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9)
- 2023(12233)
- 2022(10215)
- 2021(9165)
- 2020(7597)
- 2019(17165)
- 2018(16557)
- 2017(33268)
- 2016(17339)
- 2015(19013)
- 2014(19123)
- 2013(18539)
- 2012(17498)
- 2011(16002)
- 2010(16593)
- 2009(16215)
- 2008(15218)
- 2007(13796)
- 2006(12805)
- 2005(12103)
- 学科
- 济(89415)
- 经济(89312)
- 管理(55607)
- 业(49904)
- 企(41609)
- 企业(41609)
- 融(27861)
- 金融(27859)
- 中国(27357)
- 方法(26441)
- 银(25987)
- 银行(25982)
- 行(25185)
- 财(24350)
- 数学(23380)
- 数学方法(23160)
- 制(22949)
- 地方(22851)
- 农(20566)
- 业经(18721)
- 体(15636)
- 学(15510)
- 务(14204)
- 财务(14162)
- 财务管理(14133)
- 农业(13559)
- 企业财务(13515)
- 地方经济(13473)
- 贸(12960)
- 贸易(12945)
- 机构
- 学院(248306)
- 大学(245673)
- 济(120366)
- 经济(117987)
- 管理(92888)
- 研究(87555)
- 理学(78004)
- 理学院(77208)
- 管理学(76203)
- 管理学院(75717)
- 中国(74987)
- 财(60228)
- 京(50535)
- 财经(45820)
- 科学(45546)
- 所(42644)
- 中心(41579)
- 经(41335)
- 江(39673)
- 经济学(39620)
- 研究所(37539)
- 经济学院(35291)
- 农(34177)
- 财经大学(33718)
- 北京(32153)
- 院(31409)
- 州(30865)
- 范(29608)
- 师范(29393)
- 业大(29184)
- 基金
- 项目(151704)
- 科学(121152)
- 研究(116798)
- 基金(111503)
- 家(94199)
- 国家(93386)
- 科学基金(81306)
- 社会(78722)
- 社会科(74880)
- 社会科学(74866)
- 省(58432)
- 基金项目(57045)
- 教育(52432)
- 自然(47818)
- 划(47776)
- 编号(46841)
- 自然科(46678)
- 自然科学(46667)
- 资助(46097)
- 自然科学基金(45839)
- 成果(39676)
- 制(35061)
- 部(34804)
- 发(34281)
- 重点(34182)
- 国家社会(33398)
- 课题(33327)
- 创(31823)
- 性(31558)
- 教育部(30818)
- 期刊
- 济(145853)
- 经济(145853)
- 研究(85454)
- 中国(55664)
- 财(47424)
- 融(43215)
- 金融(43215)
- 管理(37663)
- 农(32777)
- 科学(30047)
- 学报(28829)
- 财经(24598)
- 经济研究(24290)
- 大学(23949)
- 学学(22862)
- 教育(22111)
- 经(21255)
- 技术(21136)
- 业经(20922)
- 农业(20557)
- 问题(18081)
- 贸(14777)
- 国际(13541)
- 技术经济(13386)
- 世界(12917)
- 理论(12328)
- 现代(11944)
- 经济问题(11593)
- 统计(11514)
- 改革(11460)
共检索到40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金媛 邱丽 徐德贵 王世尧
以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企业生产技术的选择作为分析起点,采用信贷配置效率度量金融深化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的程度,利用199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就偏向性土地供给政策下西部地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地供给偏移的政策背景下,人口密度与房地产投资的匹配对区域间信贷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增加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指标所引致的房地产投资与地区人口规模匹配,有助于信贷配置效率的提高;紧缩的用地政策提高了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房地产投资成本,抑制了该地区信贷配置效率;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小,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引致房地产过度投资,降低了信贷配置效率。总体来看,以公平为目标的土地要素区域平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地区金融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志锋 朱中华 黄志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为避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区域政策,力图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而其中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优惠政策。本文将土地要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政策并没有加快地区间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反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收敛。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利用土地融资的能力远低于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指标倾向落后地区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土地供应也有差异,较落后的省区市没有获得相应的土地供给倾斜政策红利;落后地区的划拨用地所占比例过大,且相较于发达地区上升较快。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土地政策 偏向性 条件收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凤旺 张伟进 蒋伟杰
自1996年以来,中国消费产出比与投资产出比分别经历着一降一升的过程,致使经济最终呈现了两个重要性特征: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度。本文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构建投资偏向性金融政策和内生化趋势性差异特征的方式,分析消费和投资经历的阶段性变化及两个特征的成因和后果。利用中国1996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的六组季度数据作为观测变量,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议题。结果表明:(1)持续稳定有效的投资偏向性金融政策是促成消费产出比快速下降、投资产出比快速上升的主因,进而造成消费不足与投资过度;(2)生产技术进步不仅可以促使消费产出比上升,同时有效抑制了投资过度;(3)家户部门消费偏好的变化和投资的短期调整,是解释投资产出比和投资消费比波动的主因。为此,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投资环境,促进创新活动,可以有效地抑制过度投资并提高消费产出比。本文研究对科学理解中国经济波动及变化趋势,实现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朝阳
我国消费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但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持续高速增长,大量领域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构筑了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给出一个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本文证明,当政府对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实施供给抑制政策时,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会被人为压制,而其它领域的需求增长则无法赶上供给的扩张速度,这会压低消费率,最终驱使经济走上外需推动型的增长道路。基于数理模型,本文研究了1992年以后我国相关数据,发现我国受供给抑制政策影响较深的服务业年均增速较潜在合理水平要低38%。以此衡量我国的供给抑制政策并做出数值模拟,可以解释我国超过60%的储蓄率上升以及许多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应斌
中国县域仍然是存在着一种供给型金融抑制,政策性金融的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政策性金融需求。满足县域经济金融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策性抵押担保体系、以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其它政策性金融支持。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县域金融 金融抑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士强
