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5)
- 2023(8865)
- 2022(7165)
- 2021(6654)
- 2020(5195)
- 2019(11622)
- 2018(11368)
- 2017(21093)
- 2016(11396)
- 2015(12588)
- 2014(12499)
- 2013(11979)
- 2012(10744)
- 2011(9932)
- 2010(10129)
- 2009(9777)
- 2008(9766)
- 2007(8716)
- 2006(7862)
- 2005(7358)
- 学科
- 济(43188)
- 经济(43106)
- 管理(40191)
- 业(33035)
- 企(28664)
- 企业(28664)
- 方法(15098)
- 制(14242)
- 财(14032)
- 农(13333)
- 业经(12777)
- 中国(12355)
- 环境(12012)
- 数学(11520)
- 数学方法(11339)
- 学(11195)
- 体(9867)
- 理论(9214)
- 划(9042)
- 农业(8793)
- 银(8528)
- 银行(8518)
- 务(8319)
- 财务(8297)
- 财务管理(8278)
- 融(8223)
- 金融(8220)
- 行(8170)
- 体制(8136)
- 和(8023)
- 机构
- 学院(166601)
- 大学(165654)
- 济(67051)
- 经济(65534)
- 管理(62541)
- 研究(56610)
- 理学(53564)
- 理学院(52922)
- 管理学(52095)
- 管理学院(51785)
- 中国(43597)
- 财(35238)
- 京(35034)
- 科学(33689)
- 所(27714)
- 财经(27012)
- 江(25879)
- 中心(25465)
- 研究所(24878)
- 农(24568)
- 经(24345)
- 业大(22743)
- 范(22222)
- 北京(22156)
- 师范(22035)
- 院(21244)
- 经济学(20999)
- 州(20165)
- 财经大学(19982)
- 农业(18755)
- 基金
- 项目(110711)
- 科学(88580)
- 研究(83823)
- 基金(80826)
- 家(70006)
- 国家(69414)
- 科学基金(59981)
- 社会(55101)
- 社会科(52120)
- 社会科学(52110)
- 省(43375)
- 基金项目(42510)
- 教育(38320)
- 自然(36919)
- 划(36422)
- 自然科(35900)
- 自然科学(35891)
- 自然科学基金(35248)
- 编号(33611)
- 资助(31131)
- 成果(27873)
- 制(26961)
- 重点(25629)
- 部(24698)
- 课题(24141)
- 发(24011)
- 创(23489)
- 国家社会(23052)
- 创新(21958)
- 性(21605)
共检索到253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宝珠 陈煌 王金霞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高新伟 黄秉杰
2012年1月25日康菲石油调解方案公布后,对于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的如何认定在引起多方质疑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的"软肋"。反思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在环保基本法中明确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有章可循"是关键:制定、完备海洋生态补偿法配套的细则、条例和规章,明确界定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执法必严"是保障: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
关键词:
康菲石油 海洋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实施耕地休耕制度是保护土壤和解决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能否对休耕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又是保证休耕制度持续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耕地休耕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和梳理总结美国土地休耕及我国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
关键词:
土壤保护 休耕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变迁中,补偿制度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补偿制度,各地方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市场补偿的探索和尝试。对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反思是完善该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反思过渡到制度反思,对环境保护力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效应分析,总结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 效应分析 制度反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慧 马永欢
生态补偿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中各种利益关系,成为生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曾黎 廖俊儒 杨人豪 陈伊多
以云南省594户调研样本为例,在相对收入理论指引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休耕农户和非休耕农户进行特征匹配,通过对比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评估休耕经济补偿绩效,并进一步论证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现阶段休耕经济补偿导致农业收入减少16.53%,尽管非农收入能够提升8.15%,但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减少了14.07%,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农户参与休耕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影响休耕制度的可持续性。(2)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和村庄特征对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休耕决策变量、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以家庭有效劳动力比和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提升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文章从提升补偿标准,丰富休耕补偿方式,释放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兆峰 宋洪远
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主产区产粮和利益受损状况,通过梳理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探讨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不断提升,但因发展粮食生产对其造成的利益损失并未得到合理补偿。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主要由保障主产区种粮农民收益、提高主产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构成。但是,现行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着对主产区补偿主体单一、对种粮农民补偿力度不足、对主产区政府激励作用有限等问题。因此,未来为完善和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组织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玲玲
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提出了土地休耕计划以确保粮食安全。论文认为土地休耕不同于撂荒,其基本目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户作为土地休耕的微观主体,其意愿直接影响土地休耕制度的实施,其影响因素有家庭基本特征、耕地资源禀赋、非农业收入、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比较效益等,其中生态补偿比较效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在内的符合我国需求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荻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休耕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政策效果和衍生问题,以期为中国推行休耕制度试点、完善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休耕政策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向慧 杨庆媛 陈展图
文中用推拉理论分析了中国休耕制度的国情。粮食安全问题是休耕制度的推力,政府重视耕地保护是休耕制度的拉力,小农经营、地籍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经济落后是休耕制度的阻力。依据加强推拉力,减小阻力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完善顶层设计、突破社会经济瓶颈等建议。
关键词:
休耕 推拉理论 国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宇光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利益机制的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补贴制度作为现实依托。制度内容方面,目标定位应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其管理主体和补偿主体应当以农业为核心予以明确,同时加大农业补贴资金量,优化资金结构并转变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2)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3)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连峰 黄英
当前农业生产片面追求耕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生态价值,导致耕地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的不利影响愈发严重。为有效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冲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我国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内生的立法架构和外化的运行目的方面均存在问题,亟待完善。本文通过汲取西方相关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探讨完善我国特色的耕地补偿法律制度,以实现农村“生态振兴”宏伟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耕地保护 生态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