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1)
2023(4223)
2022(3427)
2021(3170)
2020(2499)
2019(5496)
2018(5187)
2017(9487)
2016(4938)
2015(5512)
2014(5756)
2013(5572)
2012(5349)
2011(4825)
2010(5078)
2009(4905)
2008(4911)
2007(4732)
2006(4356)
2005(3629)
作者
(14572)
(12405)
(11938)
(11452)
(7568)
(5872)
(5526)
(4676)
(4650)
(4360)
(4125)
(4055)
(3912)
(3658)
(3614)
(3599)
(3409)
(3343)
(3305)
(3305)
(3064)
(2961)
(2916)
(2879)
(2778)
(2766)
(2702)
(2546)
(2531)
(2475)
学科
(24441)
(21534)
经济(21488)
(17290)
农业(16667)
业经(9510)
管理(7995)
(7913)
企业(7913)
中国(7314)
农业经济(6618)
方法(5718)
(5698)
收入(5657)
地方(5508)
(5336)
发展(5213)
(5201)
分配(4953)
(4766)
农村(4746)
教育(4471)
建设(4263)
(4238)
(4172)
工作(4131)
土地(3984)
人口(3916)
数学(3833)
(3799)
机构
学院(74057)
大学(71957)
(28915)
经济(28153)
管理(26571)
研究(25706)
理学(22397)
理学院(22091)
管理学(21695)
管理学院(21535)
中国(19856)
(19268)
(14777)
科学(14587)
农业(13099)
(13043)
中心(12780)
(12737)
师范(12684)
(12413)
(12343)
业大(11780)
研究所(11020)
财经(9959)
师范大学(9919)
(9814)
(9583)
北京(9260)
(8945)
经济学(8462)
基金
项目(47639)
研究(39023)
科学(37678)
基金(33777)
(29426)
国家(28586)
社会(26221)
社会科(24348)
社会科学(24339)
科学基金(23837)
(19659)
基金项目(17880)
编号(17182)
教育(16842)
(15589)
成果(15038)
(13119)
自然(12621)
资助(12359)
自然科(12292)
自然科学(12288)
自然科学基金(12041)
(11560)
课题(11462)
国家社会(10673)
(10544)
(10448)
重点(10349)
(10174)
(9856)
期刊
(43659)
经济(43659)
(26017)
研究(22372)
中国(20183)
农业(16587)
学报(12387)
科学(12261)
业经(11173)
教育(11032)
大学(10604)
学学(9933)
(9139)
(8646)
金融(8646)
管理(8431)
农业经济(8210)
农村(7643)
(7643)
(6630)
社会(6005)
问题(5961)
(5820)
社会科(5388)
社会科学(5388)
农村经济(5154)
技术(5097)
图书(4862)
财经(4739)
世界(4715)
共检索到122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晓文  党晓红  孙玉玲  
贫困山区公共文化建设受到城乡二元体制、区域经济二元格局和地区文化生态的三重制约。倾听村民的讲述可以更好地把握特定地理环境下“特殊文化模式”及公共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文章辑录陕西省留坝县蔡家坡村民文化生活访谈,内容涉及村落历史、地理环境、婚姻家庭、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公共文化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晓文  党晓红  孙玉玲  
贫困山区公共文化建设受到城乡二元体制、区域经济二元格局和地区文化生态的三重制约。文章辑录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省留坝县蔡家坡村民文化生活访谈,内容涉及村落历史、地理环境、婚姻家庭、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公共文化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特定地理环境下"特殊文化模式"及公共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助推精准文化扶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强海燕  李闻戈  刘朝晖  
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研究是有关性别公平教育和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维族女生进行了访谈研究,旨在了解她们自身教育的主体经验、理想追求和性别观。通过对女童话语的解读,展现了维族女童教育的发展与问题,揭示了西方已有性别研究的局限性,表达了女童教育的本体价值,反映了女童自身积极平等的性别观,提出了女生的学业成功和在校成功对于教育平等与公平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理财  夏国锋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艳梅  夏彩云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谌启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建学校文化。通过课改试验区的调查分析,我们深切感受到课程文化生态中学生的存在状态,以及课堂文化生活中师生交往的若干误区。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与理解课堂文化的重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衣永红  孙晶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乡村文化振兴根本上是要对乡村文化生活进行建构,因此要努力挖掘乡村生活的故乡文化、民风文化和生态文化意蕴。其着力点一方面是向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中寻找资源,另一方面是基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引领乡村文化生活新风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可凡  
谢谢主持人,谢谢这么多热心观众今天冒雨来到上海图书馆,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倾听”的话题。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共同完成这个讲座,因为我想,电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和过去的形态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的电视节目并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慧敏  王梅  
9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又一次来校指导,共同探究"重建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决定执教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二期课改试用本)第九课《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场暴风雨后,成百上千的鱼儿被卷上岸,在水洼中挣扎。一个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万寺点墨  
台湾作家王家祥曾经这样描述春天的声音:"生命发出来的声音有些是听不见的。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对于会计界同仁来说,有些声音正是这样的春天之声:可能我们听不见,但这些声音却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方向。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个历史节点,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注会行业如何把握改革中孕育的机会?如何应对行业发展环境新变化?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带着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注会行业的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俞龙德  
里弄(村)图书室是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我馆地处浦东沿江金融和商业中心,服务地域广阔,拥有13个街道、乡镇共249个里弄(村),占全区里弄(村)的44.3%。根据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市文化局的部署,近年来,我馆将辅导工作重点放在发展里弄(村)图书室上,确定以街道、乡镇图书馆为枢纽,抓典型、树榜样,为全面普及里弄(村)图书室,创造良好的建网效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覃汉军  
文章介绍了湖南省汉寿县洲口镇图书馆,靠自身力量,坚持开放,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传播农技知识而奋力拼搏的事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绍斌  李建平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精神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精神保障纳入老年保障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小亚  刘金海  
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