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0)
2023(8485)
2022(6772)
2021(6183)
2020(5407)
2019(11866)
2018(11790)
2017(23696)
2016(12256)
2015(13771)
2014(13702)
2013(13669)
2012(12340)
2011(10558)
2010(10791)
2009(10603)
2008(11188)
2007(10430)
2006(9253)
2005(9035)
作者
(34656)
(28843)
(28671)
(27081)
(18722)
(13640)
(13281)
(11081)
(10947)
(10681)
(9836)
(9702)
(9410)
(9069)
(8904)
(8768)
(8617)
(8475)
(8177)
(8130)
(7049)
(6940)
(6912)
(6697)
(6517)
(6405)
(6400)
(6297)
(5572)
(5547)
学科
(78324)
(73648)
企业(73648)
管理(59014)
(58905)
经济(58832)
方法(27494)
业经(25959)
(25904)
(21656)
财务(21644)
财务管理(21624)
企业财务(20610)
数学(19824)
数学方法(19727)
(19622)
(16300)
技术(15268)
农业(14370)
(13002)
中国(12905)
理论(12301)
(12270)
银行(12270)
企业经济(12084)
(11927)
经营(11574)
(11549)
(11373)
(11255)
机构
学院(186426)
大学(181038)
管理(84353)
(84196)
经济(82765)
理学(70449)
理学院(69983)
管理学(69440)
管理学院(69080)
中国(50653)
研究(50551)
(45914)
(36857)
财经(35571)
(32217)
(29132)
(26322)
财经大学(26282)
中心(25772)
经济学(25114)
科学(25051)
商学(25030)
商学院(24819)
(24239)
(23411)
北京(23289)
经济学院(22762)
业大(21853)
经济管理(21816)
研究所(20650)
基金
项目(110366)
科学(90060)
基金(84164)
研究(84056)
(69931)
国家(69254)
科学基金(63688)
社会(56605)
社会科(53806)
社会科学(53791)
基金项目(44174)
(42495)
自然(40500)
自然科(39667)
自然科学(39661)
自然科学基金(39097)
教育(36326)
资助(34755)
编号(34210)
(33528)
(29910)
成果(26619)
(26342)
(24917)
(24020)
国家社会(23644)
创新(23605)
重点(23086)
项目编号(22914)
人文(22832)
期刊
(98166)
经济(98166)
研究(57434)
(42069)
管理(36484)
中国(34411)
(29703)
金融(29703)
(24416)
科学(20237)
财经(19271)
学报(18690)
业经(17649)
技术(17427)
(16371)
农业(16346)
大学(15191)
经济研究(15142)
学学(14618)
财会(13543)
技术经济(12580)
问题(11883)
(11596)
理论(11200)
会计(11149)
现代(10523)
商业(10244)
(10120)
实践(9860)
(9860)
共检索到293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俊   乔君   吴爽  
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基于2008—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表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后,企业风险信息披露水平显著降低,这一负面影响在政府隐性担保能力较弱、地区金融资源较匮乏、信用评级较低以及无第三方担保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影响发债企业减少风险信息披露的内在机制是通过提高投资者负面情绪和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信息操纵动机实现的。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刚性兑付”打破后,企业减少风险信息披露虽然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但是会加剧资本市场异常波动,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因此,应着力完善债券风险对冲机制,构建市场化信用机制,并加强对企业文本信息的监管,缓解“刚性兑付”打破对市场造成的信用冲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乔君   白俊   袁勋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企业自愿性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提高了发债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通过提升企业违约风险、引发债权人治理、市场监督等途径提高了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所处地区营商环境较好、机构持股较少及股票流动性较差的企业,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企业自愿性业绩预告披露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市场的“刚性兑付”打破进程提供了政策依据,对完善“刚性兑付”打破后期市场机制,建立竞争中性、健康持续市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旭梅  
企业债券发行兑付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江山支行邓旭梅1、企业求发,银行求兑。发债企业在申请发债时积极性很高,而在债券到期时却以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延迟划转兑付资金,造成兑付时银行求企业的不正常现象。2、还款计划不周,倒逼银行垫付资金。有些发债企业在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阳蓝  
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发行债券若到期即使无法归还也能靠政府或银行的刚性兑付按时还本付息,对于国有企业发行债券更是如此。然而,东北特钢自今年3月以来出现了连续9只债券违约事件,违约金额高达近58亿。最终,资不抵债的东北特钢只能进行破产重整。此事件在我国债券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将通过梳理东北特钢债券违约案例的一系列情况,从刚性兑付的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如何依靠自身避免债券违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阳蓝  
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发行债券若到期即使无法归还也能靠政府或银行的刚性兑付按时还本付息,对于国有企业发行债券更是如此。然而,东北特钢自今年3月以来出现了连续9只债券违约事件,违约金额高达近58亿。最终,资不抵债的东北特钢只能进行破产重整。此事件在我国债券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将通过梳理东北特钢债券违约案例的一系列情况,从刚性兑付的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如何依靠自身避免债券违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茹婷  彭方平  李维  王春丽  
