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1)
2023(2671)
2022(2123)
2021(2317)
2020(1725)
2019(4148)
2018(3996)
2017(5464)
2016(4256)
2015(4872)
2014(5042)
2013(4087)
2012(3729)
2011(3551)
2010(3809)
2009(3132)
2008(2915)
2007(2681)
2006(2592)
2005(2413)
作者
(8252)
(6754)
(6743)
(6593)
(4332)
(3319)
(3225)
(2857)
(2620)
(2527)
(2326)
(2320)
(2258)
(2194)
(2180)
(2074)
(2069)
(2013)
(2007)
(1973)
(1947)
(1777)
(1728)
(1631)
(1601)
(1571)
(1570)
(1463)
(1462)
(1458)
学科
教育(18548)
中国(9289)
教学(5697)
理论(5605)
(4483)
经济(4467)
(4237)
(4229)
管理(3965)
(3853)
(3542)
发展(3464)
(3341)
(3254)
思想(3212)
农业(3190)
改革(3181)
高等(3084)
政治(3063)
研究(3052)
思想政治(2922)
政治教育(2922)
治教(2922)
德育(2895)
教育改革(2798)
学校(2710)
学法(2603)
教学法(2603)
(2357)
学理(2261)
机构
大学(50038)
学院(45190)
教育(26223)
研究(19736)
(18820)
师范(18790)
师范大学(15697)
(12140)
职业(10925)
科学(10575)
教育学(10295)
技术(9420)
(9329)
管理(9135)
(8881)
北京(8754)
研究所(8450)
经济(8375)
(8367)
理学(7671)
中心(7603)
教育学院(7578)
中国(7504)
职业技术(7447)
理学院(7426)
管理学(7054)
(7022)
管理学院(6933)
(6710)
技术学院(6288)
基金
研究(28671)
项目(26278)
教育(22685)
科学(22035)
成果(16103)
编号(15289)
社会(15215)
基金(14750)
课题(14098)
社会科(13955)
社会科学(13954)
(12935)
(12122)
(11610)
(11574)
国家(11288)
规划(10020)
(9408)
项目编号(8951)
(8865)
科学基金(8666)
研究成果(8628)
年度(8430)
(8428)
(8399)
阶段(8375)
(7787)
阶段性(7599)
教育部(7567)
重点(7553)
期刊
教育(45661)
研究(25839)
中国(20668)
职业(10935)
(10897)
经济(10897)
技术(7979)
技术教育(7054)
职业技术(7054)
职业技术教育(7054)
大学(5172)
高等(5020)
成人(4866)
成人教育(4866)
学报(4727)
(4502)
论坛(4502)
(4457)
高等教育(4451)
科学(4325)
(4214)
发展(3713)
(3713)
职教(3662)
(3527)
比较(3389)
农业(3105)
学学(2956)
教研(2895)
高教(2895)
共检索到81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田振江  
教育民族志是运用民族志的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化传播,尤其是学校教育及其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一种文本叙述形式。在取得田野调查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语言、参与程度与角色转换、性别和年龄、田野调查技术、田野伦理道德与责任等方面的困惑。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今民族志研究面临的挑战。有必要尝试一些新的收集和分析民族志资料的方法或途径,创新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围,从而达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族教育的目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明利  张宁生  
近十多年来,全纳教育一直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纵观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尽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全纳教育在实践中所面临的社会学范式危机、心理学困境,乃至班级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反思全纳教育,认识到全纳教育并非唯一、万能的特殊教育模式,进而辩证地对待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以万人比计,北京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每万人中考上北大、清华的大约是91人,上海是37人,而在高考大省山东只有5人,河南有4人,广东3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红琴  
孔飞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资料翔实,角度独特,颇受学界赞誉。但从内容上来看,存在插图未说明出处,个别翻译有疑义的小问题;从写作方法上来看,因案例选择的特殊性,是否能真实的反映1768年的中国仍然存疑。然而瑕不掩瑜,叫魂事件所展示的权力恐惧症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教育研究存在三种研究事实:第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有尖锐的矛盾,它们之间相互指责、各自为政;第二,相比其他研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逻辑,学科立场不明确,缺乏持续性、可积累的教育知识;第三,教育研究系统内部缺乏一种研究的基础(哲学反思),研究者则缺少在此基础之上对教育问题的把握、分析和决策能力。对此,教育研究者需充分把握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建立教育研究自身的话语体系,深刻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复杂性,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维度重新对教育研究进行系统的哲学反思,建构教育研究哲学,从而理解和揭示教育研究新的价值使命,形成正确的行动观念,这是教育研究哲学论证的基本课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吉标  徐继存  
教学论学科历经近三十年的恢复和发展,确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我们认为,教学论研究主题不只是探求教学本质与规律,更在于关照教学实践;教学论研究的目的不只在于能指导他者的实践,更指向研究者自身实践的完善;教学论研究方式需要“群体合作”,但更依赖“个体探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研究者将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直接、便捷和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路径和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定向理论分析,这一过程称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有独特的贡献。近年学者们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这一方法时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淆、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研究方法的来源、概念、原理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丰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桑国元  王照萱  
