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59)
2023(17928)
2022(15045)
2021(13853)
2020(11411)
2019(26193)
2018(25685)
2017(49060)
2016(26410)
2015(29765)
2014(29964)
2013(30141)
2012(28506)
2011(25894)
2010(26572)
2009(25007)
2008(24987)
2007(22853)
2006(20776)
2005(19136)
作者
(78945)
(66334)
(66292)
(62823)
(42478)
(32121)
(30058)
(25821)
(25241)
(23952)
(22785)
(22338)
(21447)
(21286)
(20698)
(20440)
(19733)
(19455)
(19374)
(19291)
(16722)
(16588)
(16208)
(15539)
(15049)
(14979)
(14813)
(14758)
(13501)
(13324)
学科
(135939)
经济(135800)
(97104)
管理(80422)
(77314)
企业(77314)
(52223)
方法(48767)
数学(38530)
数学方法(38255)
业经(36999)
农业(34789)
中国(34670)
地方(34152)
(32327)
(24713)
(24091)
(21988)
贸易(21971)
(21271)
财务(21233)
财务管理(21195)
(21180)
技术(20604)
(20583)
企业财务(19997)
理论(19427)
(18889)
环境(18469)
(18465)
机构
学院(395590)
大学(387987)
(172446)
经济(168966)
管理(150478)
研究(139346)
理学(127294)
理学院(125768)
管理学(124003)
管理学院(123210)
中国(108831)
科学(83459)
(83203)
(77620)
(77371)
(71668)
(66158)
研究所(64290)
中心(64221)
财经(60359)
农业(59274)
业大(59096)
(54378)
北京(52696)
(52573)
经济学(52115)
师范(52112)
(50758)
(49358)
经济学院(46781)
基金
项目(249414)
科学(196351)
研究(185118)
基金(179135)
(154932)
国家(153448)
科学基金(131546)
社会(119611)
社会科(112988)
社会科学(112956)
(100327)
基金项目(95508)
自然(82344)
(82161)
教育(82019)
自然科(80281)
自然科学(80257)
自然科学基金(78838)
编号(75581)
资助(72063)
成果(60468)
(59682)
重点(55948)
(54590)
(53230)
课题(52425)
创新(49185)
国家社会(49084)
发展(48476)
(48250)
期刊
(213780)
经济(213780)
研究(119944)
中国(84318)
(76602)
(62281)
学报(58105)
管理(57288)
科学(57100)
农业(51465)
大学(44366)
学学(42116)
(41562)
金融(41562)
业经(38461)
教育(36797)
技术(35596)
经济研究(31861)
财经(30427)
问题(28386)
(27645)
(26402)
技术经济(22679)
世界(21349)
(20481)
资源(19874)
(19717)
现代(19347)
商业(19181)
经济问题(18557)
共检索到624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旭东  
偏远山村发展农业旅游经济过程中如何做到现代化的同时又保持独有的传统特色?如何依托农业旅游经济化解"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此类问题是各偏远山村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难以化解的"硬核"。本文以渝东南黔江区后坝村为例,对其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偏远山村在发展农业旅游经济过程中如何发挥本土优势,转劣势为强势的各种策略,以期突破上述"硬核"。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丹丹  张安明  张引  张家元  
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将高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作者结合编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运用GIS技术和相关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评分"、"排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依据得出的决策模型划定金溪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共1 586.59hm2,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达到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促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高效和深入的展开做好基础工作,也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重庆市黔江区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区,也是国家和重庆市确立的加速建设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近年来,黔江区财政局紧紧围绕建设公共财政、打造"五型"机关这一总体目标,创新财政体制机制,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大收入盘子推动科学发展黔江财政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不断创新征管手段,积极做大收入"蛋糕"。一方面,骨干财源稳中有升。不断加大投入,烤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邹卒  
基于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与旅游区固体废物产生量、环保资金投入占生产值比重呈正相关,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与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人均森林拥有面积呈负相关。由此提出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调控旅游地生命周期,提高整体旅游发展水平;深化低碳环保理念,着力提倡绿色旅游;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搭建智慧环保平台,适时解决污染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颖  
[目的]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为明确重庆市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重庆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战略矩阵。[结果]自然景观优美、民俗文化丰厚、交通便捷、客源较多及政策保障是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机会;而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休闲景点规模小而分散,专业性人才缺乏以及周边城市竞争是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面临主要挑战和威胁。[结论]重庆市休闲农业SWOT分析得出相应战略矩阵以及4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由此提出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参与体验游等4个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颖  
[目的]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为明确重庆市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重庆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战略矩阵。[结果]自然景观优美、民俗文化丰厚、交通便捷、客源较多及政策保障是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机会;而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休闲景点规模小而分散,专业性人才缺乏以及周边城市竞争是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面临主要挑战和威胁。[结论]重庆市休闲农业SWOT分析得出相应战略矩阵以及4种战略,即SO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应良  田丽  