本文结合债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数据,应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打破刚性兑付这一事件对中国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打破刚性兑付不仅没有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反而引起市场整体融资成本上升,且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具体来讲,打破刚性兑付使得低信用企业,特别是高风险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提高;而对高信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无法有效降低风险溢价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打破刚性兑付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不现实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建华  张颖  王新军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自々判断。利用信息噪声的偏倚性捕获财务报告信息中对资产价值的故意扭曲,推导了信息偏误下资产价值的条件分布、违约概率和信用价差的解析表达式.数值分析表明当资产价值遭到不同方向的扭曲时,信息噪声与违约概率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动关系。实证检验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刻画财务信息扭曲造成的债券违约风险和信用价差的变化规律。该模型为理解债券违约风险和财务报告信息扭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发,可以帮助债券投资者在信息披露问题比较严重的市场环境中评估违约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慧  别晓彬  
一、引言2011年4月,由恒丰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4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5.8%"的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当时,证券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对山东海龙的主体评级为A+级,对"11海龙CP01"的债券评级为A-1。当月,山东海龙即相继发布了2010年报业绩预亏、违规担保等公告;接下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恶化,山东海龙濒临破产。联合资信将其信用评级频频降级以警示风险,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公司的主体评级由A+被降至CCC级,债券评级也被降至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铁峰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理性投资的基础,也是保证证券市场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国内相关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对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分析较少。该文在分析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芳  
本文以在2005~2012年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企业债券作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内容和披露方式对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1)债券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滞后于银行间债券市场;(2)统一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显著差异;(3)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不足,缺乏自愿性披露的引导规范与激励机制;(4)债券发行主体披露重要信息的动力不足,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等实质性信息的披露不充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从需求和供给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统一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规范、强化信息披露的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杜云晗  刘婷婷  
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着缺乏规模效益、发展不均衡等发展困境。通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是造成其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公司规模一定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债券融资比例越高;信息披露质量一定时,公司规模越小,债券融资比例越高。因此,降低债券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促使我国债券市场走出发展困境的两个关键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俊玲  
我国自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券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却是相当缓慢的。企业债券市场自身的兑付难、风险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造成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风险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发债企业本身的因素,又有外部市场环境的制约。为及时预防与化解企业债券市场的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明  
近年来随着信托业的快速增长,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逐渐凸显,谁愿意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人,对于那些信托计划的各方当事人来说,这应该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文章将从信托公司声誉风险角度研究信托业刚性兑付的市场博弈过程,通过模型分析刚性兑付形成的原因,理清信托公司、投资者在刚性兑付形成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为刚性兑付的打破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峻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资管行业因存在"刚性兑付、监管套利、层层嵌套"等行业顽症被多方诟病。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许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在与监管层的捉迷藏游戏中,扮演着抵消货币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