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9)
2023(8489)
2022(6921)
2021(6060)
2020(5315)
2019(11798)
2018(11467)
2017(22823)
2016(11959)
2015(13007)
2014(12853)
2013(13041)
2012(11710)
2011(9985)
2010(10201)
2009(9986)
2008(10437)
2007(9515)
2006(8382)
2005(8002)
作者
(33020)
(27401)
(27373)
(25886)
(17690)
(13092)
(12487)
(10420)
(10330)
(9948)
(9339)
(9215)
(9005)
(8720)
(8477)
(8319)
(8249)
(8082)
(7645)
(7617)
(6790)
(6656)
(6451)
(6284)
(6148)
(6125)
(6045)
(5992)
(5356)
(5287)
学科
(77336)
(72162)
企业(72162)
(60446)
经济(60369)
管理(55742)
方法(29223)
(25001)
业经(24801)
数学(21878)
数学方法(21798)
(20877)
财务(20875)
财务管理(20857)
企业财务(19867)
(19429)
技术(15370)
农业(14806)
(14400)
中国(13272)
(12846)
(12230)
企业经济(11958)
经营(11386)
(11101)
保险(11010)
理论(10859)
(10691)
(10679)
银行(10677)
机构
学院(178227)
大学(171973)
(84308)
经济(83058)
管理(79607)
理学(67623)
理学院(67171)
管理学(66629)
管理学院(66311)
研究(48439)
中国(46398)
(43964)
财经(34335)
(33909)
(31185)
(27411)
(26078)
经济学(25485)
财经大学(25386)
商学(24397)
商学院(24220)
科学(24089)
中心(23370)
经济学院(23224)
(22857)
业大(21854)
经济管理(21789)
(21410)
北京(21083)
农业(20337)
基金
项目(109703)
科学(90103)
基金(83852)
研究(82419)
(69850)
国家(69177)
科学基金(63636)
社会(57226)
社会科(54518)
社会科学(54502)
基金项目(44334)
(43285)
自然(40152)
自然科(39325)
自然科学(39319)
自然科学基金(38747)
教育(36132)
资助(34366)
(33972)
编号(31526)
(30294)
(26628)
(25140)
国家社会(24051)
创新(23910)
(23813)
重点(23504)
成果(23162)
人文(23154)
(22906)
期刊
(96014)
经济(96014)
研究(54929)
(39007)
管理(34870)
中国(31155)
(25307)
金融(25307)
(24500)
科学(19899)
财经(17843)
学报(17260)
技术(17246)
业经(17155)
农业(16707)
(15291)
大学(14822)
经济研究(14789)
学学(14658)
技术经济(12763)
财会(12626)
问题(11989)
(11522)
现代(10152)
(9940)
会计(9878)
商业(9604)
国际(9441)
世界(9410)
(9291)
共检索到27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延明  赫俊敏  
基于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149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逐步检验法和Sobel法,研究企业风险承担在债务期限错配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分析债务期限错配、企业风险承担、投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向"短债长用"错配的程度加大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加其投资不足的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在债务期限错配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此外,债务期限错配向"短债长用"错配的方向增加时,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来间接地增加投资不足规模。丰富了企业债务期限错配对投资效率路径影响的相关文献,并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坤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1998年-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债务期限结构为视角,深入探讨了债权人能否感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研究表明: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增大了企业现金流的波动,带来了偿债风险的增加,而债权人能有效地感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在信贷决策时做出相关反应,倾向于为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企业发放更多的短期债务资金以降低资金回收风险,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文章从外部利益相关者——债权人的视角,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妍  马超然  林子昂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动力,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以我国2007~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控制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财务柔性来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海林  余佳杰  
以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量化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进一步分析也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抑制国际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企业国际化地区分布越广越会增强国际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正向作用。而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抑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企业重视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承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警示企业关注国际循环中风险承担水平增加带来的影响,确保自身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总体风险承担水平处于可承受范围以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泽将  罗进辉  李雪  
民营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和制度问题,深刻地影响着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3~2012年间上市时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家族的A股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手工搜集并整理了样本企业的初始产权获取方式,将其划分为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和不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创业型民营企业,重点考察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企业合法身份认同不足问题容易引致企业产权和个人财富面临潜在的法律安全风险,身份认同问题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这一负向影响关系在《国有资产法》颁布之后显著减弱。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PSM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回归以及Placebo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身份认同问题促进了以慈善捐赠活动衡量的民营企业非生产性活动。此外,本文还发现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市场价值更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关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行为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对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发扬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屹   孙明明   郭秀芳  
选取我国制造业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应用Python中的jieba组件对上市公司年报内容进行文本挖掘计算企业数字化指数,实证检验了微观层面企业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考虑到了企业创新水平的中介作用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的数字化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创新水平在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负向调节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揭示了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为数字经济与实体制造业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制造业企业战略方针的制定以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屹   孙明明   郭秀芳  
选取我国制造业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应用Python中的jieba组件对上市公司年报内容进行文本挖掘计算企业数字化指数,实证检验了微观层面企业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考虑到了企业创新水平的中介作用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的数字化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创新水平在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负向调节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揭示了数字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为数字经济与实体制造业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制造业企业战略方针的制定以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艾珺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中进行债券融资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现金股利和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现金股利支付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现金股利比重越高对债权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风险承担水平不仅能直接抑制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还对现金股利与债券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增强作用,即风险承担水平在现金股利和债券融资成本关系中产生积极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窦永香   刘子圆   杨东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过程机制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控制质量在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供应链集成对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起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中显著,而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朔  刘晓晖  徐可  
从激励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较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企业中更明显;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薪酬较低、普通员工工资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表明,劳动保护虽然加强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但不利于激励,这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激励手段,从而抵御劳动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世海   汤红杰   张景新  
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微观体现,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内部控制在二者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且这一表现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成长期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另外,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治理能力来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决策、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孟祥瑜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能够深刻重塑并赋能经济,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载体,在数智时代下发挥何种微观效应?以企业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剖析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剖析与大样本实证检验,揭示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具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维持自身财务稳定性。基于产权属性相异的横截面检验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数智赋能对于财务稳定性同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表现出属性上的差异。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性,而对非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类企业财务稳定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前述影响效应通过提升微观主体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经营获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娇娇  张雪梅  范玉玲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提升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共享审计师的知识溢出效应可降低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助益企业获得供应链资源来提升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证实,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受供应商/客户重要性、地理距离的影响。本文扩展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因素与共享审计师经济后果研究文献,有助于深入认识供应链共享审计师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作用,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强化供应链审计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  杨慧卿  张弛  
为探究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OLS回归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业绩期望落差的增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历史业绩期望落差和行业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股权结构会显著影响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在这一作用路径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股权制衡度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丰富了企业行为理论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秀丽  梁鹏  
伴随着产融结合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选择退出产融结合模式也成为金融市场的新现象。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产融结合退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退出会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代理成本较高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样本中,产融结合退出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更明显;此外,产融结合退出后会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对企业产融结合过程中进行风险管控、引导产融结合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亦为企业提升风险承担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