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7)
2023(7885)
2022(6247)
2021(5464)
2020(4644)
2019(10023)
2018(9736)
2017(19084)
2016(10000)
2015(11027)
2014(10653)
2013(10826)
2012(9459)
2011(8041)
2010(8262)
2009(8271)
2008(8452)
2007(7644)
2006(6628)
2005(6228)
作者
(27436)
(22939)
(22933)
(21310)
(14808)
(10788)
(10227)
(8815)
(8488)
(8250)
(7751)
(7601)
(7596)
(7208)
(7067)
(6916)
(6778)
(6755)
(6557)
(6420)
(5631)
(5582)
(5437)
(5353)
(5222)
(5099)
(5023)
(4987)
(4505)
(4374)
学科
(75992)
(73172)
企业(73172)
管理(55954)
(50701)
经济(50637)
业经(24764)
(21598)
方法(21406)
(18997)
(18863)
财务(18850)
财务管理(18841)
企业财务(17888)
技术(14720)
农业(14372)
数学(13980)
数学方法(13889)
(12508)
(12285)
企业经济(12006)
经营(11093)
(10919)
(10425)
理论(10411)
技术管理(10114)
(9644)
中国(9120)
决策(8873)
体制(8450)
机构
学院(152815)
大学(143729)
(69748)
管理(69003)
经济(68797)
理学(59532)
理学院(59117)
管理学(58650)
管理学院(58365)
研究(41150)
中国(35046)
(32872)
(28962)
财经(26159)
(23680)
(23486)
(23037)
科学(21442)
商学(21212)
商学院(21030)
经济学(19985)
业大(19577)
经济管理(19308)
(19255)
财经大学(19076)
中心(18853)
(18104)
农业(18068)
经济学院(18067)
北京(17679)
基金
项目(95685)
科学(79062)
研究(72894)
基金(72399)
(60590)
国家(59956)
科学基金(55430)
社会(49678)
社会科(47276)
社会科学(47264)
(38657)
基金项目(37822)
自然(35435)
自然科(34694)
自然科学(34689)
自然科学基金(34196)
教育(32119)
(30086)
资助(28876)
编号(28748)
(28633)
(24086)
创新(21369)
(21219)
(21060)
成果(20850)
(20747)
国家社会(20539)
重点(20459)
人文(19640)
期刊
(81121)
经济(81121)
研究(42490)
管理(32096)
(30792)
中国(25566)
(22399)
科学(17518)
业经(16680)
技术(16581)
农业(15770)
学报(14441)
财经(13468)
(13340)
金融(13340)
经济研究(12631)
大学(12432)
学学(12206)
(11706)
(11356)
财会(11011)
技术经济(11010)
问题(9917)
商业(9291)
教育(9201)
现代(9049)
会计(8684)
世界(8600)
(7833)
经济管理(7812)
共检索到22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龙龙   余泳泽   段胜岚  
全球价值链既是生产分工链,也是利益分配链,更是与生产利益密不可分的污染制造链。本文基于2006—2013年的工企数据库和国家专利统计局数据,结合“十一五”至“十三五”的污染减排指标,从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对企业GVC地位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减排目标约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GVC地位,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促使其辖区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企业GVC的攀升。本文拓展了有关中国式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研究,为通过制定减排目标实现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硕  张耀辉  
2013年以来,EUA和CER价格持续下挫,全球碳交易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当前的不确定性对我国意义重大:一方面造成我国基于CDM项目的传统绝对优势缺失,另一方面为我国从市场化角度实现国家低碳优势重构带来机遇。不确定性下会产生市场细分效应和市场均衡效应,通过基于价值链的迂回攀升可以重构国家低碳优势。将此不确定性周期作为低碳战略机遇期,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市场偏向型低碳发展战略,在市场层面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并完善碳金融体系,有助于我国摆脱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低端锁定,重构国家低碳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靖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促进效果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企业加成率间接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数字经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曹瑞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政府约束性“资源”分配的视角,检验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能否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方面推进中国区域间共同富裕整体进程。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城市层面“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数据,研究了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十一五”规划以来制定的减排指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偏向性,表现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低的减排指标而对发达地区施加较高的减排指标。第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会显著减缓发达地区粗放式经济增长,提升其绿色经济效率。这一偏向性分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第三,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通过抑制投资潮涌、缩紧污染型企业投资环境等途径减缓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以上结论为通过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高媛  田展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于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融资约束间的关系不同:从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嵌入价值链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最突出,其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并不十分显著;对于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不同的企业来说,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越多的融资约束缓解;对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来说,金融发展水平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金晟男  