应用SCP框架分析黔江畜牧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通过分析发现:目前该区畜牧产业存在的问题是:市场结构不完善;市场行为处于低级向中级发展的状态,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要求;市场绩效水平、产业化程度低。而农户养殖集中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是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引导,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市场结构;强化对市场行为的监管,积极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要自觉规范和完善自身体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帅  李涛  廖和平  
[目的]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研究时段内:(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勇  张美乐  李林  邱瑛  张四朋  
为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的连通特征,在城乡规划与复杂网络交叉领域,以黔江区2013年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数据,对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对比分析两者空间结构连通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为规划后建设用地布局连通性结构稳定性、均衡性明显提高,但空间格局局部仍有不均衡;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山体、河流、道路等阻隔因素的制约作用增强,组团间连通程度低于内部。研究结果为今后城镇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设计、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勇  张美乐  李林  邱瑛  张四朋  
为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的连通特征,在城乡规划与复杂网络交叉领域,以黔江区2013年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数据,对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对比分析两者空间结构连通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为规划后建设用地布局连通性结构稳定性、均衡性明显提高,但空间格局局部仍有不均衡;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山体、河流、道路等阻隔因素的制约作用增强,组团间连通程度低于内部。研究结果为今后城镇道路交通建设、城市设计、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毛勇  
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发旅游农业的意义非同寻常。结合实际对重庆开发旅游农业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了重庆开发旅游农业的优势主要来自多样的山地农业景观、库区大水域的形成、浓郁的巴渝民俗和大直辖市的市场,劣势则集中反映在农业生态景观较差、农村基础设施及教育落后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等方面;同时又面临新农村建设、库区生态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等多方面的机遇,挑战则体现在农业资源的相对短缺、城市化的侵扰、现有土地政策的制约和不同层次的市场竞争。总之,重庆开发旅游农业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因此,可根据地域的不同,按都市圈、渝西、东部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片区进行布局和开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伍瑞凡  冯祁善  
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是重庆市的重要特点。目前 ,由于财政对农业投入有限、农业贷款能力差以及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重庆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应采取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共同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 1)各级政府应从宏观上指导和扶持 ,为农业信贷造就有效的承贷主体 ;( 2 )构造支持农村产业化的信贷体制 ;( 3)完善金融服务手段 ;( 4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5 )鼓励农户自身积累 ;( 6 )积极引进外资进入农业产业领域。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骆东奇  周心琴  邱继勤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重庆市旅游发展的基础和资源条件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基础和前景,重庆市要实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应乡村旅游与城市、城郊旅游联动发展,共同构筑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框架;统一城乡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加强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的共享与互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章勇  
[目的]作为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有效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R"原则对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从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得出了权重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稳中有进,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4年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5年发展速度显著提升,2015年后又趋于稳定。在4个影响方面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属于核心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农户沼气池普及率及复种指数等方面;而资源减量投入指标与环境安全指标作用相当,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农用药品物品(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强度控制、农村用电强度、农业能耗指标控制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的控制。相对而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较小,推动力较弱。[结论]重庆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4点对策与建议:(1)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开拓技术型市场;(2)调整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新政策、新结构;(3)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4)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加大信息透明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