039亿斤,实现了世所罕见的"十连增"。但在粮食供求平衡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潜在威胁,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十连增"(一)坚持多予少取,不断完善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定斌 宁娇丽 方金梁
本文针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阐述了国家粮食安全隐患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性,探讨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晰 炎天尧 穆月英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利益保障 机制设计 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霞 凃正健 张久玉
当前,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粮食贸易不确定的两难境地。需要以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推动内外循环交错促进、保价稳供,切实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此,本文基于双循环格局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以及面临的诸多约束分析,建议立足国内大循环,稳定国内粮食种植、优化粮食储备体系、牢固国际粮源供应,以增强粮食供给能力;疏通双循环流通环节堵点、有机衔接粮食内外循环,以增强粮食稳定获取能力;自我提升和对外开放并重、占据国际粮食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以增强粮食产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
双循环 粮食安全 保障能力 提升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李元龙 祁慧博
中国—世界农业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WARMEM)是一个多市场多区域的以中国粮食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全球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本文描述了CWARMEM模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建模过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趋势进行情景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资源、经济等因素变动对我国未来十年粮食安全局势的影响。到2020年全球粮食产需将维持稳定增长,但是贸易规模难以扩大;我国粮食产量将能实现粮食安全规划目标,但自给率却低于95%,其中稻谷和玉米的自给率下滑对于粮食自给率的影响较大;国内各省份间供求差异更趋显著。确保粮食安全,应注重国内各省份协调与责任分担机制,善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
关键词:
粮食供求均衡 农业市场模型 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金旺,陈智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指标客观评价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出应建立合理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状况 保障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晓
加强农业法制,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等特征,使其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把粮食安全中带有根本性、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从更深层次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靖 许成安
近几年我国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但这种供大于求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粮食安全涉及经济的各个环节 ,不能仅以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作为评价的标准 ,所以 ,即使是在目前粮食供略大于求的情况下 ,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仍然很低。中国粮食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在于粮食资源的流失 ,资源的流失是由于该产业缺乏使其获得合理收益的机制。在粮食比较利益低下这一事实难以改变的条件下 ,政府应该通过构建粮食生产要素的保障体系来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能力 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腾飞 亢霞
本文首先从气候变化、国际形势、城镇化进程和消费结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粮食安全面临价格的"双重挤压"和粮食的"三高叠加"等多重制约。之后,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等方面评估了粮食安全的新趋势,主张粮食的价值取向应是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价格安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月华
受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根据我国的粮食供求现状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发展的因素包括资源约束、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物流体系等。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对内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革涉农补贴模式、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粮食流通储备体系。对外要大力推进国际协调,优先保证粮食作为食品的根本属性。适当利用全球资源配置,建成灵活的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
关键词:
全球化 粮食安全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刘川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体系建设过程也可能造成风险的转化。分析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风险要素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体系建设中的风险治理体系。通过体系建设与风险治理因素中的映射关系可以看到二者在理念、方法、流程、技术和实践上的共融。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完善风险治理的关键在于优化风险感知能力,避免风险的社会放大和在体系建设协调中有效完成风险处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体系建设 风险治理 风险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孟刚 蒋志敏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首先重视农田水利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创新农田水利公共制度安排。其次,要在引入市场化供给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配套制度支撑,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中央对土地出让收益的统筹力度,增加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并给予适当财政贴息,鼓励水利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一事一议"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再次,要加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支撑,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公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