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7)
2023(16051)
2022(13688)
2021(12508)
2020(10527)
2019(23920)
2018(23621)
2017(44780)
2016(24686)
2015(27350)
2014(27548)
2013(27029)
2012(25503)
2011(23072)
2010(23555)
2009(21887)
2008(21906)
2007(20007)
2006(17403)
2005(16186)
作者
(73169)
(61055)
(60746)
(57990)
(38869)
(29369)
(28063)
(23737)
(22972)
(22065)
(20778)
(20559)
(19622)
(19412)
(19341)
(18859)
(18607)
(18016)
(17941)
(17508)
(15421)
(15312)
(14922)
(13962)
(13856)
(13834)
(13650)
(13498)
(12544)
(12326)
学科
(100491)
经济(100378)
管理(68036)
(65033)
(50821)
企业(50821)
方法(40628)
数学(35219)
数学方法(34844)
中国(30672)
(30102)
(27161)
地方(25601)
业经(22270)
(21901)
(21628)
农业(20266)
(19337)
银行(19297)
(18810)
贸易(18799)
(18779)
金融(18771)
(18484)
(18173)
(17059)
财务(17006)
财务管理(16958)
企业财务(16158)
理论(16149)
机构
学院(349944)
大学(347548)
(139296)
经济(136022)
管理(126710)
研究(124449)
理学(107049)
理学院(105765)
管理学(103699)
管理学院(103064)
中国(96139)
科学(77483)
(75314)
(68368)
(65755)
(65298)
研究所(58750)
中心(57848)
(55688)
业大(53495)
财经(52811)
农业(51793)
北京(47855)
(47660)
(47642)
师范(47103)
(44779)
(44775)
经济学(42383)
(40116)
基金
项目(225971)
科学(175432)
研究(164871)
基金(159841)
(140464)
国家(139241)
科学基金(117328)
社会(102092)
社会科(96663)
社会科学(96638)
(90683)
基金项目(83395)
教育(76828)
(76111)
自然(75172)
自然科(73411)
自然科学(73388)
自然科学基金(72088)
编号(68312)
资助(66444)
成果(56959)
(52625)
重点(51834)
(49183)
课题(48879)
(46518)
创新(43579)
科研(43424)
(42829)
国家社会(41669)
期刊
(160789)
经济(160789)
研究(105331)
中国(78122)
(61318)
学报(59283)
(54649)
科学(51530)
管理(46378)
教育(44438)
大学(43888)
农业(41355)
学学(41122)
(38363)
金融(38363)
技术(30924)
业经(27972)
经济研究(26304)
财经(26257)
(22535)
(22099)
问题(20901)
图书(17958)
(17740)
统计(17130)
(16815)
技术经济(16564)
商业(16311)
理论(16097)
科技(15757)
共检索到543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征  黄宪  苏美佳  陈张琪  
2014年以来,我国高评级企业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引起投资者与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评级机构的风险预警能力面临考验,评级质量有待深入审视。本文采用国际评级机构的检测指标“平均违约位置”(ADP),基于2010—2021年存续的信用债样本,测算发债企业主体评级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ADP,对评级准确性进行多期追踪检测。通过检测我国评级行业的总体评级准确性,判别违约企业是否普遍存在评级高估,并对比分析八家主要评级机构的评级准确性。检测结果显示: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准确性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和其社会声望也不完全相符。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对评级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考察发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评级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声誉资本等特征对评级机构各期ADP (短期和长期准确度)的影响,探析该影响的释放过程,揭示国有企业评级高估逐步暴露的延后性。依据实证结论,为评级行业和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对近期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进行总体分析,选取并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违约案例,分析违约原因及评级情况,认为应强化评级机构中介责任,提高评级专业水平、完善业务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加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以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雅丽  朱文清  肖昂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上违约案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债券市场上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存在不足。本文选取"11超日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违约事件中存在的典型事实,并借鉴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评级、保障约束条款以及违约处理等制度,思考我国当前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强化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行业机制、加强债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小琳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小琳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小琳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静  董秀良  
本文以国内证券分析师业的业绩预测和投资评级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评级的准确性、投资建议赢利性、业绩预测误差及其来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无论是在短期还是中长期均不能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业绩预测误差是导致投资评级失误的原因之一,而业绩预测误差主要源于分析师对公司层面信息的错误判断。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洪剑峭  王瑞  陈长松  
本文以我国证券分析师(以下简称分析师)在2005-2010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对象,研究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与其投资评级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按照准确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分组并根据组内的投资评级构造股票投资组合,比较各投资组合的月平均超额收益率的差异。研究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与其投资评级的效率正相关,盈余预测准确性最高组的买入-卖空投资组合的月平均超额收益比准确性最低组高出1.997%。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准确的盈余预测信息有助于分析师做出更有价值的投资评级,同时,研究也初步揭开了分析师工作过程的"黑匣子",为未来深入研究分析师行为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泽将   谷文菁   伞子瑶  
ESG评级是分析师盈余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不同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信息却存在较大分歧。基于此,以中国资本市场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2)机制检验显示,ESG评级分歧通过增加分析师信息处理成本,进而对盈余预测准确性产生负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ESG评级分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消极影响,而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负向影响。(4)经济后果检验揭示,ESG评级分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抑制作用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ESG评级分歧的信息价值和经济后果,同时丰富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熊浩  侯瑞琳  侯菲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分析师预测行为对公司ESG评级的反应。研究发现公司高ESG评级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且该作用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路径机制研究表明高ESG评级主要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降低盈余波动促进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提升。进一步分析显示ESG评级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促进作用未因公司盈利和规模差异及无明星分析师跟进而有所不同。同时,高ESG评级公司能够吸引更多分析师跟踪,预测分歧度也较低。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公司ESG评级和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相关研究,而且对我国推动和鼓励本土ESG机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慧辉  顾敏琦  沈红波  
在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上部分国有企业信用债券存在信用评级与违约率倒挂的现象,形成较大的信用风险。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需要政府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对违约国有企业进行救助,并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相关配套措施。本文以华晨汽车集团债券违约为例,从政府隐性担保角度,对目前我国债券评级市场上存在的国有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失效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债券违约的省内传染效应、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以及债务违约后的政府救助。研究发现,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华晨汽车集团债务结构失衡,同时伴随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自有品牌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陷入流动性危机并发生债务违约。华晨汽车集团的债务违约带来了辽宁省内其他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上升。在信用评级方面,发行人付费模式可能带来信用评级中枢的全面上移,投资人付费模式相对有效,但也存在信息获取不足等问题。本文发现政府应当持续推进对债务违约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救助,坚定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明刚  
2016年债券市场好不热闹,如果说债券二级市场与期货市场出现了价格暴跌还只是黑天鹅或白天鹅事件的话,而信用债违约事件似乎构成了主频律,而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是债券大戏的高潮。截至12月29日大连机床的短期融资债CP004被宣布不能按期归还,2016年中国债市违约事件已经达80次。信用债债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