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6)
2023(5919)
2022(5386)
2021(5024)
2020(4402)
2019(10528)
2018(10579)
2017(20605)
2016(11587)
2015(13430)
2014(14082)
2013(13942)
2012(13129)
2011(11999)
2010(12271)
2009(11382)
2008(11741)
2007(11003)
2006(9332)
2005(8407)
作者
(35022)
(29579)
(29140)
(28154)
(18566)
(14297)
(13757)
(11544)
(10884)
(10716)
(9862)
(9848)
(9636)
(9399)
(9220)
(9184)
(9173)
(8699)
(8597)
(8523)
(7429)
(7315)
(7199)
(6868)
(6694)
(6651)
(6625)
(6559)
(6016)
(6014)
学科
(48137)
经济(48091)
管理(32824)
(32206)
方法(24517)
(24464)
企业(24464)
数学(21697)
数学方法(21501)
(17696)
(12900)
(12312)
贸易(12309)
(11996)
中国(11431)
(10332)
农业(9746)
地方(9535)
(9400)
业经(9391)
(8210)
财务(8189)
财务管理(8155)
理论(8150)
(7701)
企业财务(7614)
(7577)
银行(7554)
(7095)
(6672)
机构
学院(172779)
大学(170574)
(69367)
经济(67710)
管理(64405)
研究(55005)
理学(54752)
理学院(54126)
管理学(53150)
管理学院(52819)
中国(42640)
(36232)
科学(35041)
(33050)
(32158)
(29326)
(28073)
业大(27400)
中心(26747)
研究所(26332)
农业(26286)
财经(25416)
北京(22926)
(22753)
(22390)
(22319)
师范(22144)
经济学(21184)
技术(19614)
经济学院(19370)
基金
项目(106821)
科学(81616)
研究(78837)
基金(74314)
(64223)
国家(63655)
科学基金(53347)
社会(46671)
社会科(44059)
社会科学(44040)
(43500)
基金项目(39493)
教育(37295)
(35911)
自然(34638)
编号(34532)
自然科(33761)
自然科学(33749)
自然科学基金(33137)
资助(31524)
成果(28193)
重点(24074)
课题(23618)
(23617)
(23234)
(21865)
科研(20801)
创新(20428)
大学(20412)
(20186)
期刊
(78347)
经济(78347)
研究(48831)
中国(33716)
(30109)
学报(27309)
(27004)
科学(23525)
管理(21054)
农业(20111)
大学(19969)
教育(19801)
学学(18613)
技术(16779)
(14850)
金融(14850)
业经(14590)
财经(12424)
经济研究(12291)
(11176)
问题(11053)
(10637)
商业(9467)
图书(9467)
技术经济(9450)
(9105)
理论(8918)
(8902)
统计(8489)
财会(8351)
共检索到25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春林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里还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概念,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获取超额利润,才会使用这种变相盘剥劳动者的手段。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证供应的,“排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匮乏的商品供应使购买力很难完全实现,而一旦购买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商品,人们也不会对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作更多的奢望和抱怨,更何况当时的生产、流通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丹宇  
经济转轨时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有其深刻的制度原因。首先,人们对自身利益强烈的追求导致坑蒙拐骗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第三,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滋生不正当的市场交易行为;第四,经济主体寻租行为,导致商品交易中腐败现象滋生,使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有了一张无形的保护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思维  
中国商品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其繁荣兴旺的状况令世界瞩目。同时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中国商品市场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犹为突出的是假冒伪省商品的泛滥十分严重,其涉及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持续的时间长;卷入的经济成份复杂;涉及的空间范围广泛;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管理的难度加大。党和政府为打击、整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总是屡查不止,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十分复杂。为了探讨综合治理这一顽证的对策,本文拟对改革以来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深层原因进行系统探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云斌  
一、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1、少数企业质量意识薄弱,造成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据报载,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仅去年就查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经济案件总数的2.19%。造成不合格产品的直接原因而属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就占50%以上。因此,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智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成为中国当今市场经济运作中一大公害。对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弄清其成因和治理途径,以便保障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并使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云德  吕红霞  刘洪波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裕舜  魏继武  葛丹  陈大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丽卿  孙绍荣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透视了我国现阶段假冒伪劣顽症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对称使假冒伪劣有机可乘,是假冒伪劣的症结所在,假冒伪劣进而引发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加重假冒伪劣的程度,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总体偏好程度正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这也为假冒伪劣顽症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最后指出在改善信息沟通等措施的基础上,"法律机制"和"信誉机制"相辅相成的防范措施是解决假冒伪劣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长远之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海  邢明军  
日益泛滥的假冒伪劣不但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有效治理。假冒伪劣产生的经济学原因,不外乎生产者、消费者、市场调节者以及外部的技术环境等因素。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和治理假冒伪劣行为,应采取分类治理的方式,以建立各类产品科学的标准为基础,强化假冒伪劣治理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关系,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强国  李秉龙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于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理论界的分析见仁见智。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双价二手车模型对此加以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涛  
对假冒伪劣的治理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肌体上的毒瘤。本文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存在根源,进而得出从多方面综合整治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识予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谢识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自从我国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来,假冒伪劣现象一直是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合法经营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顽症。本文用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通过几个博弈模型对假冒伪劣现象产生的条件、机制、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