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2)
- 2023(16857)
- 2022(14891)
- 2021(14071)
- 2020(11921)
- 2019(28062)
- 2018(27791)
- 2017(54378)
- 2016(29587)
- 2015(33741)
- 2014(34136)
- 2013(33776)
- 2012(31238)
- 2011(28083)
- 2010(28136)
- 2009(25904)
- 2008(25617)
- 2007(22934)
- 2006(20038)
- 2005(17734)
- 学科
- 济(120400)
- 经济(120256)
- 管理(85798)
- 业(81569)
- 企(67301)
- 企业(67301)
- 方法(58490)
- 数学(51311)
- 数学方法(50615)
- 财(32715)
- 农(32692)
- 中国(31939)
- 学(25692)
- 制(25424)
- 业经(25396)
- 贸(25203)
- 贸易(25195)
- 地方(24636)
- 易(24522)
- 银(22623)
- 银行(22569)
- 农业(21661)
- 行(21291)
- 务(20498)
- 财务(20413)
- 财务管理(20361)
- 理论(19739)
- 企业财务(19223)
- 融(18560)
- 金融(18556)
- 机构
- 大学(426845)
- 学院(424984)
- 济(169816)
- 管理(169183)
- 经济(165932)
- 理学(146355)
- 理学院(144744)
- 管理学(142047)
- 管理学院(141295)
- 研究(138480)
- 中国(107029)
- 京(90656)
- 科学(86992)
- 财(78862)
- 农(70911)
- 所(70078)
- 中心(64631)
- 业大(64285)
- 研究所(63680)
- 财经(63390)
- 江(62911)
- 经(57471)
- 北京(57169)
- 农业(55783)
- 范(55512)
- 师范(55004)
- 经济学(51318)
- 州(51307)
- 院(49935)
- 财经大学(47146)
- 基金
- 项目(288248)
- 科学(225905)
- 基金(209038)
- 研究(208034)
- 家(181731)
- 国家(180230)
- 科学基金(155073)
- 社会(130136)
- 社会科(123280)
- 社会科学(123245)
- 省(112535)
- 基金项目(111439)
- 自然(102527)
- 自然科(100148)
- 自然科学(100121)
- 自然科学基金(98294)
- 教育(96481)
- 划(94744)
- 资助(87319)
- 编号(85303)
- 成果(68841)
- 重点(64043)
- 部(63761)
- 发(60483)
- 创(58903)
- 课题(58259)
- 科研(55495)
- 创新(55001)
- 教育部(54627)
- 大学(53952)
- 期刊
- 济(181649)
- 经济(181649)
- 研究(124566)
- 中国(75581)
- 学报(67154)
- 农(63577)
- 科学(61216)
- 财(61194)
- 管理(59042)
- 大学(50538)
- 学学(47564)
- 教育(43495)
- 融(42983)
- 金融(42983)
- 农业(42341)
- 技术(37049)
- 财经(30809)
- 业经(30126)
- 经济研究(28519)
- 经(26220)
- 问题(26097)
- 图书(21876)
- 业(21532)
- 理论(21363)
- 技术经济(21080)
- 统计(20038)
- 版(19777)
- 贸(19734)
- 实践(19471)
- 践(19471)
共检索到619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峰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停车收费现状的调查,指出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因素,通过对驾车出行人群支付停车费用的意愿分析,证明了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制定合理停车收费标准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停车收费 交通行为 意愿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维军 罗玉
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发展"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需要居民广泛参与和行动。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是否会影响其出行方式,促进其低碳出行呢?基于620位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探讨了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其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出行方式没有积极影响;(2)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性别(X1)、年龄(X3)、家庭平均月收入(X5)、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居住地与目的地的距离(X10)因素影响,其中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影响最大...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气候变化 风险 认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涛 王琳
在我国,对交通间题的社会学研究还刚刚起步。笔者曾就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心理分析作过一些初步尝试,探讨了城市居民出行选择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居民出行选择过程中的行为心理表现(见参考文献⑥)。为了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实证分析,最近我们结合马鞍山市交通规划在该市作了一次社会咨询调查。本文是对调查成果的分析总结,期望能从中窥视到形成城市交通特征和问题的深层根源,从而诱导我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我国城市居民出行心理特征及其原因分析所谓居民出行行为心理实际是人们在出行之前和出行之中的一系列选择决策过程,它包括为什么要出行,在什么时候出行,采用什么方式出行,选择什么路线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玉洁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低碳"一词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中山、深圳和珠海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14个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出行状况与城市背景的关系、居民收入水平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以及居民低碳意识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交通出行"低碳"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城市的背景促进交通出行低碳化、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低碳 交通出行 调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肖伟 朱焕亮
低碳出行倾向是低碳出行行动的前因。为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有必要研究其低碳出行倾向的影响因素。结合出行行为决策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归纳出6类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影响因素:公交友好、情境依赖、时间感知、价格感知、学习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在此基础上,对6类因素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路径分析模型。研究证实了6类因素对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肖伟 朱焕亮
