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9)
- 2023(11576)
- 2022(9452)
- 2021(8471)
- 2020(7089)
- 2019(15492)
- 2018(15334)
- 2017(29790)
- 2016(15859)
- 2015(17414)
- 2014(17257)
- 2013(17091)
- 2012(15331)
- 2011(13347)
- 2010(13600)
- 2009(13333)
- 2008(13652)
- 2007(12600)
- 2006(11283)
- 2005(10699)
- 学科
- 业(84251)
- 企(79099)
- 企业(79099)
- 济(71890)
- 经济(71767)
- 管理(71251)
- 财(30743)
- 方法(30194)
- 业经(28108)
- 农(24380)
- 务(23509)
- 财务(23490)
- 财务管理(23462)
- 企业财务(22361)
- 数学(22276)
- 数学方法(22137)
- 制(20546)
- 农业(17724)
- 技术(17110)
- 中国(15700)
- 体(15569)
- 划(15056)
- 策(14364)
- 体制(13809)
- 和(12883)
- 理论(12808)
- 企业经济(12409)
- 经营(12103)
- 银(11357)
- 银行(11350)
- 机构
- 学院(233943)
- 大学(227124)
- 济(103709)
- 经济(101862)
- 管理(97511)
- 理学(83108)
- 理学院(82447)
- 管理学(81708)
- 管理学院(81258)
- 研究(68329)
- 中国(57725)
- 财(55421)
- 京(45419)
- 财经(42571)
- 经(38496)
- 江(36585)
- 科学(35336)
- 农(33928)
- 所(32528)
- 中心(31731)
- 经济学(31311)
- 财经大学(31262)
- 业大(29204)
- 商学(28887)
- 商学院(28649)
- 州(28467)
- 北京(28295)
- 经济学院(28251)
- 研究所(28189)
- 农业(26114)
- 基金
- 项目(144921)
- 科学(117692)
- 研究(112107)
- 基金(107935)
- 家(90299)
- 国家(89440)
- 科学基金(80404)
- 社会(75229)
- 社会科(71456)
- 社会科学(71438)
- 省(57526)
- 基金项目(56939)
- 教育(50494)
- 自然(49294)
- 自然科(48174)
- 自然科学(48162)
- 自然科学基金(47416)
- 划(45966)
- 编号(44914)
- 资助(42875)
- 成果(35648)
- 制(35453)
- 业(34181)
- 创(34101)
- 部(33070)
- 重点(31657)
- 国家社会(31221)
- 创新(30926)
- 发(30719)
- 课题(30396)
- 期刊
- 济(123269)
- 经济(123269)
- 研究(71015)
- 财(49462)
- 中国(45936)
- 管理(42719)
- 农(33885)
- 科学(27869)
- 融(26512)
- 金融(26512)
- 学报(26038)
- 农业(22847)
- 财经(22393)
- 业经(22345)
- 大学(22159)
- 技术(22084)
- 学学(21393)
- 经(19239)
- 经济研究(18657)
- 教育(18568)
- 问题(15805)
- 财会(15097)
- 技术经济(14166)
- 业(13629)
- 现代(12632)
- 贸(12563)
- 会计(12505)
- 世界(11707)
- 商业(11528)
- 国际(11055)
共检索到358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语嫣 李玉环
本文以债权人诉讼为视角,检验了诉讼之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发现,债权人诉讼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债权人类型和不同企业性质治理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讲,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债权人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债务诉讼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在诉讼的治理路径研究中发现,涉诉公司通过变更管理层来发挥债权治理作用。
关键词:
债权人诉讼 债权治理 投资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彦超 王语嫣
诉讼是否具有经济后果可以体现法治化的进程。涉诉主体在诉讼前后行为变化直接反映了法治化效果。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进,诉讼应该会对被诉人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重大债务诉讼为研究对象,旨在检验诉讼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行为,试图为法律制度发挥的外部治理作用提供经验证据。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被债权人提起诉讼之后,会通过调整财务政策而逐步改善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现金持有量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被诉之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受到影响,信用借款萎缩,同时抑制了主营业务增长,而被诉企业主要通过收回投资、处置资产和减少长期投资的方式来增加现金持有量,以改善资产流动性。
关键词:
债务诉讼 现金持有量 债权人保护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思琪 王彦超
与外部审计一样,法律诉讼也是重要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之一。诉讼会影响企业财务决策,会影响公司治理,也可能会影响公司控制权的变化。本文以2005~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债务诉讼与实际控制人变更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涉及债务诉讼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变更。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性质的实际控制人受债务诉讼的影响较小,并且审计质量越低,债务诉讼与控制权变更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而在审计质量较高的情况下二者关系较弱。通过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尽可能地控制和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假设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外部审计与法律诉讼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不断完善法律和审计等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姗姗 干胜道
文章通过研究ST尤夫(002427)联合社会资本频繁转移控制权,最终因债权人法律诉讼触发监管风险的案例发现:(1)民企实际控制人与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合谋来增强对公司的控制;(2)社会资本合谋的空间越大,越是造成民企控制权市场非效率化;(3)随着债权人法律诉讼趋于正式化,非正式制度自利行为空间受到抑制。不仅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控制权问题的研究框架,而且检验了制度环境正式化的公司治理效应,为中国制度背景下践行依法治市提供了案例佐证,也对正在逐步完善的债权人司法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魏成龙
