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8)
- 2023(8622)
- 2022(7516)
- 2021(6799)
- 2020(5473)
- 2019(12316)
- 2018(12088)
- 2017(22782)
- 2016(12254)
- 2015(13083)
- 2014(12474)
- 2013(11940)
- 2012(10420)
- 2011(9311)
- 2010(9282)
- 2009(8733)
- 2008(7864)
- 2007(6757)
- 2006(5850)
- 2005(4823)
- 学科
- 济(48508)
- 经济(48469)
- 管理(34886)
- 业(31203)
- 企(24877)
- 企业(24877)
- 方法(21515)
- 数学(19068)
- 数学方法(18835)
- 农(15305)
- 地方(12979)
- 环境(12809)
- 中国(11515)
- 财(11426)
- 业经(11375)
- 农业(10579)
- 学(9761)
- 划(8344)
- 贸(8128)
- 贸易(8125)
- 易(7830)
- 和(7523)
- 务(7240)
- 财务(7224)
- 财务管理(7212)
- 理论(7194)
- 制(7182)
- 技术(7162)
- 地方经济(6918)
- 发(6909)
- 机构
- 学院(165345)
- 大学(161017)
- 济(65544)
- 管理(64667)
- 经济(64326)
- 理学(56978)
- 理学院(56327)
- 管理学(55272)
- 管理学院(54997)
- 研究(53121)
- 中国(38062)
- 科学(34643)
- 京(32651)
- 农(28957)
- 财(27815)
- 业大(26814)
- 所(25877)
- 中心(24882)
- 研究所(24048)
- 江(23258)
- 财经(23086)
- 范(22720)
- 农业(22714)
- 师范(22514)
- 经(20952)
- 经济学(19861)
- 院(19524)
- 北京(19470)
- 州(18928)
- 经济管理(18275)
- 基金
- 项目(121821)
- 科学(96803)
- 研究(88963)
- 基金(87908)
- 家(77243)
- 国家(76628)
- 科学基金(66044)
- 社会(57919)
- 社会科(54985)
- 社会科学(54966)
- 省(49667)
- 基金项目(47461)
- 自然(42151)
- 划(41348)
- 自然科(41089)
- 自然科学(41080)
- 教育(40690)
- 自然科学基金(40326)
- 编号(35897)
- 资助(34130)
- 重点(28058)
- 发(27581)
- 成果(27069)
- 部(26019)
- 创(26017)
- 课题(24622)
- 创新(24231)
- 国家社会(24167)
- 科研(23305)
- 人文(22495)
共检索到224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春阳 冯兵
文章从偏要素视角下构建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技术无效地区影响其生态效率的投入指标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效率 西部地区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杏花 刘锦钿
文章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1—2016年西部11省份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态势、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两极分化"和"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生态效率总体呈动态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均GDP、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西部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耗水平、城镇化率、环境治理投资占比则会抑制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颖
文章在引入SBM模型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生态效率的基础之上,从生态经济的视角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竞争力普遍较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与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从而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悖,这与产业结构因素密切相关,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通过第二产业对城市的生态竞争力产生显著阻碍作用,而通过第三产业对其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因素和环境规制因素中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对于城市生态竞争力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城市规模因素对于生态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西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尚未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生态经济 西部地区 城市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令娟
生态经济效率同时考虑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比较了各个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中,针对生态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令娟
生态经济效率同时考虑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比较了各个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中,针对生态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作成 龚新蜀
本文从系统整体协同视角整合产业系统不同生产环节效率,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度量模型,测度西部地区2005—2010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并实证分析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地区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差异逐步拉大,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协同性较差;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会促进清洁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弱化清洁生产效率的提升;FDI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表现在"节能"方面,而非"减排";结构因素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比制度因素更加重要。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系统 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郎萱 丁生喜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柯颖 王威峰 赵文玲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我国西部地区及其各省(市)物流产业2006-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行测定与评价,试图在"新常态"背景下以推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视角探究其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新常态 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晓文 刘娟
采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状况,利用面板Tobit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03-2016年期间,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波动不大,但区域间差距增大,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受城镇化的进一步拉动,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城镇化使得技术提升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反弹效应;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土地城镇化阻碍了生态效率的改善,三者的协调推进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谢文秀
本文选取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2000-2014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共同前沿数据包络方法(Meta Frontier-Dea)测算非传统地理划分下的中西部区域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在新分类下,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均存在下降趋势,说明该地区能源效率利用状况亟待改善;中西部省份之间存在能源效率差异,区域间的技术落差比率差距导致了区域间能源效率差距拉大。本文利用tobit模型探究了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政府规制、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解释变量对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存在影响,但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根据回归结果,本文提出中西部地区在加大城市化进程时,须提高当地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且加大对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韩 张波
本文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2010年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文化产业 发展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韩世芳
产业生态化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及产业生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发现陕西省两系统间为中度耦合,协调性较差;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技术、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资源消耗利用情况在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载荷较大,进而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韩世芳
产业生态化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及产业生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究,发现陕西省两系统间为中度耦合,协调性较差;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技术、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资源消耗利用情况在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载荷较大,进而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关爱萍 师军 张强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2000~2011年中国西部11个省考虑环境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各省能源效率差距较大,其中,内蒙古、重庆和青海的能源效率较高,广西、贵州、云南和甘肃的能源效率比较低;样本期间,西部地区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了0.4%,技术进步是能源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煤炭消费以及区际产业转移的上升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志翠 马海霞 朱琳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