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0)
2023(6600)
2022(5324)
2021(4974)
2020(4057)
2019(8783)
2018(8855)
2017(15742)
2016(8619)
2015(9890)
2014(10216)
2013(9603)
2012(8902)
2011(7977)
2010(8292)
2009(7686)
2008(7371)
2007(7064)
2006(6240)
2005(5364)
作者
(25880)
(21688)
(21196)
(20268)
(13438)
(10202)
(9814)
(8387)
(8322)
(7703)
(7374)
(7374)
(6948)
(6754)
(6753)
(6536)
(6199)
(6152)
(6096)
(6033)
(5413)
(5298)
(5196)
(5080)
(4844)
(4777)
(4761)
(4761)
(4649)
(4506)
学科
(29138)
经济(29077)
(23170)
(21498)
管理(20004)
农业(15445)
(13353)
企业(13353)
(11978)
中国(11765)
业经(11400)
地方(8866)
(8757)
(8624)
银行(8605)
(8384)
(8326)
(8217)
方法(8151)
(7898)
金融(7890)
(7836)
发展(7257)
(7242)
农业经济(6789)
教育(6530)
理论(6341)
体制(6119)
(5953)
制度(5952)
机构
学院(120271)
大学(117026)
研究(43709)
(41615)
管理(40754)
经济(40200)
中国(35118)
理学(33721)
理学院(33235)
管理学(32507)
管理学院(32274)
(28846)
科学(27329)
(25531)
(22489)
(22204)
农业(21394)
中心(21235)
(20730)
研究所(20220)
业大(20055)
(18503)
师范(18290)
(17093)
财经(16428)
(16345)
北京(15990)
(15927)
(14861)
师范大学(14215)
基金
项目(79323)
科学(60788)
研究(60535)
基金(54571)
(48044)
国家(47484)
科学基金(39144)
社会(37718)
社会科(35169)
社会科学(35166)
(33066)
基金项目(28564)
教育(27072)
(26863)
编号(26530)
自然(23400)
成果(23103)
自然科(22749)
自然科学(22737)
自然科学基金(22293)
资助(21085)
课题(19122)
(17878)
重点(17840)
(16611)
(16391)
(16065)
(15821)
(15624)
国家社会(15110)
期刊
(58400)
经济(58400)
研究(35998)
(33512)
中国(33229)
学报(23232)
农业(21540)
科学(19892)
大学(18011)
教育(17753)
(17098)
学学(17054)
(15745)
金融(15745)
管理(13567)
业经(13263)
(8866)
技术(8816)
(8644)
农业经济(8209)
农村(8185)
(8185)
财经(8047)
问题(7561)
经济研究(7235)
业大(7042)
(6938)
社会(6723)
图书(6352)
农业大学(6096)
共检索到195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边宝莲  王晶  
本文针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管薄弱的现状,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架构保护监管体系、建立常态化督察和专项整治制度、实行责任规划师管理制、推进行政问责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管体系提出了积极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开  李陶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所构建的城乡文化遗产体系量大面广,数据信息与保护状况十分复杂,通过多元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全国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尤为迫切和必要。基于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和需求调研,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研究并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信息系统,旨在推动全国名城镇村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展示及长效保护机制的完善,构建全国名城镇村保护管理信息化"一张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金华  严尚霞  
分析泉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背后驱动因素,以期为区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法等揭示泉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空间格局,并借助QAP分析法量化探究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泉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空间分布:(1)呈凝聚型,集中程度高,均衡性较差;(2)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三大集聚带,即永春县一带、鲤城区一带以及泉港区一带;(3)空间分布受社会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交通便捷程度及高等教育人数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高、高新技术增加快、交通便捷程度低和高等教育人数多的区域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数量越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少牧  陈若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勇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指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建设性破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保护管理等重点问题,吸取国外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大建设大破坏的教训,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费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不可再生的遗产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价值。针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践,围绕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破坏问题,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并从演化视觉分析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可为协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消解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云   刘丹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以《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书为例,探讨在当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具体的保护路径。
关键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东芳   崔瑞兰  
<正>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历史印记,其不仅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正面临土地资源压力、现代建筑与古城风貌冲突,以及文化遗产商业化等诸多风险,如何在现代城市发展洪流中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纯粹,成为了全球急需解答的问题。由周岚编著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一书,便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策略进行了系统探讨。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晓玲  
与一般城市一样,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历史和承载历史信息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发挥其文化的特殊资源优势,以文化的视野来发掘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动力。论文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在整体层次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层次,促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仲尧  
本文论述了历史名城的主要特征,认为历史名城的经济功能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历史名城作为旅游资源的意义,更要自觉运用名城的文化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子昇  
发展旅游事业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有可供游人参观游览的项目。在这一点上我国是得天独厚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丰富多采,遍布全国。而名胜古迹又多集中在各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周围。因此,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对发展旅游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树森  
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城。距炎帝神农出生地裂山之西南二十公里处的擂鼓墩,1978年秋出土了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早期诸候之一的曾侯乙大墓葬。出土各种珍贵文物2300余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竟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重要在于保护和保持一个城市的可识别性,保护和保持那永不忘怀的母亲面孔般的格局、街区和建筑。养护和增强一座城市标志性的历史、人物、细节、建筑和自然形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最大值所大,是一座城市名城保护的出发点和目标。以浙江金华市12年坚持"辟新区,保旧城,复风貌,保子城,继文脉,保重点",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实例,强调提升历史眼力,强调养护和增强可识别性,强调缓解和治理"硬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松  
通过回顾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诞生的背景和国务院三个文件的主要精神,分析我国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及存在问题。从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保护方法和规划管理等方面,探讨在转型发展时期名城保护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最后,对完善名城保护机制的可能路径提出了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