从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看 ,按照企业效益从低到高的变化 ,企业的控制权应当依次掌握在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手中。相应地 ,首先应得到保障的是债权人的利益 ,其次是股东的最低预期收益 ,最后是企业管理者的收益。债权人在企业收益不足以满足其预期收益时应当拥有企业控制权。企业收益不足以偿付债务本息时 ,判断企业清偿能力及如何恢复清偿能力 ,就应由债权人来决定。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以债权人为主导的企业筛选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筛选制度 ,是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必然渠道和金融不良资产清算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债权人 企业筛选 郑百文事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建成
保护企业债权人权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以往的企业改革中,保护企业债权人权益问题未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侵害债权人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处理过程中不尊重债权的客观现象突出地体现了债权人并没有在国有治理结构中得到应有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债权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及通过改进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债权作用达成保债权人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
债权人权益 企业治理结构 限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洪
保护企业债权人利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由于多种原因,在已往的企业改革中,保护企业债权人利益问题(简称保护企业债权)未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突出。应当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从制度到具体操作系统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颖杰 徐春荣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院")为了规范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于2003年1月发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针对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从司法层面作出了规范解释,对充分保护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纯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既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又为债权人维护债权带来了重大影响。加强对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破产重整法律制度,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具有的制度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破产重整 债权人 利益保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艳
企业破产应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丁艳《企业破产法(试行)》自1988年11月1日生效,至今已实施6年多。全国破产案件立案总数逐年增加,1991年117件,1992年428件,1993年710件。从1994年初开始,国家选择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米辉辉 李永臣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公司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合,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大特色。业绩评价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一直是西方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理论研究者翻译、介绍了大量西方有关业绩评价的专著、论文,一些实务工作者学习西方业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后,结合企业自身实践,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业绩评价系统。但国内已有研究大都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单一企业业绩评价进行的研究,对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则研究较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应对挑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彦超 姜国华
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之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小股东,更伤害了债权人利益。资金占用规模持续上升加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为了约束大股东行为,债权人会通过引进法律这一外部治理机制解决代理冲突,通过诉讼参与公司治理,保护自身的利益。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债务诉讼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越高,越容易引起债权人诉讼,特别是在债权人对公司控制力较弱时,这一关系更加密切;上市公司被债权人起诉后,从第2年开始,资金占用情况得到抑制,表明法律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大股东行为,影响公司内部治理,保护债权人利益。
关键词:
债权掏空 诉讼 债权人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杜莉
一、引言资金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而资金的有效使用-投资则是企业产生持续生命力的基础。自公司制产生以来,公司的投资决策就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理想条件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施幽静 孙加峰
企业并购会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发生重大影响。相对于企业股东、职工来说,债权人,特别是无担保债权人利益保护在企业合并中的利益保护机制不畅,所以应要求企业履行通知义务,以防止企业合并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本文从民商法角度讨论该通知义务的履行主体、通知方式和未通知的法律后果等问题。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债权保护 通知义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