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6)
2023(5414)
2022(4780)
2021(4539)
2020(4095)
2019(9697)
2018(9461)
2017(18597)
2016(10542)
2015(12243)
2014(12649)
2013(12877)
2012(12126)
2011(10754)
2010(10983)
2009(10374)
2008(10824)
2007(9855)
2006(8220)
2005(7287)
作者
(31022)
(26116)
(26018)
(25119)
(16387)
(12515)
(12126)
(10280)
(9529)
(9348)
(8704)
(8635)
(8452)
(8328)
(8278)
(8129)
(8102)
(7700)
(7470)
(7411)
(6607)
(6374)
(6370)
(6037)
(5897)
(5880)
(5855)
(5716)
(5366)
(5272)
学科
(44341)
经济(44300)
管理(33126)
(30875)
(25809)
(24999)
企业(24999)
方法(23674)
数学(21383)
数学方法(21229)
(12850)
财政(12496)
(12104)
财务(12091)
财务管理(12042)
中国(11921)
企业财务(11425)
(10276)
(10125)
地方(9975)
(9264)
(8343)
贸易(8343)
(8092)
农业(7982)
业经(7871)
(6957)
银行(6937)
(6820)
(6810)
机构
大学(153996)
学院(153067)
(63807)
经济(62450)
管理(57597)
研究(50349)
理学(49470)
理学院(48927)
管理学(48136)
管理学院(47848)
中国(38730)
(38301)
(31955)
科学(31607)
(27999)
(26848)
财经(26522)
(24006)
研究所(23996)
(23825)
中心(23724)
业大(23489)
农业(22258)
经济学(20255)
北京(20094)
财经大学(19237)
(19063)
师范(18881)
经济学院(18596)
(18327)
基金
项目(96768)
科学(74348)
研究(70444)
基金(68902)
(59452)
国家(58960)
科学基金(49565)
社会(43298)
社会科(40971)
社会科学(40955)
(38401)
基金项目(36886)
教育(33045)
(31983)
自然(31720)
自然科(30940)
自然科学(30927)
自然科学基金(30369)
编号(29606)
资助(28886)
成果(24938)
(22163)
重点(21971)
(20532)
课题(20114)
(19630)
科研(19266)
教育部(18818)
(18715)
大学(18546)
期刊
(69199)
经济(69199)
研究(45940)
(35721)
中国(29485)
学报(24959)
(24443)
科学(21106)
大学(18398)
管理(17844)
学学(17402)
农业(16048)
教育(13720)
财经(13691)
(13036)
金融(13036)
技术(12721)
经济研究(11774)
(11636)
业经(10631)
问题(9709)
财会(9388)
会计(9003)
(8852)
技术经济(8266)
(8226)
(7925)
统计(7804)
理论(7803)
商业(7275)
共检索到228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武强  刘跃峰  
2004年5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全球打击假冒侵权产品大会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假冒侵权等非法经营活动的产值高达5000亿欧元(6000 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7%, 并且在继续迅速膨胀。为更有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需要对假冒伪劣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从财政学的角度来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剖析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特征,指出了假冒伪劣现象与市场经济的伴生关系,同时得出了“打假”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初步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识予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谢识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自从我国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来,假冒伪劣现象一直是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合法经营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顽症。本文用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通过几个博弈模型对假冒伪劣现象产生的条件、机制、制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栾贵勤  黄敬跃  
假冒伪劣商品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顽疾,涉及到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商品价值。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是,制假猖獗与打假失灵。假冒伪劣行为属于经济个体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制假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为此,本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了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最后提出打假防止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强国  李秉龙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于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理论界的分析见仁见智。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双价二手车模型对此加以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一、假冒伪劣现象出现的一般成因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在交换中,消费者持货币购买商品,因而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识别商品的一种媒介,消费者经常以价格的高低作为判断一件商品好坏、真伪的标准。但价格又包含许多虚假因素,经常被人为地故意抬高以隐瞒商品的真实信息。 1.信息对称的假冒伪劣商品成因分析 此类商品,部分是属于价格反映质量的低价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昌忠泽  
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昌忠泽(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100872)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深入细致地研究假冒伪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打假治劣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试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涛  
对假冒伪劣的治理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肌体上的毒瘤。本文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存在根源,进而得出从多方面综合整治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郁青  
本文探讨了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消费者与生产厂商行为策略的二维四象限分析及生产厂商与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云斌  
一、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1、少数企业质量意识薄弱,造成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据报载,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仅去年就查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经济案件总数的2.19%。造成不合格产品的直接原因而属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就占50%以上。因此,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峰  
假冒伪劣现象的特点、屡禁不止的原因与对策王峰假冒伪劣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通过各种立法,并通过各种政策行为,甚至掀起运动来制止和打击假冒伪劣,但是仍然是屡打屡禁而不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当前假冒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海  邢明军  
日益泛滥的假冒伪劣不但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有效治理。假冒伪劣产生的经济学原因,不外乎生产者、消费者、市场调节者以及外部的技术环境等因素。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和治理假冒伪劣行为,应采取分类治理的方式,以建立各类产品科学的标准为基础,强化假冒伪劣治理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关系,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合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春林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里还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概念,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获取超额利润,才会使用这种变相盘剥劳动者的手段。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证供应的,“排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匮乏的商品供应使购买力很难完全实现,而一旦购买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商品,人们也不会对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作更多的奢望和抱怨,更何况当时的生产、流通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金昌  
一、假冒伪劣商品统计的意义。近儿年来,在我国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据报道,1991年我国商品平均合格率仅达59.46%,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0亿元,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党和政府下决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今天,在统计上对其加以反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出售的无商标、无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无中文名称的商品,以及那些假冒商标、以次充好、名实不符的商品。这些商品都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