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5)
2023(6683)
2022(5757)
2021(5124)
2020(3932)
2019(9047)
2018(8823)
2017(16600)
2016(8560)
2015(9414)
2014(9506)
2013(9596)
2012(9346)
2011(8688)
2010(8878)
2009(8074)
2008(8128)
2007(7326)
2006(6819)
2005(6647)
作者
(25771)
(21370)
(21281)
(19965)
(13875)
(10338)
(9617)
(8333)
(8200)
(7793)
(7333)
(7273)
(6994)
(6918)
(6851)
(6642)
(6346)
(6215)
(6165)
(5963)
(5559)
(5277)
(5226)
(4969)
(4890)
(4814)
(4775)
(4735)
(4375)
(4207)
学科
(44349)
经济(44314)
(23646)
管理(23422)
(17645)
企业(17645)
地方(17110)
中国(15936)
(12295)
方法(11298)
业经(11192)
地方经济(9704)
(9597)
金融(9597)
数学(9499)
数学方法(9423)
(8952)
(8916)
银行(8908)
农业(8711)
(8637)
(8599)
(8120)
贸易(8108)
(7692)
环境(7434)
(7403)
(7254)
发展(6671)
(6650)
机构
学院(125622)
大学(123169)
(53923)
经济(52767)
研究(48743)
管理(45052)
中国(39311)
理学(37039)
理学院(36553)
管理学(35973)
管理学院(35711)
科学(27987)
(27547)
(26502)
(25402)
研究所(22326)
中心(21990)
(20594)
(20218)
财经(19478)
北京(18511)
(18191)
师范(17984)
(17587)
(17491)
(17287)
经济学(16152)
业大(15696)
(15521)
农业(15358)
基金
项目(75206)
科学(59205)
研究(57864)
基金(52433)
(44913)
国家(44453)
科学基金(38046)
社会(36582)
社会科(34740)
社会科学(34735)
(30556)
基金项目(26926)
教育(25597)
(25294)
编号(23801)
自然(22808)
(22762)
自然科(22226)
自然科学(22223)
自然科学基金(21822)
资助(21590)
成果(19942)
发展(18686)
(18354)
课题(17623)
重点(17136)
(15917)
(15774)
国家社会(14716)
创新(14698)
期刊
(70770)
经济(70770)
研究(43923)
中国(32885)
(20358)
管理(19758)
(19708)
(19498)
金融(19498)
教育(16784)
学报(16373)
科学(16347)
农业(13972)
业经(13156)
大学(12734)
技术(11903)
学学(11749)
经济研究(11502)
财经(9737)
问题(8710)
(8319)
(7282)
商业(7056)
世界(6817)
(6776)
国际(6591)
图书(6417)
(6270)
(6259)
论坛(6259)
共检索到216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凯  
本文简要回顾了债券柜台交易自去年在四大国有银行试点运行以来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期短时间的快速增长后,市场陷入了较长时间的停滞,直至今年8月才出现新的转机。和其他投资市场相比,债券柜台交易有着自身的优势,如果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燕  
债券柜台交易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虽然还不尽完善,但仍在做市商报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新措施的出台,既充实了债券柜台交易的发展基础,也进一步拓宽了它的发展空间。然而,债券柜台交易的真正活跃及投资价值的体现,还有赖于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世清  
巨灾债券属于保险连接证券,其付息或者还本与巨灾事件发生与否相连,即只有当巨灾发生且造成损失满足触发条件时,债券投资者才会损失利息或本金。本文对十年来巨灾债券的市场总体发展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发现,经过十年的市场演进,巨灾债券市场已融入了主流金融市场,而巨灾债券本身已发展成为成熟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凡  
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顺应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精耕细作、开拓创新,为大国债市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冉重峰  于瀛鑫  
今年是我国债券借贷市场建立十五周年,经过多年发展,债券借贷已在构建富有弹性和深度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回顾总结了我国债券借贷市场的发展与现状,基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iData数据平台分析了债券借贷市场的特点,梳理了海外债券借贷市场的交易框架并开展了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海外经验对我国债券借贷市场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颖  孙月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涵盖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债券投资品种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文章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目前的运行结构,并从推进市场创新、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等方面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子越  曹阳  
2018年起,债券指数基金开始加快发展,其背后驱动力来源于信用风险演绎、利率债牛市、银行委外诉求的共振。此外投资策略以及标的选择的趋同使主动型基金与指数基金产品之间收益差距进一步收敛,甚至后者更好。从经济周期、个券主体变化、市场需求和海外经验等诸多方面看,后续债券指数基金发展空间更大,如ESG指数基金便是契合市场之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18年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地方政府债券柜台业务的通知》,允许金融机构通过营业网点、电子渠道等方式,为投资者开立债券账户、分销债券、开展地方政府债券交易提供服务,并相应办理债券托管与结算、质押登记、代理本息兑付、提供查询等业务。2019年3月下旬,陕西等6个省市首批试点在商业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吴凤丹  
本文主要介绍了债券柜台交易当前行情冷淡的困境及原因。虽然柜台国债具有一系列优势,但它在交易方式、品种、柜台报价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造成了当前的困境。当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债券柜台交易的前景是乐观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帆  
中国近二十年历史,是一部在稳定中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不仅有利于对过去二十年的正确认识,而且有利于廿一世纪明天更好的发展。一、前十年的改革中国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贯穿历史的始终。这是历史发展的红线,这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刚  何旭强  
在资本市场中,债券属基础性证券,政府债券与公司债券的每年融资额占基础性证券的90%以上,远远高于股票的融资额。另一方面,由经营性机构发行的各类债券又远高于政府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柏禹含  
2021年资金宽松、信用快速收缩的特征较明显,市场配置力量持续下推利率,利率曲线的形态前陡后平。展望2022年,在稳增长主基调下,信用有望从收缩转变为企稳扩张;在调结构背景下,利率债市场中枢或小幅下移,整体以区间震荡为主,信用债投资要更关注行业基本面表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健恒  
在回顾2021年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表现的基础上,文章指出,2022年将呈现全球疫情反复、美国消费回落影响中国出口、房地产对经济贡献下降、社会融资难有明显回升、中美CPI分化等几个特征,并分析认为中美货币和财政政策或反向而行,美政策收紧而中国有宽松空间,风险资产仍将承压,债券收益率有下行空间,中国债券可能再次跑赢大部分资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沙凯逊  曾大林  张琳  
我国的建筑交易体制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该体制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惯例作为基本参照,同时又深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作用和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回顾总结我国建筑交易体制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其具有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由点到面的发展轨迹和先易后难的推进策略等特点。然后分析该体制存在的缺陷,涉及到建筑法的局限性,国际惯例的"水土不服"和制度失灵等问题。分析表明,我国的建筑交易体制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它的成熟取决于系统性的制度创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沙凯逊  曾大林  张琳  
我国的建筑交易体制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该体制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惯例作为基本参照,同时又深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作用和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回顾总结我国建筑交易体制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其具有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由点到面的发展轨迹和先易后难的推进策略等特点。然后分析该体制存在的缺陷,涉及到建筑法的局限性,国际惯例的"水土不服"和制度失灵等问题。分析表明,我国的建筑交易体制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它的成熟取决于系统性的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