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8)
- 2023(12636)
- 2022(11184)
- 2021(10505)
- 2020(8789)
- 2019(20297)
- 2018(20212)
- 2017(39002)
- 2016(21355)
- 2015(24117)
- 2014(24062)
- 2013(23635)
- 2012(21577)
- 2011(19353)
- 2010(19373)
- 2009(17823)
- 2008(17257)
- 2007(15034)
- 2006(13214)
- 2005(11827)
- 学科
- 济(81563)
- 经济(81434)
- 管理(66194)
- 业(59610)
- 企(52053)
- 企业(52053)
- 方法(38304)
- 数学(31897)
- 数学方法(31561)
- 财(25904)
- 中国(21215)
- 农(21024)
- 业经(19827)
- 制(19758)
- 贸(18751)
- 贸易(18743)
- 易(18344)
- 学(17032)
- 地方(16207)
- 务(15086)
- 理论(15037)
- 财务(15017)
- 财务管理(14973)
- 和(14521)
- 企业财务(14144)
- 农业(13527)
- 体(13429)
- 环境(13363)
- 技术(13273)
- 出(13128)
- 机构
- 大学(300133)
- 学院(296881)
- 管理(119981)
- 济(118065)
- 经济(115427)
- 理学(104201)
- 理学院(103062)
- 管理学(101388)
- 管理学院(100852)
- 研究(96677)
- 中国(72235)
- 京(63546)
- 科学(58555)
- 财(58489)
- 所(47427)
- 财经(45979)
- 农(43772)
- 中心(43721)
- 江(43223)
- 研究所(42844)
- 业大(42774)
- 经(41766)
- 北京(40016)
- 范(38409)
- 师范(38089)
- 经济学(35649)
- 院(35383)
- 州(34944)
- 财经大学(34273)
- 农业(34068)
- 基金
- 项目(204809)
- 科学(161475)
- 研究(152499)
- 基金(149347)
- 家(128691)
- 国家(127645)
- 科学基金(110417)
- 社会(96437)
- 社会科(91303)
- 社会科学(91283)
- 基金项目(79725)
- 省(79304)
- 自然(71007)
- 教育(69853)
- 自然科(69313)
- 自然科学(69299)
- 自然科学基金(68059)
- 划(66448)
- 编号(62370)
- 资助(61203)
- 成果(51318)
- 部(45851)
- 重点(45281)
- 创(42638)
- 发(42589)
- 课题(42586)
- 制(41278)
- 教育部(39846)
- 创新(39778)
- 国家社会(39395)
- 期刊
- 济(128892)
- 经济(128892)
- 研究(90655)
- 中国(58513)
- 财(45756)
- 学报(45297)
- 管理(44318)
- 科学(41566)
- 农(39938)
- 大学(34985)
- 教育(34416)
- 学学(32733)
- 农业(27637)
- 融(25646)
- 金融(25646)
- 技术(24821)
- 财经(22585)
- 业经(20333)
- 经济研究(20086)
- 经(19081)
- 问题(16957)
- 图书(16009)
- 理论(15376)
- 科技(14373)
- 实践(14123)
- 践(14123)
- 贸(13912)
- 业(13863)
- 技术经济(13660)
- 现代(13387)
共检索到436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荣胜
我国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分税分级财政框架,但改革并未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作出明确划分,并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体制的特征。这样势必会出现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借鉴财税改革的历史和国外先进经验,试图解决"为什么改"、"怎么改"和"改成什么样"这三个问题,为建立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
事权与支出责任 相适应 机制研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国贤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我国提出财政体制建设的方向,也是十八大文献中最难读的部分。作为财政体制的顶层设计原则,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权责对称(即法律原则,或称事权与责任相一致),指应赋予受托政府相应的事权,避免因权责脱节(有责无权、有权无责)而无法履责。二是财力与责任相匹配(即委托代理原则),指保证受托者具有履责的财力。可见,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指应当先按权责对称建立行政体制,再按财力与责任相匹配来建设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金武 周震虹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造成地方财政特别是地方县市财政困难。由于县市级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因而成了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地方层面看,改革思路与措施是: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启动改革的突破口,从完善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着力,从清理地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问题抓起,发挥营改增成果的带动效应作用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洪 庄爱玲 张翼飞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本文基于这一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试图分析与构建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分担机制。首先,探究学前教育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分担现状;然后,剖析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逻辑机理,将事权划分为直接事权与间接事权,将支出责任划分为直接支出责任与间接支出责任,并提出直接事权与直接支出责任相适应,间接事权与间接支出责任相适应;最后,提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分担机制优化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财政分担 事权 支出责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景明 朱长才 叶翠青 朱克俊 程丹润 汪文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2014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更是将其作为财税改革重点推进的三个方面之一。因此,当前深入研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及突出问题,借鉴国外经验,研究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提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初步设想及相关政策建议,为推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财税改革 事权划分 支出责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财政体制。而建立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构建现代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制度建立包含三个步骤环节,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理顺政府间事权关系,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关系;依据事权和职责,使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与之匹配。以上环节有各自的重要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途径手段。