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4)
2023(5802)
2022(5078)
2021(4902)
2020(3977)
2019(9330)
2018(8946)
2017(18809)
2016(9883)
2015(11007)
2014(11210)
2013(11056)
2012(10360)
2011(9544)
2010(9609)
2009(9066)
2008(9275)
2007(8669)
2006(7926)
2005(7582)
作者
(27355)
(22480)
(22404)
(21605)
(14850)
(10633)
(10373)
(8832)
(8486)
(8400)
(7602)
(7597)
(7484)
(7280)
(7265)
(7106)
(6771)
(6721)
(6675)
(6137)
(5719)
(5576)
(5276)
(5248)
(5203)
(5188)
(5084)
(4869)
(4462)
(4440)
学科
(38905)
经济(38863)
管理(30874)
(29165)
(24600)
企业(24600)
(18451)
银行(18306)
方法(18267)
(17006)
数学(16547)
数学方法(16400)
(16264)
(12824)
(12516)
金融(12516)
(10748)
(10498)
制度(10497)
中国(10148)
业务(10021)
(9988)
贸易(9976)
(9580)
(8839)
银行制(8689)
(8394)
财务(8380)
财务管理(8365)
企业财务(8030)
机构
学院(140951)
大学(140802)
(67031)
经济(65635)
管理(58112)
理学(48241)
理学院(47863)
中国(47439)
管理学(47355)
管理学院(47090)
研究(46303)
(36696)
(28766)
财经(27931)
(26970)
银行(25917)
(25427)
(24015)
中心(23238)
(22532)
(22413)
(22000)
科学(21957)
金融(21661)
经济学(21273)
财经大学(21000)
研究所(19432)
(19154)
经济学院(19112)
北京(18840)
基金
项目(81372)
科学(65919)
研究(62318)
基金(62267)
(51875)
国家(51444)
科学基金(45809)
社会(40961)
社会科(39089)
社会科学(39081)
基金项目(31585)
自然(29156)
(28880)
教育(28711)
自然科(28532)
自然科学(28525)
自然科学基金(28088)
资助(27773)
编号(25534)
(24924)
成果(21544)
(19820)
教育部(17884)
人文(17465)
重点(17374)
(17169)
课题(16900)
国家社会(16807)
(16716)
(16416)
期刊
(75804)
经济(75804)
研究(52076)
(40416)
金融(40416)
(28572)
中国(27503)
管理(23223)
(16707)
科学(15393)
财经(15390)
学报(13749)
(12955)
经济研究(12762)
业经(11721)
大学(11556)
学学(11030)
教育(10877)
技术(10560)
国际(9996)
理论(9933)
(9910)
农业(9312)
问题(9299)
实践(8905)
(8905)
商业(7504)
世界(6950)
现代(6904)
技术经济(6890)
共检索到236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静  
随着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两阶段出发,尝试着建立了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基本理论框架,接着重点分析了债券市场、商业银行行为及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廖宜彬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行业集中度较高、组织行政化明显、盈利模式较单一等,导致货币政策信号漏损,传导效果下降。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具体的优化路径包括:发展民营银行,优化市场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推进综合化经营,优化盈利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信号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促使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信贷政策,从整体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信号的匹配程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擎  
文章以今年来商业银行行为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为例,指出当前信贷传导途径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三个“非同步性”: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银行业改革的非同步性;银行业机制改革与经营模式转变的非同步性;外部环境变化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灵活性的现实要求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所依赖的环境建设非同步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饶含  
本文基于我国监管政策和金融机构异质性特征,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债券融资能力提升将产生以下效果:第一,使中小银行能够通过同业交易渠道,向大型银行借取更多低成本资金。第二,提高了银行向非银行部门主动融资的能力,从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并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供应更多抵押资产。第三,提高单个银行利用整个银行系统的信贷资产价值来补充资本的能力。这些效应共同降低了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准备金抵押品成本和资本成本,以及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监管引致成本,同时还向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抵押品,最终会提高货币政策影响各类信贷规模的能力,并降低银行异质性和资本消耗率对信贷结构的扭曲程度。但同时,这些效应也会因改变银行的信贷偏好而产生新的扭曲效应,并且还会提高金融机构间的债务互联性,因此会增加一些新的宏观金融风险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赜  冯时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而将信用利差分解为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分别研究货币政策利率对这两部分的传导效应,并分析了当前利率传导中的扭曲及其原因。本文认为,我国信用利差与货币政策利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性,其机制原因是信用利差主要反映了流动性溢价因素;同时货币政策利率对信用利差的传导存在跨市场差异。为了更好地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应有序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推动跨市场的制度统一,尽快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瑜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传导性不足,对于央行基准利率调整的反应敏感度存在差别。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指出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是货币市场主要起到流动性边际调节作用,债券市场则主要发挥资产配置功能,从而导致债券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不灵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综述,以期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其中研究视角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内涵及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债券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三方面展开;研究方法从宏观计量模型和微观计量模型两方面展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鸿玲  柴鹏  
文章以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为出发点,结合当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转变,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代理变量,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当前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已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安国俊  刘劲松  刘晓萍  
今年以来,央行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及种类以加强宏观调控。该文认为,价格型政策更多影响的是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水平,由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的存在,下半年仍有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同时利率上升会凸现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对此,可考虑适时恢复国债期货交易,以及适时推出指数联结债券;商业银行应提高衍生品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邹文理  梁楚亨  王曦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发现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收益率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熊市行情下对债券市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牛市行情下对债券市场不存在显著影响;而且中国债券市场在牛市区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1个月,在熊市区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7个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圣义  
债券市场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影响时间不同。该文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与债券行情走势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短期利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水汝庆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建立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本文在回顾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我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几年调控我国货币供应总量和货币市场利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类承曜   白剑秋   李戎  
本文基于中国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和流动性负反馈循环理论,利用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及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日度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ARIMAX模型,探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债券市场风险,阻止下跌趋势蔓延方面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本文发现,一方面,扩容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收益率,提振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和活跃度,进而遏制了负反馈机制下的“损失螺旋”;另一方面,扩容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宏观流动性向下传导,优化了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总量和结构,进而遏制了负反馈机制下的“保证金螺旋”蔓延。这一结论解释了“中国化”制度背景下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的内涵逻辑,增添了金融市场渠道传导的实证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带来一些启示:作为市场最后的流动性提供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充分利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特定局部风险时的准确和高效特点,通过灵活调整质押率更好地稳定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