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0)
- 2023(14265)
- 2022(12463)
- 2021(11926)
- 2020(9795)
- 2019(22692)
- 2018(22528)
- 2017(43858)
- 2016(24212)
- 2015(27082)
- 2014(26953)
- 2013(26408)
- 2012(24609)
- 2011(22004)
- 2010(22279)
- 2009(20180)
- 2008(19944)
- 2007(17483)
- 2006(15695)
- 2005(14148)
- 学科
- 济(89098)
- 经济(88970)
- 管理(71142)
- 业(67825)
- 企(57445)
- 企业(57445)
- 方法(40450)
- 数学(34918)
- 数学方法(34407)
- 财(28024)
- 农(25534)
- 中国(24295)
- 学(20366)
- 业经(20256)
- 制(19098)
- 务(18426)
- 财务(18355)
- 财务管理(18317)
- 地方(17963)
- 企业财务(17518)
- 农业(16843)
- 理论(16419)
- 贸(16356)
- 贸易(16347)
- 易(15892)
- 银(14942)
- 银行(14890)
- 策(14787)
- 和(14542)
- 融(14147)
- 机构
- 大学(335581)
- 学院(334585)
- 管理(131279)
- 济(129907)
- 经济(126791)
- 研究(114961)
- 理学(112575)
- 理学院(111355)
- 管理学(109377)
- 管理学院(108792)
- 中国(87904)
- 京(72486)
- 科学(71315)
- 财(64492)
- 所(58960)
- 农(55465)
- 研究所(53073)
- 中心(52207)
- 江(50712)
- 财经(50066)
- 业大(49585)
- 北京(46684)
- 经(45557)
- 范(44325)
- 师范(43852)
- 农业(43369)
- 院(41994)
- 州(41189)
- 经济学(37569)
- 财经大学(37306)
- 基金
- 项目(224118)
- 科学(174832)
- 研究(165367)
- 基金(160810)
- 家(140381)
- 国家(139151)
- 科学基金(118708)
- 社会(100617)
- 社会科(95134)
- 社会科学(95106)
- 省(87263)
- 基金项目(84609)
- 自然(78475)
- 教育(76862)
- 自然科(76580)
- 自然科学(76558)
- 自然科学基金(75196)
- 划(74033)
- 编号(68486)
- 资助(67676)
- 成果(57239)
- 重点(50259)
- 部(49680)
- 课题(47765)
- 发(47185)
- 创(46439)
- 创新(43161)
- 科研(42739)
- 项目编号(42523)
- 教育部(42436)
- 期刊
- 济(146124)
- 经济(146124)
- 研究(103772)
- 中国(66398)
- 学报(53505)
- 农(50935)
- 财(50041)
- 管理(49676)
- 科学(48400)
- 教育(42444)
- 大学(40426)
- 学学(37737)
- 农业(35279)
- 融(34923)
- 金融(34923)
- 技术(29270)
- 财经(24558)
- 业经(23409)
- 经济研究(22652)
- 经(20815)
- 图书(18919)
- 问题(18807)
- 业(17943)
- 理论(17404)
- 实践(15896)
- 践(15896)
- 科技(15509)
- 技术经济(15353)
- 版(15131)
- 现代(15059)
共检索到505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舒仁
当前债转股已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手段来进行谋划推进,本文从本轮债转股背景和目的出发,总结债转股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债转股面临的制度模式尚不确定、转股规模难以拓展、负面作用难以消除、道德风险难以防范、退出机制仍不完善等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加快债转股顶层设计、谨慎选择债转股企业、合理设计债转股模式、探索债转优先股方式和完善股权退出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屈军 梁凯乔
债转股是国内外金融市场不良资产处置的通行方式,银企关系制度设计和定位是影响银行参与积极性、政策可持续性乃至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要素。本文在界定银企关系内涵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境内外债转股银企关系实践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新一轮债转股银企关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我国重构新型银企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研究认为,我国在重构新型银企关系过程中应加强债权资产管理、健全股权管理细则和防范集团内风险交叉传染、关注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加快建设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以及明确并落实政府在银企关系中的角色定位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俞佳佳
作为企业去杠杆、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债转股得以积极推广,然而股权的退出是债转股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现实背景和实施要求出发,揭示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总结国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有效经验,结合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个案实践和路径设计,提出完善我国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债转股 市场化 股权退出 政策设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丽芳 王亮
为了防范债转股实施中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债转股运作中的道德风险,效益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债转股的法律风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等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债转股工作的宣传,慎重选择实施对象,加快债转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完善资本市场等若干对策。
关键词:
债权转股权 国有企业 资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凝 祁晓颖
债转股是一种债务重组的方式,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债转股实施机构对企业的股权,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和潜在不良资产的一种方式。根据债转股主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策性债转股和市场化债转股。政策性债转股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行的,由财政出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实施机构,由政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小兰
债转股是国家为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现行体制、机制、观念乃至法律发生矛盾和碰撞。因此 ,正确认识债转股 ,处理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复杂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债转股 债转债 资产管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凝 祁晓颖
债转股是一种债务重组的方式,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债转股实施机构对企业的股权,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和潜在不良资产的一种方式。根据债转股主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策性债转股和市场化债转股。政策性债转股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行的,由财政出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实施机构,由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文华 周凯
相比上一轮债转股,本轮债转股呈现出市场化的特点,通过梳理债转股的主要模式和当前推进中面临的"三力"不足问题,提出完善国企负债约束和绩效考评体系、理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机制、建立资金、退出通道、财税优惠等方面的配套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债转股 “三力不足” 考核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晓林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之际,为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债转股又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本轮债转股要求遵循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即债转股的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价格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退出。在债转股业务开展过程中,实施机构面临着企业选择风险、道德风险、经营风险、退出风险、资金募集及流动性风险等,需要实施机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夯实风险防控基础。本文分析了本次债转股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金融中介建设和完善股权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宏海 尚航飞
我国政府于2016年10月推出了以市场化、法制化为指导方针的新一轮债转股,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但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制约了债转股的实施效率。基于此,论文着重探讨了债转股业务在并表管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内控管理等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新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市场参与者更好地推动债转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债转股 商业银行 并表管理 去杠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曲和磊 唐圣玉
当前 ,国家有关部门向资产管理公司推荐的债转股签约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债转股的后续管理工作刚刚开始。本文对国际上已有的债转股经验进行总结 ,对我国已有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以便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完善政策法规设计 ,保证我国的债转股工作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债转股 资产管理 资本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曲和磊 唐圣玉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彭芳春 徐勇 尹华阳
一、对我国"债转股"实践的考察我国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之一,是由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组织实施债权转股权,并由此形成庞大的金融股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蜀
本文将运用詹森 (Jensen)和梅克林 (Meckling)的代理成本理论对债转股的二律悖反问题作一剖析。文章首先提出了权益的代理成本和债务的代理成本这两个基础概念 ,以此作为全文分析的理论工具。按此理论工具 ,提出和阐述了国企的权益代理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 ,得出国有企业的权益代理成本从理论上讲 ,要大于债权代理成本的结论。但现实中的产权制度又决定了国企债权的代理成本与权益的代理成本在实际中都并非严格存在 ,代理成本无法作为债转股的约束条件 ,国家出于为国企脱困 ,为消除金融风险 ,实施债转股就成为必然选择。同时 ,国企经营者无须支付与债权人有关的担保成本 ,即最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分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