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7)
2023(2756)
2022(2235)
2021(2136)
2020(1680)
2019(4000)
2018(3984)
2017(7318)
2016(4116)
2015(4602)
2014(4678)
2013(4503)
2012(4431)
2011(4229)
2010(4469)
2009(4227)
2008(4569)
2007(4114)
2006(3827)
2005(3520)
作者
(13398)
(11425)
(11306)
(10636)
(7447)
(5379)
(4913)
(4425)
(4266)
(4166)
(4062)
(3942)
(3774)
(3746)
(3640)
(3527)
(3409)
(3371)
(3261)
(3150)
(3002)
(2855)
(2813)
(2790)
(2630)
(2587)
(2500)
(2376)
(2323)
(2318)
学科
(18864)
经济(18832)
管理(11110)
(10484)
(9393)
企业(9393)
方法(8567)
(7206)
数学(6242)
数学方法(6114)
理论(5646)
中国(4507)
业经(4467)
(4412)
(4190)
(3490)
(3230)
(3192)
金融(3191)
农业(3041)
教育(2984)
(2944)
银行(2931)
(2847)
(2730)
贸易(2729)
(2709)
经济学(2655)
(2593)
地方(2489)
机构
大学(72608)
学院(69151)
(27071)
经济(26491)
研究(25795)
管理(24359)
理学(21269)
理学院(20954)
管理学(20433)
管理学院(20315)
中国(18172)
科学(16677)
(15824)
(13572)
(13391)
研究所(12604)
(12096)
(11245)
师范(11140)
财经(10854)
(10691)
中心(10425)
业大(10051)
(9863)
北京(9808)
农业(9615)
师范大学(9302)
经济学(9198)
(8920)
(8323)
基金
项目(44602)
科学(35639)
基金(33664)
研究(31281)
(30200)
国家(29967)
科学基金(25056)
社会(20317)
社会科(19148)
社会科学(19142)
基金项目(17355)
自然(16546)
(16183)
自然科(16180)
自然科学(16171)
自然科学基金(15908)
教育(15046)
(14675)
资助(13828)
编号(11937)
成果(11078)
重点(10615)
(10374)
(9094)
(8982)
教育部(8904)
课题(8716)
国家社会(8651)
科研(8568)
创新(8393)
期刊
(30962)
经济(30962)
研究(21359)
学报(13445)
科学(12526)
中国(12227)
(10977)
大学(9970)
(9924)
学学(9344)
管理(9084)
教育(9076)
农业(7340)
财经(5911)
(5130)
(5074)
金融(5074)
经济研究(4719)
技术(4610)
(4379)
问题(4083)
业经(3807)
(3613)
业大(3498)
图书(3317)
世界(3293)
(3226)
资源(3114)
技术经济(3065)
理论(3006)
共检索到101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自觉  凌文辁  
偏好反转是指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偏好反转现象普遍存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同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文章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对于偏好反转的几种研究模式和主要的理论解释,以及该现象对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兆鸣  
本文对令人感到困惑的“偏好逆转现象”给予了一种解释。这种解释的基础就是假设人们对于复杂情况的感觉和判断是通过将其分解为更为简单的状态转移来把握和综合的。对于尚未到来的未来的状态变化的感受人们是凭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判断的。随着不同的状态的出现人们将进入与之相应的情境或者说决策空间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感觉和判断。而在不同的决策空间中评价的主体和待评价的客体都会有所变化。正是这种决策空间的相对性导致了评价的主体和待评价的客体都会有所变化。正是这种决策空间的相对性导致了“偏好逆转现象”的发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玉洁  王平心  
利他行为对自利人性假设的挑战,要求经济学必须把偏好进行内生化处理。笔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利他偏好内生模型,使得人类行为统一于效用最大化模式并具有了内在一致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对利他偏好内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与利己行为不同,行为主体不是从利他行为后果而是从利他行为本身获得效用;通过整体间的生存适应性补偿机制,利他者不仅可以战胜利己者得以存在和持续,而且利他惩罚行为还为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纯阳  章思  
大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种类型国有单位具有很强的偏好,这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发现,对薪资以外的因素的考量反而成为决定大学生是否选择国有单位就业的关键。要想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逐步增强非国有性质的职业场域吸引力,着力改善民营企业薪资以外的就业环境和制度安排。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尚航标  李卫宁  
战略决策团队的认知偏好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经济学和神经系统学在探索企业战略决策团队认知偏好问题上都有所局限。本文在阐述战略决策团队认知偏好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认知神经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理论"、"角色心理"这三个社会学理论视角解释和探索战略决策团队认知偏好问题,进而讨论战略决策团队认知偏好的三角理论模型和认知偏好变化的综合理论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志强  
