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
- 2023(1007)
- 2022(951)
- 2021(906)
- 2020(810)
- 2019(1827)
- 2018(1842)
- 2017(3741)
- 2016(1915)
- 2015(2063)
- 2014(1978)
- 2013(2064)
- 2012(2139)
- 2011(1879)
- 2010(1798)
- 2009(1579)
- 2008(1664)
- 2007(1498)
- 2006(1292)
- 2005(1250)
- 学科
- 济(8303)
- 经济(8297)
- 管理(5045)
- 业(4805)
- 企(3714)
- 企业(3714)
- 地方(3514)
- 财(3294)
- 方法(3035)
- 数学(2885)
- 数学方法(2879)
- 券(2835)
- 家(2768)
- 国家(2678)
- 债(2674)
- 外债(2483)
- 务(2481)
- 财务(2481)
- 财务管理(2474)
- 债券(2449)
- 公债(2449)
- 企业财务(2442)
- 农(2405)
- 家公(2350)
- 中国(1769)
- 农业(1631)
- 制(1517)
- 城市(1453)
- 融(1413)
- 金融(1413)
- 机构
- 学院(24262)
- 大学(24078)
- 济(9490)
- 经济(9274)
- 研究(9161)
- 管理(8932)
- 中国(8669)
- 理学(7235)
- 理学院(7121)
- 管理学(6970)
- 管理学院(6925)
- 京(6302)
- 科学(5823)
- 财(5787)
- 中心(5170)
- 市(5030)
- 农(4817)
- 所(4521)
- 北京(4217)
- 财经(4143)
- 江(4103)
- 研究所(3969)
- 业大(3907)
- 经(3839)
- 农业(3801)
- 银(3708)
- 州(3680)
- 银行(3577)
- 省(3479)
- 院(3419)
共检索到41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高
近年来,中国杠杆水平的攀升与相关风险引起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广泛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定调''去杠杆''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将此轮去杠杆与2016年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十月债市下跌的原因,并展望了未来政策和市场的走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志华 吕泽龙
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去杠杆就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而去杠杆采取的重要实现形式就是债转股。实际上,去杠杆的本质就是去风险,而企业面临的风险并不是债务本身形成的,而是由企业的经营困境造成的。如果企业的经营困境不能得到改变,那么即使去杠杆从而进行债转股也改变不了企业破产的命运。采用债转股去杠杆的前提是企业的经营在未来会趋好、盈利水平会不断提高;债转股的实现方式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市场主导,债权人或者投资人与企业讨价还价两厢情愿。更为重要的是,不能由于去杠杆而形成恐债症,负债筹资有其自身的优点,企业必须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负债筹资的根本问题不在负债本身,而在于负债所形成的资产不能有效变现,所以必须要加强资产的变现能力管理。
关键词:
去杠杆 降杠杆 调杠杆 债转股 市场主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杠杆已从宏观层面的经济调控渗透到微观层面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决策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当中,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杠杆不同于其他金融工具,其在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一旦管理不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预想不到的破坏性,小到导致企业破产,大到引发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如何有效运用、管理和配置杠杆,是当前国民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从历史角度分析杠杆的演变去向,能为我们理清未来处理杠杆问题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剑峰
通过债转股等手段,在从负债端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的同时,着力改善企业的微观资产端和宏观经济的供给侧,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去杠杆的核心在于国有企业当前,"三去一降一补"之首就是去杠杆。不过,比较一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杠杆率可以发现(见表1),我国的杠杆率仅仅处于中等水平,远低于陷入停滞和危机的日本、西班牙等国;而且,即使是杠杆率低于我国的"金砖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一林 蒲明
本文基于一个银行债务展期的理论框架,考察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债务展期决策和企业杠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会扭曲银行的债务展期决策,其后果是,当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于一些资不抵债、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银行不但不对其提起破产清算,反而以债务展期的方式为其持续"输血",企业成为僵而不死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当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于一些具备偿债能力的正常企业,银行反而对其实行信贷紧缩式的去杠杆,导致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基于银行债务融资的特性,只有当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时,银行才有充分的意愿执行"优胜劣汰"的去杠杆决策。反之,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很有可能出现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正常企业被动去杠杆的困境。
关键词:
去杠杆 债务展期 僵尸企业 经济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CF40课题组
中央明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主动去杠杆,改革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增强经济内生活力债转股是实现主动去杠杆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施债转股的必要性问题,各界仍有一些争议,有些专家认为现阶段还没有紧迫到非要实施的程度。但从全球宏观层面看,今后十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去杠杆压力。债转股是我们实现主动、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金河
