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
- 2023(1614)
- 2022(1444)
- 2021(1400)
- 2020(1289)
- 2019(2773)
- 2018(2676)
- 2017(5491)
- 2016(3014)
- 2015(3287)
- 2014(3158)
- 2013(3250)
- 2012(3064)
- 2011(2393)
- 2010(2448)
- 2009(2276)
- 2008(2923)
- 2007(2504)
- 2006(2167)
- 2005(2019)
- 学科
- 企(17973)
- 企业(17973)
- 业(17783)
- 管理(16861)
- 财(13908)
- 务(12995)
- 财务(12995)
- 财务管理(12968)
- 企业财务(12625)
- 济(10673)
- 经济(10657)
- 方法(7093)
- 数学(6523)
- 数学方法(6510)
- 制(3916)
- 券(3691)
- 体(3157)
- 家(3152)
- 国家(3090)
- 体制(2944)
- 债(2671)
- 外债(2481)
- 债券(2447)
- 公债(2447)
- 家公(2348)
- 税(2229)
- 税收(2020)
- 业经(2011)
- 收(2011)
- 银(1875)
- 机构
- 学院(40952)
- 大学(40549)
- 管理(16699)
- 济(16623)
- 经济(16321)
- 财(14213)
- 理学(14179)
- 理学院(14093)
- 管理学(13937)
- 管理学院(13868)
- 中国(10329)
- 研究(10289)
- 财经(10208)
- 经(9272)
- 京(7852)
- 财经大学(7747)
- 会计(6820)
- 融(6032)
- 江(5940)
- 金融(5899)
- 商学(5884)
- 商学院(5850)
- 所(5384)
- 北京(5150)
- 经济学(4931)
- 中心(4912)
- 州(4867)
- 会计学(4858)
- 公司(4816)
- 科学(4728)
共检索到65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郑玉忠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会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其他各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其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灵或暂时出现资金紧张,难以偿还到期债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曙伟 黄宗福
以股抵债意指上市公司以其控股股东侵占的资金作为对价,冲减控股股东持有股份,被冲减的股份依法注销。以股抵债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关键词:
以股抵债 股票回购 控股股东 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燕
关于以股抵债的合法性与公平性争论忽略了该交易在税法上的效果。对电广传媒以股抵债交易的税负进行测算的结果,显示出税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变以股抵债交易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减弱股份定价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当然,它也使得管理层面临更复杂的利弊权衡。关注以股抵债交易的税务成本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价以股抵债政策的意义或者局限性。
关键词:
以股抵债 债务重组 税务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罗绍德 王新颖
2004年证监会与国资委原则同意上市公司进行“以股抵债”的试点,同年电广传媒正式宣布实施这一方案。“以股抵债”的推出可以看作是管理层对大市的长期利好,也有人说“以股抵债”漏洞太多,治标不治本。本文就“以股抵债”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比率、变现能力以及股权结构四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侵占资金 以股抵债 财务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钱海波
本文首先界定了以股抵债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分析了以股抵债对公司股权结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指出以股抵债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最后阐述了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国有股减持和以股抵债的关系,提出以股抵债是为解决大股东占用资金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股票回购方式,是解决股权分置过程中针对特殊情况可能采用的特殊方式。
关键词:
以股抵债 股权分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青松 王啸
以股抵债,无法律障碍(暂可比照《公司法》有关回购的规定),有先例可循(申能股份、云天化等曾进行定向回购试点),有利于标本兼治。通过以股抵债削弱发生占用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解决上市公司独立性问题,切断占用源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雪亭
在劳务资源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的今天,在实务中存在着大量的企业用劳务来进行重组,并且劳务的数量金额可进行衡量,这样债务人就可以少利用或不利用货币性资金,为企业增强流动性。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忽略了用劳务来进行债务重组的情况。因此,债务重组准则将劳务重组排除在外是忽略了劳务重组的实质,从而使得现有会计信息实质缺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景 罗正英
债务重组业务核算的重点应是不同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以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这种债务重组方式,实质也是非现金资产的处置,因此,在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非现金资产处置的核算。归纳起来,该种方式下债务重组处理,主要解决"两类损益三个价值"相关金额的计算及相应会计科目表示方式。
关键词:
债务重组 非现金资产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爽
本文以电广传媒大股东以股票抵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为例,研究了在以股抵债方案设计中的定价问题、对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影响、对流通股股东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以股抵债目标的可信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以股抵债方案中,过高的定价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方案中的保护性安排并未起到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作用。以股抵债目标也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以股抵债不仅不能改善公司治理,还可能成为大股东套现的合法途径。
关键词:
以股抵债 定价 利益 公司治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玮 汪佳
一、“以股抵债”对银行债权的影响从企业保障偿还银行贷款的来源来看,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是企业的收入;其次是企业在贷款时的担保。1、企业在“以股抵债”后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目前有关研究表明,实行“以股抵债”的前提条件是:对于资产负债率低、经济效益好和净资产报酬率高(应当高于大股东资金占用费率)的企业,并且其股东或出资持有的股份足以清偿其债务的,在资产重组中可以实施以股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古远平
本文以上市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000917)为案侧研究以股抵债这种金融创新方式。文章提出最小化交易成本和先动优势分别是以股抵债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以股抵债价格决定了欠债股东、其它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对创新收益的分享。本文认为:虽然各类股东都从创新中获得收益,但以高于净资产值的价格以股抵债使欠款股东获得了创新收益的大部分;实施以股抵债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不大。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以股抵债 证券市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健 李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纪生 钟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化 ,从国有企业“母体”上“嫁接”而成的上市公司 ,其国有资本如何从某些竞争领域有序退出 ,决策层曾作过多种尝试 ,如 2 0 0 1年试行通过二级股票市场存量发行“减持” ,2 0 0 4年通过电广传媒“以股抵债”冲销等 ,但实际效果均不理想。“多元减资”则是以国有股有序退出的紧要性作为逻辑起点 ,以减持、以股抵债的利弊分析作为比较视角 ,以多元减资思路的形成及其依据作为理论支撑 ,以试点实例与模拟模型作为进一步探索的实践取向。
关键词:
国有股 减持 以股抵债 减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