元民族志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教育问题的民族志研究。元民族志方法能够基于特定的原则和策略,在批判性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视角对同类主题的现有质性研究成果加以再统整、再解释、再探究,最终产生新知识、新理解和新发现,从而把握现象的本质。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元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采纳。元民族志研究主要包括交互翻译分析、论据线综合分析和互斥观点的综合分析三种研究策略,以及确定研究主题、甄别相关研究、阅读相关研究、建立关联假设、概念"翻译"、综合"翻译"、分享成果七个步骤。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研究方法,元民族志研究能够用于综合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升华教育领域内的质性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统整性解释力;二是具有增强教育研究参与者的权力的作用;三是可以通过理论建构、理论解释和理论发展,提升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水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轩  何梦蕊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情感体验包括三个层面:日常性、讽刺性和生成性。即便都是研究"教育"问题,都以"学校"为田野地点,研究者也常常因遇到文化氛围迥异的学校而有极为不同的情感体验。研究者的这种情感体验和反思对于探究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其价值意义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洋  臧玲玲  赵成  
全球素养的本质属性体现在OECD和美国掌握着主导全球素养发展的国际话语权。全球素养的推广旨在巩固西方社会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优势,包括培养掌握未来国际话语权的精英阶层、传播并渗透西方的全球化思想以及实现资本的全球化与利益最大化。全球素养以新自由主义和人力资本价值取向为依托,体现出明显的经济导向和工具属性。我们要理性、警惕地审视隐藏在西方社会所倡导的全球素养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渗透,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观,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素养教育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蔚  
对刚进入高职院校大门的新生而言,鲜明的职业定向、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型、就业主导下的学习定位、新环境的适应等等,无不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认知和适应是人必备的最基本的两大素质,能否顺利渡过适应期,对高职新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若有些问题认知错误或处理不当,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帮助高职新生尽快地了解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实现角色认同,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事关每位高职新生的成长。高职院校抓住高职新生教育的“最佳期”施以针对性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舒琪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备受争议,究其原因,与人们对全球公民概念存在的三重困惑有关。从公民身份即地位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政治共同体的缺失造成全球社会的难以想象,但全球公民的合法地位源自紧密人际关系的保障,全球公民教育具备合法性;从公民身份即权利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政治共同体的缺失导致公民身份实质意义的空洞,但权利和义务更新了内涵版图,最基本的人权和义务充实全球公民教育的内容;从公民身份即认同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认同潜藏着消弭国家认同的风险,但多元认同话语已获认可,全球认同需建立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解不应囿于传统的民族国家框架,它也并非国家公民教育的替代性存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莽  夏洪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文崇  刘茂华  杨大志  
在周以真的倡导下,国内外一些教育机构积极推进计算思维教育,其教学工具、测量工具得到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各种教育活动之间差异较大、教育效果实证不足等问题。从对计算思维内涵的认识、计算思维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策略、测量工具、测量结果、迁移效果等方面对国际社会计算思维教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计算思维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不足以有效支持计算思维教育,存在许多困惑和博弈;计算思维教育不能速成,反对零基础的计算思维教育,应从知识传递入手,结合学习者的认知基础,遵从思维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不赞成分离式教育,提倡融入式教育;建议形成研究团队开展多项研究和实验,形成逐层递进的教学体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反对将计算思维教育简单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桂琴  孔欣  
我国统计数据总体上是可信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但无庸置疑,当前统计数据无论从生产到使用都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从使用的角度,近几年来全社会对统计数据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统计数据走进百姓生活的速度越来越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