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8)
2023(8387)
2022(6954)
2021(6603)
2020(5578)
2019(12824)
2018(12314)
2017(23265)
2016(12565)
2015(13842)
2014(13625)
2013(13661)
2012(12677)
2011(11645)
2010(11329)
2009(10347)
2008(10213)
2007(8650)
2006(7402)
2005(6784)
作者
(36793)
(30812)
(30584)
(29200)
(19324)
(14920)
(13860)
(11937)
(11659)
(10812)
(10713)
(10408)
(9840)
(9758)
(9708)
(9485)
(9124)
(8953)
(8901)
(8735)
(7665)
(7550)
(7438)
(6904)
(6881)
(6818)
(6805)
(6420)
(6245)
(6202)
学科
(54740)
经济(54688)
管理(31338)
(31081)
方法(27621)
数学(25581)
数学方法(25356)
(23539)
企业(23539)
中国(17104)
(13449)
(13151)
(12512)
贸易(12505)
(12285)
(11727)
(10170)
业经(9481)
(9239)
银行(9206)
(8913)
农业(8825)
(8743)
金融(8743)
环境(8347)
(7906)
财务(7894)
财务管理(7882)
企业财务(7607)
技术(7519)
机构
大学(183965)
学院(179438)
(84246)
经济(83048)
研究(69865)
管理(66049)
理学(57977)
理学院(57231)
管理学(56240)
管理学院(55907)
中国(53831)
科学(42231)
(39235)
(36066)
(35891)
(34396)
研究所(33467)
中心(30320)
财经(29711)
业大(28303)
经济学(28249)
(27561)
农业(27392)
经济学院(25560)
北京(25010)
(24742)
(23590)
(22737)
财经大学(22675)
师范(22478)
基金
项目(126745)
科学(101509)
基金(97676)
(88115)
国家(87504)
研究(86943)
科学基金(73950)
社会(59323)
社会科(56599)
社会科学(56583)
基金项目(50887)
自然(48554)
自然科(47525)
自然科学(47514)
自然科学基金(46766)
(44835)
资助(40793)
(40178)
教育(39636)
编号(30605)
(30177)
重点(29546)
(26870)
国家社会(26870)
(26247)
中国(26135)
教育部(25738)
科研(24964)
创新(24823)
成果(24476)
期刊
(81838)
经济(81838)
研究(53956)
中国(34286)
学报(33435)
科学(30501)
(29730)
(26602)
大学(24887)
学学(23703)
管理(23310)
农业(20662)
(16907)
金融(16907)
经济研究(15624)
财经(15489)
教育(14567)
(13517)
(12383)
技术(12364)
(11849)
问题(11239)
世界(10868)
国际(10546)
业经(10401)
统计(9845)
资源(9279)
(8710)
技术经济(8686)
(8592)
共检索到260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本文从生产效率不同要素节约倾向角度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机制,利用改进后的CES生产函数系统方法和省级地区面板数据识别了技术改进倾向,并研究资本深化、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市场扭曲等因素对中国要素回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劳动节约倾向,但改革初期体制变迁的资本节约倾向比较明显,致使劳动者报酬份额略有上升后相对稳定;近十多年来资本配置效率的改进速度明显放缓,同时技术进步过于依赖引进与模仿,导致要素效率改进的劳动节约倾向过于强烈,是劳动者报酬份额持续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应望江  
市场份额与投资回报率的关系研究应望江场份额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企业要比占据较少市场份额的企业具有更大的盈利能力。这一关系已被许多经理人员所认识。实际上,美国营销科学研究所早在70年代就曾进行过一项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文佳  耿雪洋  程宇丹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社会资源,测算土地回报率有助于优化要素配置。文章运用回报率的测算方法对中国各省份第二、三产业用地的回报率进行测算,并从时间、空间、产业三个方面对土地回报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土地回报率整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2)依据土地回报率水平及其增长率两个维度,将30个省(区、市)划分为“高土地回报率—高增长率型”“高土地回报率—低增长率型”“低土地回报率—高增长率型”“低土地回报率—低增长率型”四种类型模式。(3)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土地回报率显著高于第二产业,其差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低土地回报率—低增长率型”模式外,第二、三产业土地回报率均呈现上升趋势。(4)土地回报率的地区差异整体呈现“L型”下跌趋势,自2006年以后,土地回报率Theil系数基本稳定在17.85左右。其中,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贡献最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朱进金  
本文建立了要素市场扭曲条件下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将劳动相对份额的变化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效应、资本深化效应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采用198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为:研究期间,要素替代弹性一直大于1,表明资本和劳动为总替代关系;由于要素间为替代关系,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从而提高了劳动相对资本的边际产出;整体上,资本价格为负向扭曲,劳动价格为正向扭曲,即资本价格低于其边际产出,而劳动价格高于其边际产出;劳动相对份额的下降由资本深化和价格扭曲共同造成,两者分别使其年均下降2. 16%和2. 04%,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使劳动相对份额年均上升4.17%,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前两种因素的负面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申晓军  苏为华  
基于诱发创新理论检验了要素价格变动对技术创新效率偏向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要素相对价格变动产生了技术创新效率偏向。在生产要素互补条件下,技术创新效率偏向资本要素时,劳动收入份额趋于下降;技术创新效率偏向劳动要素时,劳动收入份额趋于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1978-2017年总体技术效率处于劳动增进型演化路径,但1978-2004年期间存在技术创新偏向资本效率阶段,这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转折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要素价格诱发创新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玲  吴贾  连玉君  
