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6)
2023(8705)
2022(7541)
2021(7128)
2020(6398)
2019(14515)
2018(14476)
2017(27807)
2016(15660)
2015(18071)
2014(18532)
2013(18363)
2012(17275)
2011(15202)
2010(15671)
2009(14654)
2008(15078)
2007(13863)
2006(11781)
2005(10567)
作者
(45870)
(38433)
(38335)
(36755)
(24223)
(18391)
(17775)
(15120)
(14267)
(13886)
(12935)
(12859)
(12412)
(12186)
(12135)
(11987)
(11882)
(11350)
(11180)
(10922)
(9641)
(9635)
(9418)
(8780)
(8762)
(8694)
(8609)
(8491)
(7908)
(7869)
学科
(58667)
经济(58593)
管理(48168)
(43901)
(36653)
企业(36653)
(31531)
方法(28685)
数学(25310)
数学方法(25091)
(17205)
中国(16945)
(16783)
财务(16751)
财务管理(16694)
企业财务(15926)
(15889)
(13969)
财政(13339)
地方(12805)
(11865)
业经(11256)
(10958)
银行(10923)
(10773)
农业(10495)
理论(10459)
(10238)
贸易(10237)
(10211)
机构
学院(220786)
大学(220535)
(86536)
经济(84500)
管理(80922)
研究(74279)
理学(68590)
理学院(67820)
管理学(66612)
管理学院(66202)
中国(58328)
(51548)
科学(46653)
(46644)
(41070)
(39558)
财经(36463)
研究所(35313)
(35312)
中心(34865)
业大(33993)
(32824)
农业(32479)
北京(29417)
(27911)
师范(27572)
(27553)
经济学(26584)
财经大学(26546)
(26273)
基金
项目(140525)
科学(107748)
研究(103067)
基金(98987)
(86227)
国家(85483)
科学基金(71478)
社会(62556)
社会科(59109)
社会科学(59086)
(56410)
基金项目(52326)
教育(48189)
(47078)
自然(45600)
自然科(44476)
自然科学(44456)
编号(43871)
自然科学基金(43650)
资助(41403)
成果(37596)
重点(31859)
(31160)
课题(30361)
(29396)
(28487)
科研(27272)
(27172)
项目编号(26948)
创新(26681)
期刊
(96702)
经济(96702)
研究(66144)
中国(47809)
(47436)
学报(38257)
(37010)
科学(31385)
大学(28162)
管理(27015)
学学(26609)
教育(24426)
农业(24213)
(21663)
金融(21663)
财经(18751)
技术(18718)
(15964)
经济研究(15908)
业经(15728)
问题(13034)
财会(13033)
(12935)
(12277)
会计(12165)
图书(10844)
理论(10790)
统计(10773)
技术经济(10373)
(10371)
共检索到339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黎晓杰  
不同财务分析主体所处环境、所站立场不同,他们的分析目的、分析焦点也应该不同。目前使用的固定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不同主体预测、决策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应从不同主体的分析目标出发,确定其各自的分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效益。本文将从一个侧面,即债权人的角度,谈谈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正建  牛成喆  
基于对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公司治理并不现实,利益相关者财务实施尚存在困难。相对而言,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考虑完善各种机制,先实施债权人财务治理,间接实现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待时机成熟再逐渐完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明秀  
协调处理好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然而 ,由于信息不对称 ,债权人的利益常常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本文分析了债权人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债权人财务控制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苏正建  牛成喆  郭琳  
公司财务的价值导向逐渐由股东利益向相关者利益演进,与此伴随的是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出现。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前提讨论债权人财务,认为我国的债权人有能力和动力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并对债权人财务的理论基础,特征及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向光  宋效中  
无论是从纵向的财务分层理论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来看,债权人财务明显都是缺位的,由于债权人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作为非人力资本的债权人,就应该和所有者一道共同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债权人财务是一种相机财务,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情况。这时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就应该转移给债权人,相机财务的实施可以采取接管、重组或破产的方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玉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若干具有独立财产权的企业契约的参与者,将其要素的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并获取相应收益以及保障其收益的权利的一系列契约构成。因此公司治理的参与者应该有如下一些:企业职工、债权人、股东、企业经理人、顾客和供应商等。对公司治理起着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债权人和股东。现代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股东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的经营者进行约束、更换等,达到一定的控制企业的目的,从而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而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相机控制权来达到的,所谓相机控制,即控制权的转移,是指当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梦鸽  
债权人作为债务企业重要的财务治理主体之一,他们有权利也有必要在财务治理中享有一定的财权。但在现实中,公司的财务治理权特别是财务控制权却注重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企业内部权力机构之间进行配置,而忽略了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在理论上,债权人参与债务企业财务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俭亮  
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往忽视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债权人的角色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债权人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晓民  何存花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投资者 ,其利益都应受到保护。然而 ,债权人的利益却常常被侵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没有债权人的一席之地。因此 ,应借鉴国外银企关系制度实践中的经验 ,重塑我国银企关系机制 ,从而提高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菊  
一、破产及再建制度的概念 世界各国对破产界限的界定一般有两种标准:停止支付及资不抵债。我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界限的实质标准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这实际上是采用了停止支付的概念。而对于已经达到破产界限的企业来说它面临着两种可能的前景,即清算或再建。要么通过债权人与股权人之间的协商对其实施和解重整程序以再建企业,要么直接对企业实施破产清算。 再建制度一般包括和解及重整两种程序。所谓和解是指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为避免破产清算而与债权人团体达成以让步方法了结债务的协议,这一般包括债务展期、债务的分期偿还和债务免除等。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何源  白莹  杨平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负债融资会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产生代理关系,但由于二者利益并不总是一致,往往会出现冲突。文章利用静态博弈论的思想,基于股东与债权人目标函数的不同,探讨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成因;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了缓和二者冲突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措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郝项超  古志辉  程斌宏  
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对债权人财富的影响。以往研究基于债券价格的财富效应度量方法无法应用于缺乏债券价格的情况,因此本文引入了期权定价模型来估计不可交易债权的价值,并将该估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作为财富效应的新定义。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不仅没有给目标公司的债权人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反而损害了目标公司债权人的财富,尤其是当目标公司财务风险较低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奕明  周伟  
为观察我国银行对借款企业是否具有监督作用,我们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银行贷款数据,分析了银行贷款政策(贷款数量、期限与保证方式)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不是很明确。两者之间要么不相关,要么相关但不合理,相关又合理的财务指标总体上偏少。也就是说,银行通过某些贷款政策的改变来传导监督压力,其效力是有限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贷款政策与一些非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合理相关关系,说明银行在贷款政策制定中对非财务指标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金帆  
本文从债权的性质出发,论述了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指出公司的财务风险产生于债务资本转嫁给权益资本的经营风险,并且因债权性质而被放大,因此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的关键是降低经营风险。由于股东承担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公司总风险超过风险临界点时,债权人在事实上开始承担公司除股东承担的风险之外的剩余风险,因此公司风险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状态依存的分担机制。尽管在一定状态下债权人承担了剩余风险,但债权的性质决定了债权不能取得更高的报酬。因此在日本和德国的公司里,大的债权人都被赋予了状态依存的管理或监督职能,这可以看作是债权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延伸,也是债权人管理债权承担的风险的一种创新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剑波  
董事对债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我国1994年的《公司法》对这一制度却没有规定,这一缺憾给我国公司制度的改革和良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立法的缺憾,既是因为对现实问题认识不足,也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理论上认识的模糊不清。本文对这一制度从实践需要和理论根据两个角度进行论证,证明董事对债权人的法律责任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