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6)
2023(11162)
2022(9587)
2021(8890)
2020(7822)
2019(18063)
2018(18035)
2017(35250)
2016(19277)
2015(21950)
2014(22173)
2013(21977)
2012(20549)
2011(18461)
2010(18590)
2009(17613)
2008(17882)
2007(16249)
2006(14033)
2005(12857)
作者
(55374)
(46508)
(46357)
(44318)
(29667)
(22499)
(21502)
(17986)
(17591)
(16574)
(15857)
(15690)
(14787)
(14612)
(14604)
(14566)
(14127)
(13722)
(13608)
(13372)
(11398)
(11387)
(11346)
(10555)
(10551)
(10538)
(10324)
(10302)
(9262)
(9025)
学科
(76721)
经济(76604)
管理(60218)
(58728)
(48153)
企业(48153)
方法(37111)
数学(33125)
数学方法(32828)
(27011)
(21584)
(20669)
中国(20117)
(18048)
财务(18013)
财务管理(17967)
企业财务(17115)
业经(16098)
(15431)
银行(15405)
地方(14806)
(14472)
(14127)
金融(14122)
(13854)
(13776)
(13627)
贸易(13622)
农业(13257)
(13216)
机构
大学(278482)
学院(276949)
(113559)
经济(110956)
管理(106033)
理学(90229)
理学院(89244)
研究(88995)
管理学(87776)
管理学院(87229)
中国(73558)
(60268)
(58306)
科学(52488)
财经(46480)
(44805)
(44497)
(42989)
中心(42952)
(42023)
研究所(39936)
业大(39368)
北京(36851)
经济学(35395)
农业(34987)
财经大学(34556)
(34037)
(33867)
师范(33685)
经济学院(32073)
基金
项目(177449)
科学(139100)
研究(130188)
基金(129059)
(111008)
国家(110084)
科学基金(94807)
社会(82117)
社会科(77737)
社会科学(77713)
(69272)
基金项目(68836)
自然(61544)
教育(60763)
自然科(60067)
自然科学(60047)
自然科学基金(59006)
(58004)
资助(53427)
编号(53168)
成果(44069)
(40303)
重点(39521)
(36596)
(36568)
课题(36522)
(36489)
教育部(34870)
科研(34365)
大学(34292)
期刊
(125407)
经济(125407)
研究(84774)
中国(55114)
(50917)
学报(40614)
(39899)
管理(38319)
科学(36838)
(34124)
金融(34124)
大学(31234)
学学(29403)
农业(25975)
教育(25912)
技术(24315)
财经(23688)
(20008)
经济研究(19207)
业经(19048)
问题(16828)
财会(14627)
理论(14469)
(13897)
技术经济(13462)
(13418)
(13225)
实践(13052)
(13052)
统计(12748)
共检索到41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曙霞  郭晔  
我国债转股的初衷在于解救陷入“危机”之中的银行与企业 ,从中达到“双赢”的理想境界。然而理性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债转股所带来的效应可能远非想象中的最优 ,债转股的风险与收益并存。可以说 ,我国债转股处于矛盾的处境之中 ,它一方面化解风险 ,另一方面又可能滋生新的风险。而风险的产生必有其根源 ,通过较详尽的理论分析 ,本文诠释了债转股风险的生成机理 ,否定“风险源于时机欠佳”的看法 ,指出在已有的现实条件下 ,为债转股本身设计的机制欠妥是风险产生的真正源头。并且据此提出最小化债转股风险的途径 :为债转股设计最优机制安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援成  
自1999 年国家出台“债转股”政策至今已有三年了,债转股作为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在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债转股工作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江西财经大学胡援成教授通过 研究债转股的成败得失,对债转股的运作机制重新作了一番考察,并建议债转股工作应在如下几方面予以改善和加强:给予相应的法律支持;设立债转股基金帐户;加速股权变现;合理确定债转股价格。
[期刊] 改革  [作者] 丁忠明  孙敬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大华  
债转股是国企脱困的重大举措, 政策性很强。实施债转股, 必须注重培育和健全股权交易市场, 特别要重视避免道德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长新  方阳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焱林  
债转股是搞活国有企业、实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减少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但因其实施的限制性条件较多,实际操作稍有不慎,将会带来巨大风险。如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兵  
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务越来越多。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将导致企业破产 ,也会将银行拖垮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以此为契机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使企业的产权明晰 ,将企业推向市场 ,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左小蕾  
关于如何化解已经占GDP160%的国内的企业债务风险有很多建议,但主流意见是"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万亿元规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债转股"应该也是老调重弹,方案制定只是时间问题。本文不想着墨这些被广为聚焦的方面。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被忽略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债转股的范围是企业欠银行债中的边缘性不良资产。债转股的第一阶段为封闭性流程 ,但要真正使银行退出债权风险 ,由社会分摊 ,最终要与其他投资者或者资本市场连接 ,进入第二阶段开放式债转股流程。债转股过程中 ,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有关部门一方 ,面临着与以各类企业及其地方和部门为另一方的分别博弈 ,其中由谁操作、利益差别和信息不充分及失真给债转股造成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大。对于债转股企业 ,选择一元债转股 ,还是选择多元债转股 ,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否有真正的实质性的股东权利 ,也将影响到债转股后产权约束的软硬及企业运营的效果。另外 ,债转股还面临着宏观经济运行是不是宽松和能不能由社会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宝宏  王欣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健  
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但也应注意各种法律问题。在目前的债转股实践中留有许多法律隐患。为此 ,从合同法、金融法及公司法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业已存在的法律风险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