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0)
- 2023(13648)
- 2022(11586)
- 2021(10793)
- 2020(9043)
- 2019(20319)
- 2018(19817)
- 2017(38426)
- 2016(20147)
- 2015(22127)
- 2014(20937)
- 2013(19929)
- 2012(18082)
- 2011(15717)
- 2010(15413)
- 2009(14051)
- 2008(13115)
- 2007(10860)
- 2006(9018)
- 2005(7602)
- 学科
- 济(81288)
- 经济(81203)
- 管理(60714)
- 业(57313)
- 企(48592)
- 企业(48592)
- 方法(43471)
- 数学(39593)
- 数学方法(39181)
- 财(24238)
- 农(20270)
- 中国(19153)
- 业经(16683)
- 务(16600)
- 财务(16561)
- 财务管理(16530)
- 企业财务(15850)
- 贸(14594)
- 贸易(14588)
- 易(14200)
- 制(14105)
- 农业(13491)
- 学(13439)
- 地方(13023)
- 环境(12385)
- 融(11845)
- 金融(11843)
- 技术(11600)
- 银(11303)
- 理论(11294)
- 机构
- 学院(265789)
- 大学(263699)
- 济(112497)
- 经济(110581)
- 管理(108747)
- 理学(95911)
- 理学院(95079)
- 管理学(93560)
- 管理学院(93077)
- 研究(79166)
- 中国(61499)
- 财(53131)
- 京(51373)
- 科学(45326)
- 财经(43608)
- 经(40151)
- 中心(38511)
- 农(36698)
- 业大(36567)
- 江(36216)
- 经济学(36179)
- 所(35880)
- 财经大学(33157)
- 经济学院(33033)
- 研究所(32576)
- 范(31950)
- 师范(31612)
- 北京(30694)
- 商学(29978)
- 商学院(29698)
- 基金
- 项目(190768)
- 科学(153628)
- 基金(143359)
- 研究(140410)
- 家(123477)
- 国家(122505)
- 科学基金(108475)
- 社会(93626)
- 社会科(89033)
- 社会科学(89012)
- 基金项目(75742)
- 省(73458)
- 自然(69577)
- 自然科(68052)
- 自然科学(68036)
- 自然科学基金(66816)
- 教育(65796)
- 划(61548)
- 资助(58003)
- 编号(56111)
- 部(43362)
- 成果(42932)
- 重点(42619)
- 创(40807)
- 国家社会(40021)
- 发(39728)
- 教育部(38524)
- 创新(38152)
- 人文(37886)
- 科研(37101)
共检索到365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新夫 柯梦婷 蒋丽娴
找到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政策工具是当前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我国债委会相关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债务重组作为分组变量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债委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债委会政策对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债委会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比例进而影响产能利用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杠杆率较高、信息透明度较高、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中债委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作用更加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债委会相关政策、强化“分类施策”及提高债权人参与积极性等建议。
关键词:
债权治理 债委会 产能利用率 准自然实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银行债权 负债融资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陆文香 苏磊
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以2007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和渠道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存在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差异化、区域性特征的绿色信贷政策,以精准有效对接、支持不同特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改善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杨雨晴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思路。产能过剩企业是否会主动选择进行产能合作?针对该问题,文章基于2014~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产能利用率对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具体影响,并比较了产能利用率对投资、贸易、承包工程3种产能合作主要方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国际产能合作,同时,产能利用率对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还受到企业内部研发强度与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企业自身较高的研发水平与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促进了产能利用率对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随着产能利用率的增高,企业会从出口贸易转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承包工程这两种国际贸易方式。文章从企业层面揭示了产能利用率是影响企业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首次探究了产能利用率在企业国际产能合作决策选择上的作用,为当前抑制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国际产能合作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从债务规模、债务期限、债务来源三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融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均不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
关键词:
债权融资 公司治理 资本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海林 戚建爽
去杠杆政策虽然在降低公司财务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会弱化公司债权人治理,拉升公司第一类代理成本,从而导致公司运营管理效率低下。文章以我国2014—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且第一类代理成本与自由现金流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去杠杆政策对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效果在中小规模企业、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拥有低质量外部审计机构的企业样本中尤为显著。因此,在去杠杆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应充分关注企业日常经营运转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债权人治理弱化引致的运营效率低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关键词:
出口多元化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来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关键词:
