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73)
- 2023(3091)
- 2022(2594)
- 2021(2432)
- 2020(1977)
- 2019(4502)
- 2018(4276)
- 2017(8688)
- 2016(4544)
- 2015(4995)
- 2014(4870)
- 2013(4871)
- 2012(4493)
- 2011(4002)
- 2010(3993)
- 2009(3682)
- 2008(3800)
- 2007(3672)
- 2006(3192)
- 2005(3187)
- 学科
- 济(19396)
- 经济(19366)
- 业(16490)
- 管理(15768)
- 企(12925)
- 企业(12925)
- 方法(10005)
- 数学(8924)
- 数学方法(8900)
- 财(6568)
- 农(6327)
- 中国(5249)
- 务(4983)
- 财务(4979)
- 财务管理(4969)
- 融(4939)
- 金融(4938)
- 企业财务(4863)
- 制(4731)
- 市场(4640)
- 银(4594)
- 银行(4594)
- 农业(4361)
- 行(4302)
- 券(4040)
- 业经(3827)
- 贸(3729)
- 贸易(3723)
- 易(3591)
- 家(3478)
- 机构
- 大学(68611)
- 学院(67528)
- 济(32757)
- 经济(32229)
- 管理(29426)
- 理学(25220)
- 理学院(25032)
- 管理学(24778)
- 管理学院(24648)
- 研究(20862)
- 中国(19658)
- 财(17476)
- 财经(13826)
- 京(13690)
- 经(12654)
- 经济学(10716)
- 财经大学(10524)
- 中心(10123)
- 所(9829)
- 江(9741)
- 经济学院(9642)
- 融(9578)
- 金融(9392)
- 科学(9350)
- 农(8829)
- 北京(8752)
- 商学(8721)
- 商学院(8637)
- 研究所(8341)
- 银(7858)
- 基金
- 项目(41412)
- 科学(34419)
- 基金(33211)
- 研究(30491)
- 家(28121)
- 国家(27913)
- 科学基金(25384)
- 社会(21367)
- 社会科(20403)
- 社会科学(20395)
- 基金项目(17531)
- 自然(16626)
- 自然科(16313)
- 自然科学(16310)
- 自然科学基金(16087)
- 省(14178)
- 教育(14035)
- 资助(13963)
- 划(12216)
- 编号(11891)
- 部(10174)
- 教育部(9390)
- 成果(9340)
- 人文(9192)
- 国家社会(9154)
- 重点(8716)
- 制(8633)
- 创(8553)
- 大学(8297)
- 性(8098)
共检索到105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远 王楚明
中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在近几年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离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有很大距离,其中,信用评级更是没有展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几个简单的模型说明评级机构向上提升评级行为的理性动力,并且即使在非完全垄断时这样的动力也不会消失。
关键词:
债券 信用评级 向上迁移 金融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智华 Aziz A.Lookman Norman Schuerhoff Duane J.Seppi
文章阐述了分割的债券市场中评级影响市场价格的新渠道,相对于以往的研究,该渠道建立在非制度约束下资产管理行为的基础上。文章选用2005年雷曼债券指数的重新定义公告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该公告宣布自2015年7月1日起,投资级债券的信用评级认证机构由两家评级机构(标普与穆迪)扩充至三家(第三家为惠誉)。原法则下的债券评级选用标普与穆迪评级的最低值,而新法则下是三家评级机构评级的中位数。新法则的实施使一些原先被认定为垃圾级(高收益)的债券在三大评级机构各自的评级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被"机械升级"为投资级债券,从而债券估值发生了变化,其平均异常到期收益率在事件后下降了21个基点。文章发现这种估值变化主要...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分割 资产类别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东坡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勤宇
境内评级机构要想走出国门,可通过拓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评级业务来打开局面2007年以来,香港作为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迅速扩张,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环境,离岸人民币债券应运而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债券类型的丰富,香港人民币债券为境内评级机构带来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难得机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星
当前,国际债券评级市场最显著的发展特征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仍然保持着寡头垄断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可以预见这种情形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与探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应于现代金融体系要求、架构完整、制度较为规范的债券评级市场。但由于我国债券评级机构发展历史较短,与国际先进评级机构相比,在制度体系、评级方法、数据积累、理论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简述了国际债券评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回顾了我国债券评级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发展经验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扩大我国债券评级市场需求、提升评...
关键词:
债券 信用评级 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平 金梦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真实利息成本(TIC)"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债券的真实利息成本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信用评级在一级市场中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分别对发行成本具有解释力,但债券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力大于主体评级。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发行成本 收益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苏嘉莉 祝继高
基于2008-2019年长期信用债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评级分析师任期越长,信用评级越低;较长的分析师任期能够影响评级准确性,降低"未能预测违约"的第I类错误,增加"错误违约预警"的第II类错误;相比于短分析师任期,长分析师任期能够增强信用评级对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本文还发现,相比于未被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评级的债券,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评级削弱了评级分析师任期对信用评级的降低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继华 韩斯玥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历史尚短,其专业性和客观性一直未被科学地证实。鉴于此,本文以2003~2014年1月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制度所发挥的效果。研究结论认为信用评级和股票价格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信用评级强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债券发行价格;债券増信行为能够降低企业的发行成本,但并没有将发行成本降至与増信后同级别债券相同的利率水平。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发行定价 债券增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晚发 李殊琦
2016年债券市场的集中违约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开始对信用评级功能与独立性产生了严重质疑。以经营杠杆为视角,利用2008—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对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以此检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越大,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即成本粘性风险效应会被评级机构所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本粘性降低信用评级的作用在风险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另外,成本粘性的风险也会被投资者所关注,即成本粘性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债券信用利差。文章也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主要通过增大企业资产波动率与会计信息风险来降低信用评级,研究结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者、上市公司与债权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与债权人应积极对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的成本管理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信用评级 债券信用利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婷
信用评级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信息,对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本文利用2011-2013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公司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揭示出信用评级内在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债券融资成本随着信用评级的上升而下降,债券特征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力要显著大于企业财务特征,企业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影响债券融资成本。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融资成本 债券利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信用评级 债券信用利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屈广玉 梁柱
笔者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由大公等评级的384只无担保的固定利率非金融企业债,考察信用评级对债券利差的解释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发行人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评级都能显著地解释债券利差;在大公、联合和中诚信的样本中,在剔除了信用评级中的财务信息之后,信用评级对债券利差有显著的增量解释作用,而鹏元样本中的信用评级则没有这种作用。这反映了评级机构之间的异质性,即不能将各评级机构的相同信用评级看作是无差异的。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债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债券利差 评级购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