低碳出行倾向是低碳出行行动的前因。为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有必要研究其低碳出行倾向的影响因素。结合出行行为决策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归纳出6类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影响因素:公交友好、情境依赖、时间感知、价格感知、学习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在此基础上,对6类因素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路径分析模型。研究证实了6类因素对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芳 王定红 连海涛 李高梅
为改进现有游憩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提高游憩出行方式预测精度,对河北省武安市主城区6个公园绿地内游憩者出行方式选择的意愿开展调查。利用卡方检验对出行方式选择与影响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变量,随后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探讨了各变量对城市居民游憩出行方式选择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出行者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行目的地、出行者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出行耗时、出行目的及出行频率等对游憩行为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咏喜 李贵才 林姚宇 段仲渊
居民出行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土地利用作为居民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提出了居民出行的需求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具有总体上的锁定作用,这一需求在特定交通供给和个人家庭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出行行为,并最终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总量和结构。土地利用影响交通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开发强度、土地混合利用、交通出行可达性等方面。土地利用是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好的城市空间结构、高强度、良好的土地混合利用以及好的交通可达性等为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组织的基础,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交通出行政策限制私人汽车出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莹 柴彦威
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活动分析法(Activity-based Approach)是将时间与空间、活动与移动、选择与制约结合起来分析人类行为的有效手段。基于出行链(Tour-based)分析思想,以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次序Logit模型对居民工作日出行的多目的性、交通方式机动化程度的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链的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居住空间由中心向外缘扩展,居民出行的多目的性增加、机动化程度提高,扩展至五环以外有所回落;活动时间、移动时间、出行距离对出行链的多目的化、交通工具机动化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励雅 朱晓宁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景鹏 隽志才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影响都市圈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行者对普通列车、动车组、高铁和长途汽车这四种城际出行方式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行为态度差异最为显著;各种计划行为理论变量对城际间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具有普遍性;人口统计特征在不同路径上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各种出行方式下年龄在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中都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丹凤 隽志才 高晶鑫
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全面考察个体属性对互联网使用的影响,进而研究选择特定出行方式人群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居民使用互联网的社会经济学属性包含性别、从事的行业是否是服务业、月收入和网龄;每天上网时间高于两个小时的人群一般都更倾向于采用健康型和环保型的出行方式;每天上网时间处于中等水平(2~6小时)的高收入人群相比其他人群更倾向于选择机动类出行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本文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基本行为特征出发,将居民出行总成本分为出行货币成本、出行时间厌恶成本、出行时间机会成本三部分,采用经济学局部均衡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按照出行成本最小化原则设定目标函数,并引入城市空间规模、收入水平、交通政策、交通状况等外生变量,分析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内生决定与外生影响机制及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城市空间规模扩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仅通过增加道路资源供给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交通政策,都将促使居民选择以个体机动化交通方式(主要指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组合,并提高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公交票价优惠、缩短居民公交出行时间等"公交优先"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煜华 甄峰
提出出行质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试图从居民的角度提出一套评价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抽样评价、定量评价及定性评价相互综合的方法评价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并以广东清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操作性,根据研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此进行调整与完善。希望能为今后城市交通的政策制定及建设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交通出行 出行质量 指标体系 清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枫 张琰
在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的基础上,选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旅客为样本,分析了环境问题意识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居民低碳出行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环境问题意识均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