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小伟 庹国柱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我国各级政府支持农业的新增事权。要准确理解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事权的性质,需要把握其公共政策的属性。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事权划分上,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事权。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农业保险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上并不相适应,表现在:中央财政对各省的补贴力度未能充分差异化;农业大省的补贴负担过重;县级财政保费补贴的支出责任与财力严重不匹配。展望未来,我国应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适度调整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并建立起评价和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这一表述是建立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形成的"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但具有更明确的要点、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对我国财税体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深化财税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形成了更清晰的要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够适应经济管理体制总体模式的财政体制,是以"经济性分权"形成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在这一体制中,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合理而清晰地明确规定政府的事权即支出职责,以适应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楼继伟
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包容性很强的表述,也是历来的提法。如何科学合理分配财力和事权,《决定》作出了明确部署。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些应由中央负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聂常虹 冀朝旭
本文在加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背景下,研究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问题。通过对《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的梳理,归纳出现行法律界定政府科技事权的范围。以创新驱动发展理论为基础,找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作为近期科技事权的重大关切。结合科技事权划分的国际经验,在立法、部门责任、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欣 余贞利 刘尚希 韩凤芹 鄢晓发 李成威 樊轶侠 张明喜 赵伟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战略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努力,从政府的角度看,明晰科技事权是前提,履行科技事权是关键。现阶段我国履行科技事权的基本行为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这种微观化的事权行为模式严重偏离了政府履行科技事权的初衷,改变这种局面,应转变思维贯势,从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转向以行为为中心,构建"风险—环境"的新行为模式,即基于分担宏观创新风险的环境建设。在新的行为模式基础上,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新型关系:分工与合作。分工与合作不是简单的合伙干,也不是泾渭分明式的绝对划分,而是分清责任,中央地方形成合力。与之相适应,支出责任改革的实施路径。一...
关键词:
科技事权 支出责任 创新环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振宇 王骏
探究层级政府间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对合理配置和统筹教育财政资源、提高教育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保障教育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深化和完善教育财政体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等方面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教育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实然层面的分析,指出了现有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教育财政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合理划分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原则,即受益原则、匹配原则、效率原则、中央控制原则、法治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最后,提出了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
关键词:
教育财政事权 支出责任 中央 地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聂常虹 冀朝旭
本文在加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背景下,研究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问题。通过对《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的梳理,归纳出现行法律界定政府科技事权的范围。以创新驱动发展理论为基础,找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作为近期科技事权的重大关切。结合科技事权划分的国际经验,在立法、部门责任、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振国 温珂 方新
目前,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和支出责任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分级制试验视角认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情况,对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和支出责任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检查验收权的转移造成了各级政府部门在科技创新试验中行为的异化,并会打破"由点到面"的试验链条,影响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科技事权 支出责任 分级制试验 控制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璐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是国家发展大计,也是全民共享发展的重大机遇。需要提早谋划建立与两个百年目标相适应的民生制度体系,实现国家发展与民生建设共建共享、协同发展。这也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人人享有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我国民生发展水平距离全面小康尚存在一定距离,需要加大政策保障,确保目标实现。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民生制度体系,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3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重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起由服务
关键词:
两个百年目标 社会发展 民生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