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9)
- 2023(16726)
- 2022(13789)
- 2021(12764)
- 2020(10618)
- 2019(24170)
- 2018(23637)
- 2017(44625)
- 2016(24010)
- 2015(27016)
- 2014(26910)
- 2013(26933)
- 2012(25114)
- 2011(22618)
- 2010(23018)
- 2009(21315)
- 2008(21646)
- 2007(18988)
- 2006(16925)
- 2005(15791)
- 学科
- 济(113865)
- 经济(113749)
- 业(91619)
- 管理(82835)
- 企(80838)
- 企业(80838)
- 方法(47850)
- 财(40049)
- 数学(39159)
- 数学方法(38716)
- 中国(34277)
- 农(32291)
- 业经(31779)
- 地方(25055)
- 制(24390)
- 务(23591)
- 财务(23546)
- 财务管理(23491)
- 农业(22593)
- 企业财务(22350)
- 贸(21026)
- 贸易(21006)
- 易(20438)
- 技术(20285)
- 银(18625)
- 银行(18607)
- 策(18603)
- 和(18268)
- 行(17942)
- 学(17901)
- 机构
- 学院(348778)
- 大学(346361)
- 济(154928)
- 经济(152095)
- 管理(136028)
- 研究(122261)
- 理学(115955)
- 理学院(114703)
- 管理学(112962)
- 管理学院(112277)
- 中国(97903)
- 财(77120)
- 京(74042)
- 科学(71321)
- 所(62478)
- 农(58500)
- 财经(57838)
- 研究所(55860)
- 中心(54963)
- 江(53465)
- 经(52663)
- 业大(47976)
- 经济学(47965)
- 北京(47619)
- 农业(45500)
- 院(43470)
- 经济学院(43155)
- 范(42909)
- 财经大学(42640)
- 师范(42497)
- 基金
- 项目(224299)
- 科学(178877)
- 基金(165603)
- 研究(164776)
- 家(144122)
- 国家(142869)
- 科学基金(123645)
- 社会(108416)
- 社会科(103001)
- 社会科学(102975)
- 省(86426)
- 基金项目(85502)
- 自然(78183)
- 自然科(76488)
- 自然科学(76472)
- 自然科学基金(75195)
- 教育(74124)
- 划(71985)
- 资助(68783)
- 编号(64647)
- 成果(52765)
- 发(52003)
- 重点(50398)
- 部(50318)
- 创(48958)
- 国家社会(46187)
- 创新(45108)
- 课题(44789)
- 业(44402)
- 教育部(43467)
- 期刊
- 济(177570)
- 经济(177570)
- 研究(109626)
- 中国(75467)
- 财(64577)
- 管理(56250)
- 农(54514)
- 学报(50487)
- 科学(49087)
- 大学(39182)
- 农业(37535)
- 学学(36799)
- 融(36737)
- 金融(36737)
- 教育(33322)
- 技术(31432)
- 财经(30014)
- 经济研究(29840)
- 业经(28731)
- 经(26009)
- 业(22913)
- 问题(22797)
- 贸(20222)
- 技术经济(19890)
- 世界(18894)
- 统计(18040)
- 国际(17833)
- 图书(16866)
- 策(16720)
- 现代(16522)
共检索到550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宣思源 余泳泽
在偏向型开放条件下,财政分权制度会导致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将资源更多地配置于开放度较高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因开放度较低而发展滞后;进一步地,偏向型开放下的财政分权制度削弱了地方政府对外部性相对较弱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配置资源的动力,外部性相对较强的部门因受到地方政府的特别关注而造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扭曲。借助2004—2017年省级分行业数据对上述理论的检验发现,偏向型开放是引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制度因素,且偏向型开放与财政分权联合作用会加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其中,该联合作用对外部性相对较弱的生产性服务部门滞后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进而引起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和非均衡发展。上述联合作用的行业异质性特征较为明显,其对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负面影响比其他行业更大。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发展,根据行业特点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春红 李真
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并对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如何影响城乡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在替换及增加变量、改变样本省份和时间及更换实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背景、空间地理位置及农业生产规模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拓展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设计分类政策,促进资本要素双向流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支出偏向 城乡融合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宣烨
本文从要素市场扭曲、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视角探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研究结论表明:要素价格制度性和政策性扭曲,使工业部门优先获得要素安排,直接挤占和侵蚀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要素投入;由要素市场扭曲所造成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导致高端服务业有效需求受限,无法与制造业有效耦合,出现"需求抑制效应"和"融合断裂效应";产能过剩逆向加剧要素市场扭曲,进一步侵蚀生产性服务业的要素供给,导致越过剩越扭曲的"棘轮效应"。本文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产能过剩 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文骏 刘晔
从预算结构出发,首次基于款级科目对1997-2009年公共财政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的省级数据进行分类调整,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生产性支出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财政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存在生产性支出偏向;但从预算结构来看,生产性支出偏向主要来自政府性基金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不具备明显的生产性支出偏向,而是更多地表现出支出刚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政府性基金筹集专项建设资金的作用,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彻底取消预算外支出,加大经济开放程度,从而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长云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发展面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维刚 欧阳建勇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而提高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并优化结构、提升绩效,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基于2007—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绝对水平不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实证考察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呈现显著的直接负相关关系,财政纵向失衡扩大的同时公共财政支农支出也显著增加,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间接抑制效应。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同时完善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良性竞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并在产业集群中表现得最为集中。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有机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雨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斌斌 吴丹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制造业能否创新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进步偏向,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并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知识溢出与员工激励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而不同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资本使用率低而阻碍了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时,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尤其是当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时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当前各地区应当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偏向型技术,才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兰兰
资源城市正在从粗放式、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节能型、集约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有力手段,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以及提高城市群创新功能、增强城市生机和活力等,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资源产业的金融服务业,重视发展与主导产业对接的人才培训,推动资源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园区建设等都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绩效评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丹辉
王子先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于2008年1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报告近70万字,汇集了国内该领域30多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权威报告。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产品价值链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接点日益多元化,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德超 张建华
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1997年~2006年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和识别中国转型时期专业化分工、产权结构、效率、工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和制造业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专业化程度加深、效率提高、非国有产权比重的增加与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正相关,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抑制作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微弱;分工深化对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而产权结构改变对中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专业分工 产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建 孙治宇 艾永芳
基于中国2006—2015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解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之谜。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增加会显著抑制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结构升级。进一步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减弱这一负向影响。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负向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中间机制检验显示,土地财政会通过要素错配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双向开放 服务业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