出口多元化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将银行债权、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等机制作为市场治理机制,构成市场治理机制体系,采用深沪A股工业企业2006-2016年的数据,从检验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效角度,以市场化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银行债权为核心,考察其在市场化体系情境下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考虑市场治理体系,银行债权均发挥积极治理效应,且考虑体系时银行债权治理效应更强,动态优化幅度更大,优化趋势更明显;考虑体系时,除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银行债权与其他机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发挥积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占优。研究证明我国市场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化改革进程日益深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研究对肯定市场化改革成效,坚定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发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形成协同高效的市场治理体系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银行债权 市场治理体系 公司治理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继伟 汪戎 陈红
以2007-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债权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资产负债率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短期资产负债率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长期资产负债率与盈余质量呈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短期债务融资是引发盈余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而长期债务融资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但这种效果总的来说并不显著。此外,最终控制人的国有性质加剧了债务契约引发的盈余管理动机,恶化了盈余质量。
关键词:
债权治理 盈余质量 债务融资 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亦春 李晚春 彭江
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了紧缩货币政策下债权治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我国债权治理效果整体呈现不确定性,不能显著抑制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债权各构成部分的有效性不一致:商业信用的治理作用显著,但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的治理作用不明显;短期债权的治理作用显著,而长期债权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下债权治理效果均得到增强。因此,可通过加速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推动银行业改革、规范货币操作以提高我国债权治理有效性。
关键词:
债权治理 投资效率 货币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春生 祝建军 汪涛武
以2005~2008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类型债权人自我保护能力的差异以及法治环境对债权人自我保护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舞弊公司次年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银行借款、短期借款较未舞弊公司有大幅下降;舞弊与未舞弊公司次年非流动负债、商业信用、长期借款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舞弊公司次年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及短期借款的降幅更为明显。该结果表明,总体上债权人具备自我保护能力,但不同类型债权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债权人自我保护与法律保护互为替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汉杰 陶勇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评估了农贷精英俘获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农贷精英俘获显著地促进了村庄农户的收入增长,且这一增长效应是具备包容性的,能够有效提升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同时未显著扩大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农贷精英俘获的增收效应有赖于良好的干部信任程度、邻里信任程度及村庄精英行为动机;农贷精英俘获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创业机制和雇佣机制,促进精英农户和普通农户的经营性收入以及低收入农户的打工收入。上述发现印证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秩序有助于破解传统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的负外部性,使得农贷体系更加具备包容性,能够为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体系与农贷政策的完善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农贷市场 精英俘获 农民收入 乡村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张高菊
本文研究金融生态环境、负债的治理效应与上市公司以债务人身份发生债务重组的关系,利用2001—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越差的地区的公司更可能发生债务重组;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与债务重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这意味着,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等的经营独立性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公司负债发挥治理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还发现,存在机构投资者股东、高管持股比例更高和独立董事比例更高的公司更少可能发生债务重组,上市年龄越长的公司更可能发生债务重组。认为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适当提高经理人基于股权的激励,并改进资本市场关于IPO公司质量...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公司治理 债务重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阳 沈洪涛 刘乾
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边界污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的微观治理效果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设立跨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后,边界企业污染排放显著减少,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对边界污染有显著的治理效果。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在财政压力大的地区以及企业为"税收大户"时,环保督查中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中央环保督查制度在地区层面缓解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边界企业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增加污染物处理等长效机制实现主动减排。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自上而下的环境垂直监管有助于解决边界污染问题。本文为中央垂直管理体制治理边界外部性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财政分权背景下税制结构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双重嵌入”能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供应链断裂的微观效应:基于新冠疫情冲击的经验证据
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抑制效应研究——基于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研究
独立董事的高管背景与“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经验证据
法律背景独立董事:治理、信号还是司法庇护?——基于上市公司高管犯罪的经验证据
会计信息与债权人保护:理论分析 经验证据及案例
审计意见、关联关系与债权人监督——基于商业信用视角的经验证据
“非清洁”内控审计意见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