在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复杂网络中,企业产品的技术构成日趋多元化,其不仅来自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也来自其他研发主体。地区间技术互补成为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以及专利数据库合并的微观数据,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视角考察了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互补带动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提升,解释了约25%的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其主要实现机制是增加了企业对国内中间品的使用比重,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互补的促进效应对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企业以及处于创新外围地区、市场可达性高的企业更强,有效地发挥了缩小企业间、地区间差距进而推动地区均衡发展的作用。此外,本文讨论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攀升后的具体市场表现,发现企业在出口产品范围、产品质量、出口目的国数量以及出口成本加成等不同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完善地区间优势互补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宇  田侃  
本文基于金融"去杠杆"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匹配数据及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2000—2009年微观和行业层面融资杠杆率及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研究发现:虽然行业异质性显示资本对新兴制造业偏好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中国制造业企业融资杠杆率均值依然停留在60%左右的高位,并且出口部门杠杆率更高;位置指数显示,通过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融资杠杆率和技术密集度提升,并不利于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在保持规模优势基础上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应该牢牢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将企业融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最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飞  
文章立足微观层面企业贸易网络,在分析贸易网络如何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基础上,利用上市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网络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在通过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可达性是贸易网络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影响渠道。此外,贸易网络对东部地区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效应较大;市场可达性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旭  邱斌  刘修岩  李松林  
本文基于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从多中心结构视角探讨了区域空间结构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中心结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在区分了企业所处城市规模、行业要素密集度和生产规模的差异之后,此结论依然稳健。同时,本文测算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3省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已处于随多中心结构发展而上升的阶段。此外,区域内多中心城市网络能够通过推动市场一体化、促进要素流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途径提高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赵润之  
文章对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两种不同的攀升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渐进式攀升路径中,我国企业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上通过创新向高端环节攀升。在激进式攀升路径中,我国企业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之外构造以国内链主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文章发现,不同攀升路径的选择跟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上创新的市场效应、两种不同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的市场规模和竞争者数量以及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上创新的效率参数有关,跟固定的创新成本以及创新投入资金的关系并不是很明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崔致远  
探究关税冲击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Caliendo和Parro(2015)的贸易模型,引入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方法,构建了关税冲击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线性一阶近似,拆解了关税冲击对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作用机制。模型表明:关税降低的直接效应会通过改变中间投入份额和出口产品范围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一般均衡后的间接效应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作用。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企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投入下游度”和“产出上游度”上,本国进口关税和出口目的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均显著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检验表明,本国进口关税的降低提升了企业的中间投入份额和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目的国进口关税的降低则通过出口产品范围调整和人力资本升级来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此外,加工贸易比重低、企业自然年龄长、生产率高的企业,关税降低对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对关税冲击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拆解,为制定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褚希伟   王婧卜  
科技金融政策是强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亦是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核心动能。基于2007~2022年中国230家沪深A股上市数字企业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科技金融政策对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考察期内科技金融政策可正向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政策的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提振效应,对于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密集型与胡焕庸线东南区域的数字企业更为显著。机制检验显示,科技金融政策以缓解融资约束、提升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为着力点,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鉴于此,为提高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需打造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生态圈,内外合力突破企业融资约束“软制约”,夯实数字技术创新底盘,多措并举增强科技金融政策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