当代行为经济学已经确认人类存在公平心理偏好,但并未回答它从何而来。本文提出一个演化解释:人类公平偏好的根源可能在于人类早期的进化过程。通过一个演化博弈模型和随机演化仿真模型表明:(1)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族群中,公平偏好的单态社会是随机稳定的演化均衡,非公平偏好的双态社会也是演化稳定的但并非随机稳定的;(2)若同时考虑族群之间的竞争,则公平偏好的单态社会将是唯一的演化稳定均衡。其原因在于,合作机会多少与合作利益大小是此消彼长的,公平行为最能够平衡合作机会与合作利益对生存竞争的影响,从而成为个体—族群两个层面的生存竞争中最具适存性优势的行为模式。人类的公平偏好,可能源于本能性的公平行为在人类早期进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忠阳  钟美瑞  黄健柏  
实验经济学发现可控博弈实验均衡与标准子博弈精炼均衡预言相违背,实验经济学家把违背归结为参与者行为对"自私自利假设"的系统偏离,因此提出了诸如非公平规避、基于公平意图的互惠等非自私自利的公平偏好模型来解释这种系统偏离。对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利于公平偏好统一分析框架构建、拓展其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激励契约中的应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红红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需求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一系列以情感为核心的品牌营销竞争策略优势突显。消费者需求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消费动机直接受情感因素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情感偏好的消费选择模型来研究情感对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问题。研究发现:满足消费者物质利益需求的物质品牌无法延伸,而情感品牌能够延伸;在物质利益相同条件下,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来源于情感系数的大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杰  沈永建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伟宜  顾自安  
在对部分省份高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科类角度入手,文章描述了特定阶层子女对特定科类的偏好指数分布,并构建偏好模型对此做了分析。结论表明,缩小各阶层子女在不同科类中的机会差异,必须以收敛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为前提。同时,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亦应做出相应调整以便为各阶层子女提供更为平等的入学机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波  
最近很多关于跨国投资行为决定的实证研究结果都明显支持一个结论,即FDI偏好水平流动远胜于垂直流动。然而这些研究大都使用了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其结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FDI在中国或其他类似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偏好及其决定因素,对这些国家制定正确的招商引资战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活动采取不同的政策,合理利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地增长都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20世纪末,行为经济学家将参考点依赖偏好引入储蓄模型,尝试以参考点的变化解释不确定情景下的居民储蓄行为,然而该模型的预测力和解释力因缺少经验证据支持而仍然未知。为确定参考点依赖偏好能否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特殊情景,建立了两期的参考点储蓄决策模型,依据地震变化所造成的全部路径,对居民储蓄与幸福感变化展开理论预测,进一步借助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验证预测路径的现实解释力。研究发现:地震灾难能够对不同人群的参考点产生"回归"影响——对原本高参考水平者,灾难会降低其参考点;对原本低参考水平者,灾难会提升其参考点。参考点的"回归"能够有效地解释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家庭储蓄率升高的现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小芬  林雨菲  
本文通过模拟上证180指数交易,考察动量和反转策略的收益情况来验证中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并分析不同市场形势下的效应差异。然后,按照流通A股总市值对大盘股和小盘股,分析对交易量冲击和收益率冲击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与短期动量和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对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制提供合理的解释。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谭小芬  林雨菲  
本文模拟上证180指数交易,通过考察动量和反转策略的收益情况验证中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并分析不同市场形势下的效应差异,之后根据流通市值将A股市场划分为大盘股和小盘股,探讨交易量冲击和收益率冲击下的股价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与动量或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论文在BSV模型和HS模型的基础上,对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制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静  
目前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成因的理论研究很少,而且忽视了从财务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以现代企业财务理论为基础,引入行为金融理论,用现实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成因,挖掘该偏好形成的理论依据,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