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1)
2023(16526)
2022(14177)
2021(12917)
2020(10873)
2019(24625)
2018(24481)
2017(46728)
2016(25368)
2015(28102)
2014(27739)
2013(27600)
2012(25596)
2011(23111)
2010(22843)
2009(20786)
2008(19762)
2007(17156)
2006(15199)
2005(13115)
作者
(75543)
(62890)
(62404)
(59376)
(40123)
(30269)
(28157)
(24721)
(24028)
(22249)
(21433)
(21361)
(20167)
(19797)
(19331)
(19223)
(18824)
(18713)
(18105)
(18041)
(15877)
(15383)
(15197)
(14396)
(14227)
(13909)
(13807)
(13698)
(12729)
(12363)
学科
(118371)
经济(118268)
管理(73534)
(67446)
(55111)
企业(55111)
方法(47483)
数学(41598)
数学方法(41211)
(27876)
地方(27143)
(26622)
中国(26395)
(23856)
业经(23720)
环境(20344)
技术(19485)
农业(19299)
(18387)
贸易(18378)
(17740)
(16855)
(16645)
理论(15818)
地方经济(15609)
(15068)
(14655)
财务(14586)
财务管理(14567)
(14021)
机构
大学(362498)
学院(360961)
(149685)
经济(146704)
管理(141305)
研究(125921)
理学(123158)
理学院(121748)
管理学(119630)
管理学院(119011)
中国(90273)
科学(80692)
(77117)
(64761)
(64117)
(62764)
业大(59160)
研究所(59150)
中心(56136)
(55076)
财经(51354)
农业(51152)
北京(47819)
(46878)
(46655)
师范(46298)
(45648)
经济学(45385)
(41930)
经济学院(40774)
基金
项目(254707)
科学(198791)
基金(184374)
研究(180003)
(163219)
国家(161926)
科学基金(137823)
社会(114270)
社会科(108361)
社会科学(108327)
(100605)
基金项目(99023)
自然(91425)
自然科(89220)
自然科学(89196)
自然科学基金(87583)
(84301)
教育(81022)
资助(75027)
编号(71655)
重点(57379)
成果(55778)
(55235)
(54951)
(53072)
创新(49682)
课题(49148)
科研(48847)
计划(47576)
国家社会(47040)
期刊
(164158)
经济(164158)
研究(103764)
中国(65167)
学报(63538)
(57281)
科学(56786)
管理(50774)
大学(46739)
(46367)
学学(44503)
农业(39567)
教育(34000)
技术(31993)
经济研究(27084)
(26869)
金融(26869)
业经(25748)
财经(25052)
(21527)
问题(21239)
(20410)
技术经济(19500)
科技(19479)
资源(17568)
图书(17538)
(17114)
业大(16514)
理论(16300)
现代(16037)
共检索到520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海良  张格琳  
运用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和碳排放效率,并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与VAR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且前者明显小于后者,表明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能源要素投入的依赖性逐渐降低;(2)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都呈收敛态势;(3)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资本与技术等非能源要素对碳排放效率的长期作用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岳立  韩亮  
目前对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清晰,为从技术进步方向找到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动力,基于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super-SBM模型测算区域碳排放效率,同时通过区分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利用全局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区域碳排放效率动态变化及其构成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识别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研究发现:(1)大多数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只有北京、上海、广东和新疆处于有效水平,均值最低的是宁夏、波动程度最强的是山东、表现最稳定的是甘肃;(2)总体上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能源富集区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源贫乏区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碳排放效率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变化引起的,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均显著抑制总体和能源富集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但均显著促进能源贫乏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由此,从发挥资本效应、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产业链和投资政策等五方面提出通过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鲜华  边娜  石欣  
基于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区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能源禀赋、产业技术进步及二者交互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产业技术进步会降低碳排放强度,能源禀赋会提高碳排放强度,并且产业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强于能源禀赋的促进作用;(2)能源禀赋和产业技术进步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产业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区域能源禀赋相对优势丧失,而能源禀赋优势丧失又会反作用于产业技术进步动力和需求,二者形成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碳排放减少;(3)能源禀赋和产业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但二者交互作用在不同区域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效应。基于以上结论,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耗;第二,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第三,因地施策,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进步通过能源禀赋抑制碳排放的交互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鹏飞   韩晓琳  
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对碳排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投入与产出、数字化产业发展、数字交易发展四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1)数字技术发展会显著抑制碳排放水平,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碳减排。(3)相较于经济规模较小和教育规模较小的省份而言,经济规模较大和教育规模较大的省份,数字技术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高。(4)数字技术会通过空间虹吸效应负向作用于邻近区域的碳排放。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技术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减排提供了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鹏飞   韩晓琳  
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对碳排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投入与产出、数字化产业发展、数字交易发展四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1)数字技术发展会显著抑制碳排放水平,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碳减排。(3)相较于经济规模较小和教育规模较小的省份而言,经济规模较大和教育规模较大的省份,数字技术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高。(4)数字技术会通过空间虹吸效应负向作用于邻近区域的碳排放。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技术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减排提供了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德春  沈雪梅  竺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采用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以及高碳制造行业相关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其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2006~2019年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呈“下中上游”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2)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不同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差异大。(3)行业成长能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行业规模、人均GDP水平、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行业FDI、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因素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性。因此,需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绿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和完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与结构,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柴志贤   任来贺  
本文在利用熵值法测算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市场型功能、非市场型功能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指标,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偏向对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偏向降低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政府偏向则加剧二者的失衡度;中心城市偏向通过城市开发和公共服务建设影响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不同区域、不同市场化程度和不同规模城市间中心城市偏向影响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的失衡度存在明显差异性。通过将撤县设区的准自然实验作为中心城市偏向的外生冲击检验,发现撤县设区强化了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失衡度,为深入理解中心城市偏向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要素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1)要素效率(投入)增长率变化与要素效率水平或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是否一致。若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方向一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若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方向相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当方向一致时,可以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小选择适宜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当方向不一致时,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都会抑制经济增长。(2)是否偏向效率高或禀赋丰裕的要素。对技术进步偏向而言,技术进步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对要素配置偏向而言,当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当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低或禀赋相对稀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选择技术进步偏向效率高的要素;同时,要素配置向高效率要素倾斜,最终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要素效率水平相匹配,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玉  
本文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均碳排放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人口数据以及统计资料,在计算研究区地级市城市蔓延指数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蔓延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呈现蔓延式发展;研究期间,该区城市蔓延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城市蔓延对邻近城市的碳排放没有显著影响;其余各控制变量对该区碳排放的影响方向及大小各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