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4)
- 2023(13596)
- 2022(12026)
- 2021(11348)
- 2020(9594)
- 2019(22338)
- 2018(21926)
- 2017(43633)
- 2016(23189)
- 2015(25924)
- 2014(25605)
- 2013(25059)
- 2012(22832)
- 2011(20080)
- 2010(19792)
- 2009(18044)
- 2008(17288)
- 2007(14911)
- 2006(12722)
- 2005(10881)
- 学科
- 济(90578)
- 经济(90482)
- 管理(73055)
- 业(70530)
- 企(61278)
- 企业(61278)
- 方法(47620)
- 数学(42085)
- 数学方法(41569)
- 财(28925)
- 农(22306)
- 务(21414)
- 财务(21346)
- 财务管理(21313)
- 中国(20486)
- 企业财务(20470)
- 业经(19572)
- 学(17674)
- 地方(16225)
- 制(15445)
- 贸(15144)
- 贸易(15138)
- 农业(15127)
- 技术(14756)
- 理论(14723)
- 易(14704)
- 环境(14211)
- 和(14146)
- 划(13048)
- 融(12536)
- 机构
- 大学(322496)
- 学院(320140)
- 管理(134940)
- 济(127396)
- 经济(124797)
- 理学(118437)
- 理学院(117286)
- 管理学(115287)
- 管理学院(114714)
- 研究(97447)
- 中国(73057)
- 京(66147)
- 财(59934)
- 科学(59186)
- 财经(49269)
- 业大(46706)
- 所(46465)
- 农(45314)
- 中心(45205)
- 经(45061)
- 江(43110)
- 研究所(42336)
- 北京(41086)
- 范(39357)
- 师范(38997)
- 经济学(37844)
- 财经大学(37275)
- 院(36069)
- 商学(36009)
- 州(35697)
- 基金
- 项目(226887)
- 科学(179638)
- 基金(167364)
- 研究(165523)
- 家(144366)
- 国家(143190)
- 科学基金(125452)
- 社会(104826)
- 社会科(99514)
- 社会科学(99486)
- 基金项目(89896)
- 省(87188)
- 自然(83290)
- 自然科(81343)
- 自然科学(81322)
- 自然科学基金(79846)
- 教育(76306)
- 划(73311)
- 资助(69163)
- 编号(67548)
- 成果(52795)
- 部(50710)
- 重点(49651)
- 创(47244)
- 发(46226)
- 课题(44346)
- 教育部(44254)
- 创新(44009)
- 科研(43843)
- 人文(43512)
- 期刊
- 济(129256)
- 经济(129256)
- 研究(88981)
- 中国(50983)
- 管理(48271)
- 财(48078)
- 学报(47779)
- 科学(44306)
- 农(39593)
- 大学(37286)
- 学学(35357)
- 教育(30038)
- 技术(27841)
- 农业(27784)
- 融(26625)
- 金融(26625)
- 财经(23889)
- 业经(21450)
- 经济研究(20399)
- 经(20155)
- 问题(17053)
- 理论(15933)
- 图书(15553)
- 技术经济(15473)
- 财会(15295)
- 科技(14854)
- 实践(14685)
- 践(14685)
- 版(14220)
- 现代(14088)
共检索到442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吴多文
近年来,公司过度投资引发债券违约的现象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债券契约作为缓解债权人与股东及管理层利益冲突的重要工具,对公司过度投资具有约束效应。本文基于手工搜索的债券契约信息,构建债权人保护指数并深入研究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约束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债权人保护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进一步的检验还显示:在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管理层道德风险水平较低、内部控制较差、法律环境薄弱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债权人保护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债券契约 债权人保护 过度投资 债券违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杨子萱
从债务契约特征的视角探讨内部控制对债权人的保护作用,并对比分析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在债权人保护方面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债权人会感知到更多的保护信号,并通过放宽债务契约条件表现出来,此时债权人会倾向持有更多的债务资本以及偏好更低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更长的债务期限。另外,通过对比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债权人保护方面的差异,发现在债权人保护方面,内部控制更具有增量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俊玮
公司资本制度是中国现行公司法中基础性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法》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2014年正式颁布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后,我国全面放宽了市场准入的规定,使公司成立成本大幅降低,大量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问题,公司资本认缴制度通过多年的实施,债权人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优化调整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结合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实际,阐述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对债权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债权人保护的措施与建议,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公司资本认缴制度 债权人保护 立法 规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谭小芳 唐凯
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债权人提供更为有利的保护,而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其持有者的利益。房地产行业的举债经营特点及近年越发严厉的约束性政策,使该行业债券更易发生违约,对债权人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将债券限制性条款分类为预防性与解决性条款,以三个房产企业的首次实质性违约债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债券限制性条款在我国保护债权人的作用效力、以及未能阻止违约事件发生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债券限制性条款阻止违约、保护债权人效果不显著,预防性及解决性条款共同呈现出使用不足及效力不强的情况。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为债券限制性条款的进一步普及债券市场建设方向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龙
如何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是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论题,有种观点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应当由对股东负责转为对债权人负责;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收益,破产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当废除公司领域中对债权人的保护,使其尽快回归到专门为债权人服务的破产领域,让公司法和破产法各司其职,使股东利益和债权人的保护得到强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世伟 李骏
2014年3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公司法》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公司资本弱化的趋势,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股东可自治协商确定认缴出资的缴足期限。但若股东虚设缴足出资期限,公司债权人利益如何保护,这是一个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及实践问题。本文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对股东虚设缴足出资期限的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在此情况下公司债权人的保护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向光 宋效中