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快速增长,将对经济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看,美国、日本、欧洲在债务危机之前,均出现了杠杆率的迅速攀升。我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加杠杆趋势较为明显。杠杆率的迅速攀升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并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运作,需对此高度重视。
关键词:
去杠杆 杠杆率 公共投资 量化宽松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金河
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快速增长,将对经济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看,美国、日本、欧洲在债务危机之前,均出现了杠杆率的迅速攀升。我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加杠杆趋势较为明显。杠杆率的迅速攀升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并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运作,需对此高度重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陆铭
在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深度介入金融体系,既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大量借贷,同时,也在影子银行中以高利率融资,而大量民营企业却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与GDP之比高企,反映的是相应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差的现状,而这一问题又在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去杠杆的关键是财政和金融分家。在长期,对于欠发达地区,降债务的关键是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哲理 尹振涛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债的构成、规模及期限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概括了我国外债的结构特征和期限特征。其次,文章对2015年至2016年一季度的外债去杠杆周期中我国外债整体规模和部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他接受存款公司和其他部门两类非政府部门的外债去杠杆的表现与特点。随后,文章分析了国外利率、人民币汇率及外贸规模变化等因素对两类非政府部门外债去杠杆产生影响的微观机制。最后,本文对未来外债走势进行分析,并对非政府部门应对外债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小静 张英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债务总体规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较高水平,但更突出的特点是债务增速较快。从国有企业的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占比逐步提高,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高涨。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去杠杆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去杠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去杠杆的目的不应仅仅是解决国有企业当前的困局,也不应仅仅是将债务问题延后至未来,而应本着长期化解债务风险的目的进行改革,这就需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负债 三去一降一补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爽
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逐渐消退促使去杠杆被提上政策议程,政府已着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期。银行表内及表外的贷款业务扩张导致实体经济杠杆上升,流动性的收紧导致债券和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由于金融去杠杆将导致利率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和金融活动减少,预计将拖累经济增长,因此去杠杆将循序渐进,企业负债率平坦化或将花费数年时间。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债务 金融杠杆 影子银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哲理 尹振涛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债的构成、规模及期限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概括了我国外债的结构特征和期限特征。其次,文章对2015年至2016年一季度的外债去杠杆周期中我国外债整体规模和部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他接受存款公司和其他部门两类非政府部门的外债去杠杆的表现与特点。随后,文章分析了国外利率、人民币汇率及外贸规模变化等因素对两类非政府部门外债去杠杆产生影响的微观机制。最后,本文对未来外债走势进行分析,并对非政府部门应对外债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小静 张英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债务总体规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较高水平,但更突出的特点是债务增速较快。从国有企业的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占比逐步提高,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高涨。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去杠杆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去杠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去杠杆的目的不应仅仅是解决国有企业当前的困局,也不应仅仅是将债务问题延后至未来,而应本着长期化解债务风险的目的进行改革,这就需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负债 三去一降一补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綦好东 刘浩 朱炜
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背景,以我国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的过度负债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杠杆率变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的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杠杆企业相对于低杠杆企业,大规模企业相对于小规模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相对于非产能过剩行业,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去杠杆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更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财务风险在去杠杆与企业绩效之间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即去杠杆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