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9)
- 2023(5346)
- 2022(3789)
- 2021(3290)
- 2020(2585)
- 2019(5522)
- 2018(5594)
- 2017(10456)
- 2016(5762)
- 2015(6643)
- 2014(6738)
- 2013(5876)
- 2012(5131)
- 2011(4439)
- 2010(4697)
- 2009(4160)
- 2008(4274)
- 2007(3864)
- 2006(3634)
- 2005(3522)
- 学科
- 济(23128)
- 经济(23086)
- 业(16437)
- 管理(13904)
- 企(12198)
- 企业(12198)
- 中国(10429)
- 农(9675)
- 业经(7542)
- 农业(6517)
- 方法(5691)
- 发(5531)
- 地方(5336)
- 制(5279)
- 财(4968)
- 发展(4869)
- 展(4862)
- 学(4534)
- 数学(4254)
- 数学方法(4206)
- 产业(4185)
- 融(4122)
- 金融(4122)
- 体(4104)
- 银(4072)
- 银行(4063)
- 理论(4045)
- 策(3982)
- 行(3893)
- 信息(3712)
- 机构
- 大学(78914)
- 学院(78537)
- 济(32558)
- 经济(31901)
- 研究(29680)
- 管理(27508)
- 理学(23108)
- 理学院(22822)
- 管理学(22353)
- 管理学院(22207)
- 中国(22178)
- 京(17373)
- 科学(17258)
- 财(15462)
- 所(15086)
- 农(13722)
- 研究所(13430)
- 中心(13152)
- 江(12846)
- 财经(12013)
- 范(11950)
- 师范(11847)
- 北京(11027)
- 经(10969)
- 业大(10839)
- 院(10513)
- 农业(10499)
- 经济学(10424)
- 州(9977)
- 师范大学(9632)
- 基金
- 项目(51758)
- 科学(41132)
- 研究(39694)
- 基金(37317)
- 家(33615)
- 国家(32856)
- 科学基金(27485)
- 社会(26204)
- 社会科(24710)
- 社会科学(24701)
- 省(20075)
- 基金项目(19199)
- 教育(17947)
- 划(16736)
- 编号(16312)
- 自然(15990)
- 自然科(15609)
- 自然科学(15604)
- 自然科学基金(15334)
- 资助(13971)
- 成果(13812)
- 重点(12041)
- 发(12007)
- 课题(11571)
- 国家社会(11411)
- 部(11080)
- 创(10565)
- 性(10157)
- 制(10152)
- 发展(9899)
共检索到128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琳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 0年。本文旨在分析新“空巢”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新“空巢“家庭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 空巢家庭 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史柏年
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于合理家庭规模和现代家庭结构的形成、婚姻质量和家庭幸福的增进、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建国40多年来,我国在女性教育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大量学龄女童的失学现象,将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现代化的严重隐患。必须动员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从经济、社会、思想、法律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使女童失学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区别于西方家庭的独立化趋向,具有"分"与"合"的双重面向,表现为代际间分"工"合作、"分"中有"合"、形"分"实"合"的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促成家庭资源优化、权力结构重塑和价值观念再造。中国家庭代际差异凝合家庭现代化转型策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基于此,在家庭现代转型和家庭扩大化再生产的张力下,中国家庭代际差异重新组织了家庭生活实践制度,弹性的家庭代际差异制度使农民在城乡社会流动中具有充足韧性和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雄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要求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志帆 刘冠军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的不匹配。具有规模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特点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标志着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四个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视角提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培育思路。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规模经济 政府 市场 社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蔡山彤
在政策与市场的推动下,以改造传统农业为目标的企业式家庭农场应运而生。企业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如下特征:高资本技术要素、大规模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管理及企业化的市场销售和风险规避方式,这完全符合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期许,因而常常被树为典型。但是,因为在发展中要求较高的环境、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式家庭农场只能是少数精英农户的选择,大多数小农无法走通此路。因此政府不应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寄托于企业式家庭农场身上,大量存在的小农、中农等多元经营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基础,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银秀
文章概述了目前“空巢”家庭的一些新的特征,并从社会、家庭、思想三个变迁分析其形成原因;探讨不同类型的“空巢”家庭对养老的需求和保障能力,揭示“空巢”家庭在养老问题上所潜伏的危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