无论是从纵向的财务分层理论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来看,债权人财务明显都是缺位的,由于债权人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作为非人力资本的债权人,就应该和所有者一道共同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债权人财务是一种相机财务,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情况。这时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就应该转移给债权人,相机财务的实施可以采取接管、重组或破产的方式。
关键词:
专用性投资 不完全契约 债权人财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沈向光 赵春荣 郑利群
自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代理成本理论以来,理论界对代理成本理论的研究,全部集中在股东与经理之间的股权代理成本和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代理成本。而关于经理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对经理作为“合同收益者”与“剩余收益者”双重属性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经理和债权人之间代理成本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经理 债权人 代理成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莹丹 张会芝 林晚发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8—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限制性契约条款数据,考察了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董责险的购买显著降低了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数量,并且主要作用于限制投资类条款和偿付保障类条款,对期权契约类条款和限制资产转移类条款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公司购买董责险促使债券信用利差明显下降。作用机理检验发现,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经业绩调整后的非预期盈余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均显著更低。结论表明,董责险的引入改善了公司治理,使得管理者在与债券投资者的契约谈判中得以运用更少的债券限制性条款。进一步研究发现,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债券信用评级高、“四大”审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本文为理解董责险如何影响管理者行为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并揭示了董责险在债券市场上的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晓慧
本文以过度投资作为资产替代行为的替代变量,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在减少股东(管理层)的资产替代行为,促进债权人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过度投资的严重程度同负债期限结构正相关,这说明,短期负债通过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以及启动重新谈判的机制,有利于抑制股东(管理层)通过资产替代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缺乏的背景下,缩短债务期限可以成为减少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控制违约风险的事前缔约机制,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晓慧 柳建华
有效的债权人保护机制能够减少债权人的逆向选择,有利于债务人取得更有利的债务融资条件。会计稳健性通过信号显示机制,可以降低债权人对违约风险的预期,有利于债务人获得长期债务融资。具体而言,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负债;而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未能发现会计稳健性与长期债务比例之间的显著关系。另外,地区金融发展深度会削弱会计稳健性对长期负债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债务期限结构 债权人保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妍 李裕琢
公司债权人保护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的信用问题。信用的演进背景与具体形态,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关系到制度、从身份到契约、从人格信任到系统信任的流变过程。在公司法领域,长久以来,资本信用命题取得了支配性理论话语地位,众多公司制度的具体展开皆以此为滥觞。然而,这一命题却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抵牾、规范与现实上的错位,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并无建树,有必要予以重新审视。为此,通过对信用的源流进行考察,对资本信用命题祛魅和反思,进而构建起基于信用观的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新路向: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维护信用,通过出资机制来彰显信用,通过信息公示机制来披露信用,通过契约机制来约束信用,通过保险机制来担保信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熊剑 王金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正逐步推进,72家央企也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公布并实施最新薪酬改革方案,而此时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亦不断完善,到底债权人对公司高管薪酬契约制定有何影响呢?本文基于债务成本约束视角,利用近十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债权人对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公司债务成本增加时,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敏感性会降低,债务成本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负相关;(2)进一步通过产权差异研究发现,相对于民企,在国企中债务成本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债权人能够对公司的治理决策产生影响,企业在制定管理人员薪酬契...
关键词:
激励契约 债务治理 债权人监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子尧 牟德富
作为一种兼具股性和债性的混合型融资工具,可转债的契约条款设计可使其更偏向于股性或债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8年发行的可转债的主要条款,如发行期限、票面利率、转股期、转股价格、转股溢价率、赎回条款、回售条款、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等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可转债契约设计更偏向于股性,这既有发行人的主观原因,也有监管当局制度约束的客观原因。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契约 股性 债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晓慧 柳建华
"资产替代"是股东债权人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实证分析中通常用过度投资来表示。稳健的会计政策能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减少股东和管理层的过度投资倾向,从而减少了债务契约中的资产替代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截面的会计稳健性具有真实的投资效应,抑制了非理性的过度投资倾向。经过分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只存在于非政府控制的样本中,地方政府控制削弱了会计稳健性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
关键词:
资产替代 会计稳健性 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