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09)
2023(14027)
2022(12240)
2021(11671)
2020(9701)
2019(22184)
2018(21726)
2017(42817)
2016(23222)
2015(25529)
2014(25333)
2013(24996)
2012(23097)
2011(20463)
2010(20245)
2009(18461)
2008(18430)
2007(16104)
2006(14073)
2005(12460)
作者
(66075)
(54913)
(54511)
(52154)
(34956)
(26537)
(24857)
(21469)
(20861)
(19810)
(18869)
(18620)
(17402)
(17286)
(17251)
(16854)
(16305)
(16301)
(15782)
(15662)
(13608)
(13484)
(13296)
(12485)
(12334)
(12239)
(12142)
(12078)
(11068)
(10897)
学科
(86692)
经济(86594)
管理(70306)
(67393)
(57373)
企业(57373)
方法(42425)
数学(36914)
数学方法(36530)
(29574)
(22745)
(22737)
(22101)
银行(21954)
中国(21770)
(21039)
财务(20980)
财务管理(20930)
(20512)
企业财务(20085)
(19560)
业经(19269)
地方(18518)
(16467)
金融(16465)
农业(15326)
(14389)
贸易(14377)
理论(14151)
(13930)
机构
大学(321257)
学院(318602)
管理(128516)
(124007)
经济(121259)
理学(111882)
理学院(110607)
管理学(108729)
管理学院(108156)
研究(104770)
中国(83440)
(67715)
科学(65761)
(61385)
(54134)
(52541)
财经(49070)
中心(48844)
业大(48367)
研究所(47964)
(45906)
(44739)
农业(42629)
北京(42334)
(40781)
师范(40371)
(37987)
(37960)
经济学(37480)
财经大学(37020)
基金
项目(223234)
科学(175502)
基金(163813)
研究(160389)
(143556)
国家(142384)
科学基金(122392)
社会(101843)
社会科(96569)
社会科学(96544)
基金项目(87968)
(85986)
自然(80966)
自然科(79091)
自然科学(79072)
自然科学基金(77649)
教育(73069)
(72836)
资助(67134)
编号(64453)
成果(51750)
重点(49744)
(49560)
(46361)
(46090)
课题(43346)
科研(43298)
创新(43252)
教育部(42565)
国家社会(42055)
期刊
(129275)
经济(129275)
研究(95086)
中国(57221)
学报(53620)
(49850)
(48754)
科学(48710)
管理(44514)
(40528)
金融(40528)
大学(40245)
学学(38243)
农业(32197)
教育(30952)
财经(24214)
技术(24142)
业经(20691)
(20459)
经济研究(20449)
问题(16727)
理论(16392)
(15967)
(15948)
科技(15434)
图书(15204)
实践(15158)
(15158)
财会(14901)
技术经济(14523)
共检索到462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涛  
本文将债务资金挪用作为银行债权治理的中介目标,提出了度量债务资金挪用的指标,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地区差异对银行债权治理效果的调节性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银行债权治理的效果不佳,银行债权治理甚至对借款企业未来还款能力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地区差异又放大了银行债权治理对未来还款能力的负面影响,借款企业所处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程度越高、越靠近东部沿海地区,挪用债务资金至更高风险项目的激励越强,导致银行债权治理对未来还款能力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枫  
本文通过对债权银行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债权银行通过法律和贷款合约可以扩展自己在债务公司的监督权,获得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的能力。同时,债权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加上政治、法律的引导和经济环境的促进,债权银行也有动机改善债务公司治理。笔者从能力、动机的角度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公司应该分三个层次建立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玉玲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公司绩效为银行债权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债权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债权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绩效。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银行债权负的治理效应更强。同时本文从动态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中负的治理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仍然是负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霞  
企业债务治理效率要通过债权银行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提高,而银行的参与程度直接表现为对债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方式的选择。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债权银行在既定的法规边界内,通过权衡参与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收益、风险与成本等因素,依此来选择最适合的参与方式。因此事前监控是现阶段我国债权银行参与企业债务治理的主要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芳  
文章从产权视角系统分析了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债权主要通过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机制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和治理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使得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机制失效,进一步的经验分析还表明,银行债权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短期债权来实现的,而其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权来实现的,因此由于产权的不同,银行债权对于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将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吴冰蓝  
将银行债权治理从单一机制静态研究扩展到二维机制互动与动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以契约治理为基础的二维治理框架已经形成,其效应呈动态优化趋势,但维度间形成替代关系,产生挤出效应,协同性不足;相比民营企业,二维治理各维度在国有企业中的效应更显著,且各维度均不断优化,维度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由替代向互补转变的端倪,而民营企业中契约治理不断完善,关系治理优化幅度不明显,维度间的替代关系反而加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成效明显,但市场化改革进程与人们预期尚有差距,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规范化亟待加强。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规范的银行债权二维治理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清华  
在国有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同时,国有专业银行也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按理,国有企业转机建制与国有商业银行债权保护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和冲突,主要表现为一些国有企业借转机建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使国有商业银行债权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银企关系因此而日趋紧张。如何协调好国有企业转机建制与国有商业银行债权保护的关系,其间的摩擦扣冲突,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论有效的债权债务契约关系及其形成——兼论我国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卢现祥一、有效的债权——债务契约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的基础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货币资金的运作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分配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的融通主要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雷强  李争争  
本文将银行债权从公司总债权中分离出来,研究中国的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效应。基于上市公司2004~2007年共4408个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的综合治理效应、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和银行排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总贷款额度、短期贷款和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短期贷款和银行排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影响,综合治理效应主要是短期贷款的贡献;长期贷款的效应很微弱。结论表明中国的银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能够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云清  
一、银行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理论(一)银行融资的地位无论目前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银行债务在企业融资来源中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Mayer(1990)在研究 G7国家企业融资来源时,发现银行债务是最大的单一外部融资来源(包括股权)。此外,Houston和 James(1996)分析了250家美国公众企业1980~1990年的债务结构数据发现:一般来说,银行债务(包括私有非抵押债务,而不是非银行债务)是那些大型企业(平均资产达到15亿美元)的最主要债务融资来源。有些学者从企业融资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来源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来源中一直保持重要地位。如 Johnson...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邵国良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广东的企业为样本,以相对较长时期的数据为证据,将银行债权细化为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将上市公司细分为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对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近年来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约束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财务约束仍只是简单的约束机制,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银企双赢。研究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银行债权对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约束",而对民营公司则存在"市场软约束";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债权对民营公司表现出更为有利的公司治理效应,而对国有公司却相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英会  任萍  
由于现代企业会计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所以很多会计业务核算具有对称性。以往的相关研究多把视角放在非金融企业间的会计业务对称性研究方面,文章则以非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中银行之间的会计业务对称性为研究对象。银行与企业间主要会计业务对称性具体包括存贷款业务、债券投资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对称性,以及权益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对称性两大类,文章主要研究第一类,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收入与费用的对称关系。不同会计主体间对同一业务的会计处理虽然截然不同,但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明晰、高效地使用会计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英会  任萍  
由于现代企业会计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所以很多会计业务核算具有对称性。以往的相关研究多把视角放在非金融企业间的会计业务对称性研究方面,文章则以非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中银行之间的会计业务对称性为研究对象。银行与企业间主要会计业务对称性具体包括存贷款业务、债券投资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对称性,以及权益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对称性两大类,文章主要研究第一类,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收入与费用的对称关系。不同会计主体间对同一业务的会计处理虽然截然不同,但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相关会计信息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目前,由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债务和国有专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所形成的银企债务危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隐患和实现经济转轨的巨大障碍.从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来看,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