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5)
2023(10636)
2022(8883)
2021(8429)
2020(6864)
2019(15117)
2018(14731)
2017(27214)
2016(14319)
2015(16053)
2014(15221)
2013(14844)
2012(13647)
2011(12499)
2010(12268)
2009(11550)
2008(11056)
2007(9437)
2006(8259)
2005(7377)
作者
(40342)
(34056)
(33654)
(32075)
(21787)
(16163)
(14948)
(13042)
(13007)
(11972)
(11930)
(11351)
(10904)
(10801)
(10728)
(10402)
(10115)
(9975)
(9880)
(9692)
(8479)
(8269)
(8137)
(7812)
(7558)
(7556)
(7526)
(7200)
(6870)
(6859)
学科
(58100)
经济(58032)
管理(40667)
(38730)
(31060)
企业(31060)
方法(24530)
数学(21346)
数学方法(21148)
中国(19251)
(16562)
(14652)
贸易(14645)
技术(14439)
(14384)
(13153)
业经(12743)
(12098)
农业(11000)
(10709)
(9698)
金融(9695)
环境(9635)
(9605)
银行(9583)
(9317)
理论(8525)
(8293)
技术管理(8218)
(8062)
机构
大学(206967)
学院(205999)
(90285)
经济(88921)
研究(76732)
管理(74465)
理学(64591)
理学院(63787)
管理学(62691)
管理学院(62301)
中国(57446)
科学(45982)
(43737)
(39106)
(38724)
研究所(35921)
(35173)
中心(33331)
财经(31905)
业大(29752)
经济学(29724)
(29441)
(28649)
农业(28225)
(27878)
师范(27625)
北京(27342)
(27132)
经济学院(26912)
财经大学(24037)
基金
项目(142196)
科学(113388)
基金(106107)
研究(103819)
(94563)
国家(93897)
科学基金(79315)
社会(68761)
社会科(65374)
社会科学(65362)
基金项目(55093)
(52535)
自然(49831)
自然科(48760)
自然科学(48745)
自然科学基金(47923)
教育(47524)
(45995)
资助(42447)
编号(39851)
重点(33191)
(33001)
成果(32327)
(31247)
(30967)
国家社会(30359)
创新(29162)
中国(28525)
教育部(28304)
课题(28062)
期刊
(96444)
经济(96444)
研究(61554)
中国(39893)
学报(34287)
(33301)
科学(32735)
(28105)
管理(27971)
大学(25692)
学学(24333)
农业(24326)
教育(21806)
技术(18104)
经济研究(17374)
(16985)
金融(16985)
财经(16215)
业经(14720)
(14185)
(13630)
(13429)
问题(12510)
国际(12191)
世界(12048)
技术经济(11042)
科技(10389)
(10066)
(9387)
论坛(9387)
共检索到30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慧  赵芝俊  
本文基于1998—2017年13个粳稻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测算粳稻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偏向指数,深入分析中国粳稻技术进步的实现路径以及技术进步方向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粳稻技术进步率为1.1%,技术进步的潜能主要来自偏向性技术进步;粳稻的偏向性技术进步有明显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建议研发推广节本提质增效的绿色技术,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技术精度服务水平,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粳稻绿色生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少锋   兰森   张紫洋   于泽  
中国收入分布在1995—2018年发生了阶段性演变:2007年之前,中、底层收入份额不断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认为偏向性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收入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总体上可以较好地解释这段时期中国收入分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而言,2007年之前,资本、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共同导致中、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顶层;2007年之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顶层,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部分抵消了前者对底层和顶层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底层收入份额转移至中层。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这段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发现1995—2007年经济增长所引致的收入上升掩盖了分配格局的失衡,顶层群体收入增幅最大;2007—2018年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中层群体从增长中获益最多。本文有助于增进对中国收入分布和不平等演变的理解,也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琳  汪波  徐波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胡卓辉   谢雨濛   吴清华  
文章采用2004—2020年中国23个粮食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主要粮食生产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在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的基础上,研究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时序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从各要素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来看,仅有机械投入的要素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为正,即目前中国粮食生产偏向劳动节约型的机械技术进步;从整体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来看,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技术进步偏向变动趋势存在差异,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在观察期内始终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但粮食主销区的技术进步由观察期初的资本偏向型转变为劳动偏向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胡卓辉   谢雨濛   吴清华  
文章采用2004—2020年中国23个粮食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主要粮食生产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在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的基础上,研究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时序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从各要素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来看,仅有机械投入的要素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为正,即目前中国粮食生产偏向劳动节约型的机械技术进步;从整体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来看,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技术进步偏向变动趋势存在差异,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在观察期内始终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但粮食主销区的技术进步由观察期初的资本偏向型转变为劳动偏向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吉生保  许佳  马淑娟  陈继勇  
本文构建研发类外资利用与本土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逻辑框架,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统计数据,在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基础上考察研发类外资利用与本土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长短期关系,分析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在研发类外资利用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研发类外资利用是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格兰杰原因,有助于预测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反之则不成立;研发类外资利用对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在短期具有偏向使用劳动的亲民倾向,但在长期多数省份没有显现这一特征;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调节作用的异质性明显,为引导研发类外资的可持续利用,也使本土技术进步更加惠民,应视本土研发类外资利用的多寡,各地人才政策的立足点须有区别地放在人才素质提升和人才待遇保障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慧慧  许超  
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现象作出解释。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外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增长情况而言,能源增长型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强度,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分别解释28%与72%的能源强度变化;第二,就内生偏向性技术水平提升下的能源强度增长而言,二产比重、能源价格、研发投入是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价格的提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测算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每年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各自的速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偏向性,而且还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使用这一方法对我国199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劳动的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而资本的生产效率却在1995年以后逐年下降,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相对于经济增长率,我国199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很低,凸显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特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董丹丹   李凯杰  
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构建了基于开放贸易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模型,采用标准供给面系统方法测度了我国各省份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程度,并结合我国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丰富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会促使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解释变量、Probit面板估计以及采用PSM-DID估计后,结果依旧稳健。(2)知识产权保护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在中、西部省份和知识产权保护弱省中更强。(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际贸易是知识产权保护影响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其中进口贸易起正向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则发挥了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光栋  芦欢欢  
基于我国省际间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的要素偏向性的估算,本文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为视角来解释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技术进步来源,其要素偏向性表现也不相同。自主创新在多数地区表现为偏向于劳动,对就业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引进则在更多地区偏向于资本,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也比较复杂。本文最后提出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鹏  常远  穆怀中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缓和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全面厘清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研究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199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GMM估计等分析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不等于1),无论从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只要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为正,提高技术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就可以有效且稳定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有利于改善要素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林辉  蔡啸  高庆昆  
当前技术进步朝技能劳动方向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强度的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设定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采用标准化系统的贝叶斯方法和FGNLS方法测算我国1979-2010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考察技术进步以多大强度偏向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成因。结果发现:(1)1979-2010年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变化强度逐年减弱。(2)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都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起促进作用,但市场化制度对技能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