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0)
- 2023(11481)
- 2022(10051)
- 2021(9501)
- 2020(7973)
- 2019(18509)
- 2018(18594)
- 2017(35745)
- 2016(19343)
- 2015(21849)
- 2014(21951)
- 2013(21591)
- 2012(19580)
- 2011(17541)
- 2010(17454)
- 2009(15873)
- 2008(15392)
- 2007(13335)
- 2006(11488)
- 2005(10005)
- 学科
- 济(81011)
- 经济(80928)
- 管理(58923)
- 业(56388)
- 企(48710)
- 企业(48710)
- 方法(42411)
- 数学(36644)
- 数学方法(36080)
- 农(19117)
- 中国(18776)
- 学(18472)
- 财(17875)
- 技术(17645)
- 业经(17375)
- 理论(15958)
- 地方(14419)
- 和(13215)
- 农业(13180)
- 贸(13104)
- 贸易(13098)
- 易(12706)
- 环境(12315)
- 制(11720)
- 务(11625)
- 财务(11551)
- 财务管理(11532)
- 划(11242)
- 企业财务(10961)
- 教育(10792)
- 机构
- 大学(280427)
- 学院(277730)
- 管理(115570)
- 济(108010)
- 经济(105635)
- 理学(101611)
- 理学院(100532)
- 管理学(98496)
- 管理学院(98004)
- 研究(88729)
- 中国(63127)
- 京(59570)
- 科学(56948)
- 财(46406)
- 所(43897)
- 业大(42570)
- 农(41849)
- 研究所(40402)
- 中心(39670)
- 财经(38447)
- 江(38174)
- 北京(37531)
- 范(36901)
- 师范(36587)
- 经(35050)
- 农业(32830)
- 院(32264)
- 经济学(31846)
- 州(31651)
- 技术(30315)
- 基金
- 项目(196767)
- 科学(155245)
- 研究(143122)
- 基金(143069)
- 家(124468)
- 国家(123462)
- 科学基金(106869)
- 社会(88963)
- 社会科(84369)
- 社会科学(84346)
- 省(77109)
- 基金项目(75983)
- 自然(70946)
- 自然科(69315)
- 自然科学(69304)
- 自然科学基金(68011)
- 教育(66426)
- 划(64874)
- 资助(59833)
- 编号(58432)
- 成果(46467)
- 重点(43728)
- 部(43103)
- 创(41536)
- 发(40939)
- 课题(39880)
- 创新(38622)
- 科研(37600)
- 教育部(37091)
- 大学(36689)
- 期刊
- 济(111675)
- 经济(111675)
- 研究(78316)
- 中国(48013)
- 学报(43827)
- 管理(41874)
- 科学(40976)
- 农(36868)
- 财(33438)
- 大学(33089)
- 教育(32990)
- 学学(31064)
- 技术(27757)
- 农业(26473)
- 财经(18159)
- 融(17768)
- 金融(17768)
- 经济研究(17728)
- 业经(17707)
- 技术经济(15691)
- 图书(15675)
- 科技(15423)
- 经(15381)
- 问题(14359)
- 理论(13939)
- 业(13600)
- 统计(13003)
- 实践(12971)
- 践(12971)
- 现代(12415)
共检索到386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俊 钟春平
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起源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理论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从而打开了技术进步方向的黑箱,进一步完善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经验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经济现象,如技能溢价、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环境技术变迁等。此外,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主要包括:对要素间替代弹性的估计、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及要素相对供给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双向因果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群峰
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框架下研究教育投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将其影响区分为要素结构效应和要素回报效应,采用Firpo提出的RIF回归分解方法,检验1995~2013年间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与要素回报效应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降低收入不平等,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却在更大程度上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总效果最终仍然为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上升应该归因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娟 嵇锐冰
将碳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超越对数函数,测度中国30个省(市)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分析其内在演化规律,并考察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2005—2018年中国整体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劳动使用和碳要素节约型。(2)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由碳要素使用型向节约型演化,并呈“梯队式”转变特点。(3)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其中表现出劳动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资本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本地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能加剧邻地碳排放。因此,应根据区域技术进步碳要素偏向特点,制定差异化碳减排图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章上峰
本文从技术进步偏向原始定义出发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异同,在CES生产函数数理化设定下,清晰地展现增强型、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并详细考察了希克斯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哈罗德偏向型技术进步。基于中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要素替代弹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78,资本与劳动互补;劳动生产效率上升而资本生产效率有所下降;希克斯技术进步和哈罗德技术进步大体上都是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偏向和速度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关键词:
偏向型技术进步 CES生产函数 替代弹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周丽云 李浩然
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采用标准化CES函数供给面系统和可行的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分省技术偏向指标,然后利用该指标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本文还发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国有企业比重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会较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探究数字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赋能和对其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对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集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为一体的数字化赋能指标,探究其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会显著降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并显著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水平有较强的增进效应,但存在差异性和偏向性特征;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会增加其就业占比;数字化赋能会使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进而优化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结构。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周丽云 李浩然
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采用标准化CES函数供给面系统和可行的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分省技术偏向指标,然后利用该指标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本文还发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国有企业比重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即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会较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莉 李捷瑜 徐现祥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永安 张潇
偏向于能源节约的技术进步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现有技术进步方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区域间贸易成本,构建两区域多部门的异质性企业模型,演绎外生环境政策冲击影响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机制,并将其分解为企业研发效应与企业迁移效应,进一步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例,运用空间双重差分等方法开展经验研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本地节能偏向技术进步,且具有非线性的U型溢出效果。机制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显著影响企业研发和迁移行为,政策溢出效果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研发补贴与环保处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现有环境政策空间溢出机制研究的边界,为如何更好地实现全局环境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谭莹
在竞争性市场机制确立的过程中,我国行业间收入不平等近年来逐渐扩大,已成为阻碍缓解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将技术内生性假设引入一般均衡框架,从供需两方面讨论影响就业市场出清条件下劳动者报酬的关键因素,指出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假设下,教育投入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由受教育程度决定的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占比是其中的关键。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十二五"时期,虽然我国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增长显著,但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及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不断下滑。促进高等教育投入仍是缓解我国不断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志成 闫佳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修静 张振华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调整成为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我国节能、低碳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表征我国节能低碳环境规制力度,放松技术进步中性假设,测度经济系统对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性,并运用纠正怀特异方差的全局最小二乘法对节能低碳规制政策的技术进步偏向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对碳排放的偏向性最高,能源次之;节能规制政策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较小,在节能政策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边界、探索可能性;碳减排规制对技术进步二氧化碳偏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规制效应有待提升,需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
关键词:
节能低碳 技术进步 环境规制 政策量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乐易
本文基于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兼顾效率与平等的国际贸易模型,用以研究进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效应与选择,并利用1996—2019年的中国分省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法测算了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24年来,中国选择的是偏向出口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这与进口替代产业的相对研发创新效率偏低等因素显著相关。本文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给定的发展阶段与客观环境条件下选择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其背后的发展理论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交替)的比较优势原理。当今的中国面临与历史经验不同的全新挑战,需要将发展重心适时地向进口替代做出调整,而不应继续依靠与加强出口导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娟娟 李平
使用1996-2013年SITC—3分位的跨国数据,测算29个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方向,将两者分别量化纳入分析框架,得到以下结论:在基准回归中,控制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交互项作用后,出口技术复杂度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出口技术复杂度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具有国别差异性,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其中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出口技术复杂度 偏向型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