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
- 2023(1350)
- 2022(1073)
- 2021(1150)
- 2020(931)
- 2019(2036)
- 2018(1829)
- 2017(3320)
- 2016(1996)
- 2015(2326)
- 2014(2380)
- 2013(2474)
- 2012(2261)
- 2011(1617)
- 2010(1719)
- 2009(1626)
- 2008(1938)
- 2007(1516)
- 2006(1224)
- 2005(1030)
- 学科
- 财(18669)
- 管理(11486)
- 财政(11320)
- 政(9047)
- 业(8674)
- 企(8117)
- 企业(8117)
- 务(7156)
- 财务(7156)
- 财务管理(7119)
- 企业财务(6824)
- 济(4971)
- 经济(4964)
- 制(3946)
- 制度(3394)
- 度(3394)
- 中国(3177)
- 体(2994)
- 体制(2866)
- 策(2670)
- 出(2604)
- 支出(2528)
- 政策(2504)
- 及其(2472)
- 地方(2428)
- 方法(2421)
- 方针(2418)
- 述(2411)
- 阐(2411)
- 阐述(2411)
- 机构
- 学院(22272)
- 大学(21718)
- 财(15106)
- 济(9019)
- 经济(8847)
- 管理(7814)
- 财经(7438)
- 财政(7210)
- 经(6628)
- 理学(6583)
- 理学院(6546)
- 管理学(6510)
- 管理学院(6474)
- 研究(6346)
- 政(6253)
- 中国(6068)
- 财经大学(5166)
- 京(4127)
- 江(3921)
- 会计(3896)
- 省(3684)
- 所(3465)
- 科学(3450)
- 经济学(3048)
- 中心(2833)
- 部(2814)
- 经济学院(2807)
- 北京(2669)
- 州(2563)
- 研究所(2540)
共检索到4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北京、天津、河北同属京畿重地,聚集人口以亿为单位,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交往半径相宜,既承担着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又共同面对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难题,亟须就京津冀地区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广泛共识。本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包健
京津冀一体化自上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悬殊。探讨如何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对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制定统一的区域财政政策就京津冀地区而言,由于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促使资本更多流向京津地区。近些年来河北省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发展,通过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来吸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云飞 赵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河北的产业转型与升级,需要以"大产业"和"大承接"的宏观理念,解决"接得住"、"接得对"、"接得好"三大难题。在财政政策上,建立京津冀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发挥财政对竞争性和公益性两类项目的引导功能,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区域间利益分配、引进项目效益评价、产业转移收益诱导、居民公共服务权益共享等四项利益安排制度。
关键词:
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南云芙
产业对接与协作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对京津两地的产业定位,北京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呈现"以舍为主"特点,主要移出商贸服务业以及一般制造业;天津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呈现"取舍结合"特点,在承接部分北京产业的同时,移出部分传统制造业。这对多年处于"项目经济洼地"的河北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将有助于河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雪莲
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梯度差异显著,很大程度上源于财政分配不均衡。文章以财政公平和效率为基准原则,建立了财政标准人横向分配模型,测算京津冀各区县和各城市2012年标准财力和均衡分配额度。结果表明,北京的首都核心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河北省的环首都经济圈财力过多,天津全市、北京的城市拓展区、河北省的冀中南经济区和邻近天津地区的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文章建议在整个京津冀区域内,通过横向财政平衡,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亮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规划,对于解决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不均衡、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真正将京津冀经济圈打造成我国经济第三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继红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财力在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能够均衡地区之间财政能力,提高公共物品外部性的内在化水平。京津冀三地GDP、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泰尔指数虽逐年减小,但仍体现出地区差,目前在京津冀三地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仍面临各地政府合作不足、各级政府事权不明确、财政基础数据不充分等问题。应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对口支援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探索符合京津冀实际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横向转移支付 京津冀协同发展 泰尔指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卓展 孙颖鹿 杨秀玲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重要作用。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不断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近几年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具体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下解决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问题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卓展 孙颖鹿 杨秀玲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重要作用。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不断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近几年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具体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下解决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问题的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国钦 宁静
区别于以往行政合作主导区域发展的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应引入财政合作的思维。作为区域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的协同机制,财政合作嵌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逻辑一方面来自对行政合作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拓展,另一方面来自京津冀协同独特的尺度特征、路径特征和结构特征。吸收现有区域合作中财政合作的成熟经验,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尝试通过建立财政收支协同机制、引入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完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支撑府际协作,推动京津冀区域的快速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颖津
2015年6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和重点。7月初,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财政局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和保障构建国际一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三地政府间的财政协作,而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剧了京津冀经济圈三地之间的发展差距。鉴于三地政府间财政实力的差距,在完善纵向转移支付的前提下,应适时施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力。京津冀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内容应包括基础产业发展资本类、扶贫类、以产业结构协同发展为目标的、以生态补偿为目的的以及辖区间政府税收共享类等各种类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分配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三地政府间的财政协作,而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剧了京津冀经济圈三地之间的发展差距。鉴于三地政府间财政实力的差距,在完善纵向转移支付的前提下,应适时施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力。基于这一构想,本文设计了包含基础产业发展资本类、京津冀经济圈扶贫类、产业结构协同类、生态补偿类、政府税收共享类在内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平 李玉红
京津冀三地在财税方面还存在经济发展致财力不平衡、地方财政利益与协同发展相冲突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三地协同发展。在充分遵循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及平衡与统筹兼顾的财政原则、生态补偿原则和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协同发展经济、适度的财政转移支付、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增强地方财力、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基金、解决好三地税收协同及落实税收分享政策,将是破解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财政分权 财税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学丽 赵新峰 吕德铭
十九大报告对区域协同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尝试通过预算协同、税收协同、支出协同、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财政合作机制引领为支点,设计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政策,进而建构起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财政整体性治理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