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9)
2023(12093)
2022(10132)
2021(9565)
2020(8106)
2019(18303)
2018(17888)
2017(34500)
2016(18171)
2015(20014)
2014(18781)
2013(18084)
2012(16301)
2011(14047)
2010(13602)
2009(11902)
2008(11481)
2007(9639)
2006(7989)
2005(6652)
作者
(45423)
(38087)
(37945)
(36125)
(24527)
(18305)
(17183)
(14763)
(14536)
(13202)
(13148)
(12787)
(11981)
(11908)
(11664)
(11575)
(11354)
(11092)
(11091)
(10899)
(9094)
(9075)
(8881)
(8873)
(8576)
(8453)
(8172)
(7955)
(7441)
(7396)
学科
(71220)
经济(71148)
管理(54881)
(53890)
(46377)
企业(46377)
方法(36865)
数学(33549)
数学方法(33161)
(22977)
中国(17546)
(17529)
(16709)
贸易(16703)
(16374)
技术(15669)
业经(15302)
(15088)
财务(15054)
财务管理(15026)
企业财务(14451)
地方(13035)
(12898)
(12484)
农业(11501)
(11491)
技术管理(11098)
(10646)
金融(10645)
(10616)
机构
大学(232987)
学院(232486)
(100922)
经济(99340)
管理(97387)
理学(85365)
理学院(84564)
管理学(83181)
管理学院(82735)
研究(71462)
中国(57395)
(47992)
(46760)
科学(41084)
财经(38796)
中心(36060)
(35859)
(32815)
经济学(32530)
(32285)
业大(31534)
(31116)
经济学院(29770)
财经大学(29598)
研究所(29351)
北京(28285)
(27505)
师范(27229)
(27045)
商学(26730)
基金
项目(169050)
科学(137119)
基金(128157)
研究(123365)
(110867)
国家(110037)
科学基金(97742)
社会(82428)
社会科(78569)
社会科学(78549)
基金项目(68337)
(63522)
自然(63389)
自然科(62060)
自然科学(62048)
自然科学基金(60952)
教育(56286)
(54289)
资助(51290)
编号(48115)
(38363)
(38262)
重点(37515)
成果(36560)
创新(36008)
国家社会(35744)
(35321)
教育部(33977)
科研(33324)
人文(33297)
期刊
(96702)
经济(96702)
研究(64421)
中国(41981)
(38821)
管理(35663)
学报(31105)
科学(30402)
(26071)
大学(25346)
学学(24053)
(23229)
金融(23229)
技术(20773)
财经(19112)
教育(18472)
农业(17934)
经济研究(16727)
(16316)
业经(15380)
问题(13199)
(11893)
理论(11795)
统计(11682)
技术经济(11572)
财会(11137)
科技(11085)
(11084)
实践(10657)
(10657)
共检索到330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兵兵  
既往研究认为,债市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主要是由股市主导的,波动溢出的方向通常是从股市到债市,而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两市间的波动溢出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利用BEKK模型实证研究了希腊国债和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不同以往的结论,即危机后两市的波动溢出完全被债市主导,溢出方向仅限于从债市到股市,进而详细分析了国债向股票市场风险传导的三大渠道,并揭示了波动溢出模式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芝露  尹玉良  
根据2015年8月12日—2018年3月30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益率、上证指数收益率以及企债指数收益率日数据对我国汇市、股市以及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汇市收益率和股市收益率都具有较强的ARCH、GARCH效应,即方差时变性和波动持久性,但债市收益率ARCH效应并不显著;汇市的前期异常冲击对股市的条件波动影响显著;股市和债市相互间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且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之间并无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基于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监控国际资本流动;注重汇市预期引导,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参与者风险预判能力,改善信息沟通机制;协调金融监管和跨市场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璐  王沁  
文章从发展规模、指数波动及收益率波动等方面全面研究了我国股市和债市近几年的波动特点。实证结果表明股市和债市在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效率上偏低;虽然两市波动进程趋同,但股市在收益和风险上都高于债市,说明它们在投机套利和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同。最后从BDS检验和稳态特征检验看到,两市都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不同的左右厚尾特征说明股市和债市在大幅涨跌时投资者不同的行为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木亚  
利用盲源分离模型和传统金融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美国股市对中国沪深股市的波动溢出渠道。国际金融危机前,美国股市不会通过三个渠道对中国沪深股市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国际金融危机后,心理预期是上证综指波动的主要渠道,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波动是深证成指波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奉刚  王芙蓉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纳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金融市场的自身波动性越来越大,且相互之间有价格和波动溢出趋势。本文对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波动溢出现状进行介绍,并利用三元VAR-BEKK-GARCH模型、三元滞后回归模型等实证分析了三个市场间短期、长期及特殊"节点"下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昊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秋灵  马丽  
运用多分辨分析研究我国股市与债市溢出效应,对两市收益率序列作信号分解,分解为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比较各层信号占原始信号的能量比发现,股市高频信号占原始信号的能量比远大于低频信号,而债市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所占能量比基本持平,从而说明了我国股市主要受短期因素影响,波动较大,而债市波动较小。高频信号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股市与债市之间存在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只存在股市向债市的溢出效应,这与债市作为金融市场的"避风港"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鸿玲  
文章以多层次资本市场间的风险传递为出发点,从当前国内发展较快的债券市场和商品市场入手,选取两个市场的相关指数为代理变量,建立二元VAR-BEKK-GARCH模型,对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价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商品市场的波动聚集效应比债券市场更强,同时短期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债券市场对商品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更大,长期只存在债券市场对商品市场的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群星  孙羽佳  高天晴  杜修立  
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内与隔夜收益率数据为样本,分别基于跳跃相依随机波动率(SVCJ)模型和广义自回归得分(GAS)模型实证研究了中美股市之间的跳跃溢出效应(包括溢出概率、强度和幅度)以及跳跃对未来波动的影响。相关结论如下:中美股市在疫情暴发前后均存在跳跃成分;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跳跃溢出概率更高、强度更大;中美股市的跳跃溢出概率和强度存在一日滞后效应;跳跃对中国股市未来波动的影响更加深远,美国股市存在跳跃杠杆效应。这些结论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投资决策和金融监管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璐  
研究股市和债市溢出效应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两市的相互波动特征。由于影响两市波动的因素复杂,提出了根据信息来源渠道将其溢出影响因素分解为共变和互变因素的新观点。共变因素研究表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和债市溢出影响的有限有效性。特别是在研究互变因素时,考虑了投资者情绪这一主观因素对两市的波动影响,并且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对比研究:个人投资者缺乏理性,往往是市场剧烈波动的始作俑者;而机构投资者能在市场间采取合理的反向操作策略,间接表明他们在稳定市场发展、化解风险扩散中的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木亚  郭崇慧  
本文提出了基于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GARCH和VAR的金融风险多渠道协同传染模型。从中证行业指数角度出发,利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的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多个渠道影响我国股市的不同行业指数的波动率,并且波动溢出呈现集中性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