论我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王士强一、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下,二者的关系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条件下,钱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勋 Anders Johansson
结构转型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模型中,研究了金融抑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模型表明经济资源会随着经济增长从工业部门不断流入服务业部门,从而使得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政府可以采取金融抑制政策阻碍结构转型过程。通过抑制服务业,保护和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从而造成服务业占比偏低,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抑制显著阻碍了结构转型。金融抑制程度越高,经济中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的比例会越低。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分组数据、不同的结构变量衡量以及不同的金融抑制指标的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文章结果表明,在有政府干预和偏好工业部门发展的国家,金融抑制...
关键词:
金融抑制 结构转型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罡 伍文中
根据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利用2002—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公司金融化投资,其传导机制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压缩了市场套利空间,并传导到投资环节。进一步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地区市场化水平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将样本分组研究,发现对经济政策敏感性强的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金融化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金融化投资 套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真 陈天明
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协同耦合发展已成为新常态下创新强国总体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基于银行信贷偏向性视角,采用2007-2018年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偏向对企业创新形成的分化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在配置方面具有显著偏向性,即更偏向于固定资产规模、投资回报率和金融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银行信贷供给规模的扩大虽然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及内部现金流约束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但银行信贷偏向也导致了企业创新分化的问题。国有企业信贷配置所带来的研发投资弹性要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具有"数量"优势。东部和南部沿海、长江和黄河中游区域、非高科技企业的信贷偏好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文章为银行信贷主导下的金融市场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本源,加速产业创新链和金融资本链协同重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银行信贷 配置偏向 创新分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巧玲 杞如福
本文基于2007—2019年Baker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相关数据,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企业创新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影响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总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及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且在更换解释变量、检验模型稳健性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非市场新入者企业和高竞争行业企业中尤为突出。第三,企业规模、企业资金自由度(大股东掏空情况)、机构持股比例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中具有调节效应。第四,虽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上市企业创新数量,但是提升了创新质量,且企业规模越大、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资金自由度越充裕,创新质量越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易斌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实施了多轮房地产调控,调控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给调节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类调控政策效果的优劣,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构建考虑信贷摩擦和房地产抵押担保效应的新凯恩斯模型,考察了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给调节这两类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抑制住房需求在促使房价下跌的同时,也会减少房地产投资和财政支出,进而降低总产出,但有利于增加私人消费和优化社会资本结构;而增加土地供给在抑制房价方面同样有效,且对宏观经济特别是非房地产部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从整体上看,在不考虑土地供给限制的情况下,相对于住房需求抑制,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师 赵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存在明显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特征。本文将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引入到RBC模型,考察这两种技术变迁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本文的对比研究表明,引入这两种技术变迁的RBC模型能够解释85%和94%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这证实了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周期波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薄弱、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金融抑制可防止资本外流,减少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金融抑制导致经济中的要素价格仍存扭曲,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外部经常账户顺差以及收入分配失衡的结构性风险。为实现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逐步放开管制,理顺要素价格,降低经济运行的结构性风险,同时适时采取临时性的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的措施,化解外部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建胜
我国政策性金融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姚建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我国金融体制与通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次较高的通胀均与金融体制及其所执行的货币政策相关。例如,1985年、1988年、1993年和1994年通胀率分别高达8.8%、18.5%、13.2%和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