本文在一个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了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变化对要素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企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改变要素的投入比(直接方式);同时诱使企业采用偏向于某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创新(间接方式)。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模型的估计发现,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主要通过直接方式影响要素的相对收入份额,间接方式影响较小。本文结论说明减少资本市场扭曲既能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舒  朱南苗  
残差收入是Mincer收入回归方程的残差,反映了相同个体特征的劳动者间的收入差异,对劳动者实际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60%以上。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下分解出了劳动者不可观测的异质性能力、随机收入冲击及其相对应的价格效应对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明了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上升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暂时性收入冲击,其大小能解释60%以上的残差收入不平等。但是,与劳动者潜在异质性能力相关的价格效应的不断上升,是引起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子样本的估计结果还表明,高学历劳动者潜在能力价格相对于低学历劳动者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巍巍  李雪松  
本文基于存在异质性时经济政策微观效应评价的一般理论框架,运用半参数局部工具变量(LIV)估计方法,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1992~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年、2000年和2009年任意一个随机的个体上大学的年化平均回报率(ATE)分别为5.5%、9.9%和11.4%,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世川  雷钦礼  
本文利用CES生产函数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与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工业197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小于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率,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的,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提高;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是我国工业资本收入份额持续上升、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份额失衡的影响最大。工业要素分配份额的演变直接体现了国民收入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东景  
多年来,中国工业用水量占当年总供水量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定量研究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降低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5年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结构份额不断下降,效率份额逐渐上升。为了促进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我国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詹姆斯·赫克曼  
本文根据 2 0 0 0年中国的微观数据 ,运用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考虑异质性和选择偏差的基础上 ,估计了 2 0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回报。研究结果表明 :与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收益在人们中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种重要的实证现象 ,即人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教育水平进行选择。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工具变量法都难以对这种选择做出合理的估计 ,我们的分析框架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2 0 0 0年中国 6个省区城镇青年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为 43 % (年均近 1 1 % )。中国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后 ,较之 80年代及 90年代初期 ,教育的平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尹恒   张道远   李辉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是理解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关键。本文在一个整合生产端和需求端的结构估计框架内同时纳入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使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估计微观替代弹性,然后加总得到宏观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考察金融危机以来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驱动力。研究结果如下,(1) 2007—2016年微观替代弹性平均为2.877,且制造业要高于服务业。考虑需求价格弹性和资本密集度等其他企业异质性后,中国全行业加总替代弹性为2.540,表明中国资本和劳动要素总体呈现替代关系。(2)给定替代弹性估计,2007年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并非由要素相对价格变化驱动,劳动市场垄断及劳动调整成本等剩余未解释因素的影响也较小。真正动因在于有偏技术进步,它可以解释这一时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187%,且有偏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服务业。本文描述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演变的整体图景,并据此识别出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核心动力,可以为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玲子  
投入与回报玲子条年前曾对朋友说过一句话:真正有头脑的在业家是在文化事业上敢于投入的。这倒不仅仅是自己实在文化并而峦重文化的缘故,而是觉得,企业与文化同本来就自若不习分割的联系。那时,自些在业家听罢这话,当是不以为然。一晃几年过去了.无意间发觉如会的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